11月18日这一天,天气晴好,可对于大同摄影人“云中山人”来说,既高兴又难过,因为经过他和鸟友们近20天的治疗和喂养,3只受伤的“鸟猫”已经痊愈,即将被放飞回归大自然。
说不清这是第几次经历这样的分别,“云中山人”和他的伙伴们更记不得救助了多少只野生鸟。每次他们都像送别孩子一样,五味杂陈。虽依依不舍,但终究要告别。他们用剪刀剪掉短耳鸮脚上的绳子,它并没有着急飞走,直到他们把它奋力抛起,这只小家伙才向蓝天飞去。之后,其他两只鸟也陆续被放飞,重回大自然的怀抱。
3只“鸟猫”受伤幸得救助
10月31日,“云中山人”接到云冈机场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有一只“大猫”撞到了防鸟网,翅膀受伤了。机场志愿者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非常强,挂网的鸟如果没有受伤,救下来直接放飞;如果受伤,第一时间找“云中山人”,因为长年救助野生鸟类,他有丰富的经验。
没想到这只短耳鸮幼鸟是第一个报到的小家伙,随后又来了两只,一只长耳鸮,一只成年短耳鸮。“云中山人”也是第一次“收养”这种鸟类。他凭借多年的救助经验,喂食、医治,照料着3个小家伙。
“云中山人”的外孙给这三个小家伙按照“报到”顺序编成1号、2号、3号,并和姥爷一起精心照料。慢慢地,大家发现1号、3号性格稍好,2号长耳朵的“客人”脾气比较大,野性十足、性格暴躁。
3只小家伙平时由“云中山人”照料,但作为猛禽,容易伤人,如果“云中山人”要出差,就会带着它们一起走。于是,3个小家伙常常“出差”,跟着“云中山人”去了不少地方。
11月18日上午,当大家把3个小家伙放飞之后,又一次踏上出差之路的“云中山人”还有点儿“小孤独”,近20天的喂养已经和它们有了感情。“但它们终究属于大自然,天空和草原才是它们的舞台。”“云中山人”不舍地说道。
保护野生鸟类任重道远
3只小家伙被放飞的地方在云州区下泉村御河湾附近,之所以选择这里,“云中山人”说是因为这里有树林、草丛、河流,鼠类出没,适合它们觅食,生存不成问题。
对于大家关注的鸟类保护问题,“云中山人”说,以前他认为大同只有一条鸟类迁徙通道,就是桑干河。从近期不断有猛禽受伤的例证,他发现由西向东迁徙的猛禽们有的会翻越采凉山,这是一条新的鸟类迁徙通道。在这条猛禽迁徙路线中,“云中山人”和他的伙伴已经救助过草原雕、猎隼、松雀鹰、普通鵟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十余只,其中80%以上成功放飞。
每个迁徙季总有鸟类因为各种原因受伤,这3只也绝不是最后的“客人”,救助行动任重而道远。“云中山人”呼吁,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野生动物保护行列来,为这些珍贵的动物保驾护航。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贺英
“鸟猫”档案
短耳鸮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鸮形目、鸱(chī)鸮科、耳鸮属。别名:夜猫子、猫头鹰、田猫王、短耳猫头鹰、小耳木兔。中型猛禽,栖息于低山、丘陵、苔原、荒漠、平原、沼泽、湖岸和草地等各类环境中,尤以开阔平原草地、沼泽和湖岸地带较多见。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和猎食,但也在白天活动。平时多栖息于地上或潜伏于草丛中,很少栖于树上。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小鸟、蜥蜴和昆虫,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长耳鸮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白天多躲藏在树林中,常垂直栖息在树干近旁侧枝上或林中空地上、草丛中,黄昏或晚上才开始活动。平时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但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常结成10-20只,有时甚至结成多达30只的大群活动。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