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发布“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太原市从2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本年度活动于5月29日在杭州启动,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区)进入候选。在太原,市民生活的幸福体现在哪里?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进社区、入工厂、访驿站,深入百姓生活,实地探访太原人的幸福体验和生活感受。
爱心驿站 户外工作有温度
整洁干净的环境、饮用水、微波炉、手机充电器、应急医药箱,以及各类书籍和法律知识手册……自2020年开始,细心的太原市民发现,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专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的“爱心驿站”。这些爱心驿站对于整日奔波在路上、工作在街头的户外劳动者而言,是温暖的家,是人情味,更是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21岁的杜钰来自晋城市,是小店区学府街片区的一名快递员。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中午送完快递后,来到距离自己工作地点不远的山西神达爱心驿站热热饭、歇歇脚,然后再躺在舒服的沙发上睡上一觉。
“刚来太原的时候,不敢进来,因为感觉环境这么好,总以为是要收费的,后来有一次被这里工作人员邀请进驿站,他们又招呼我喝水又帮我热饭,才知道这里是专门为我们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的休息场所,当时就被感动到了。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间驿站,它更是我们在太原的第二个家!”杜钰说。
目前,太原市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数量快速增长,极大方便着太原市民的日常生活。为给新就业群体及户外劳动者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优质服务,让他们真正融入太原这座城市,更好地服务社会,自2020年以来,太原市总工会针对户外劳动者以及新就业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全市大力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作。
截至2023年上半年,太原市已设立这样的“爱心驿站”300个,不仅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也实实在在提升了新就业劳动者在太原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小区改造 居民生活更温暖
厚厚的保温层、密封严实的窗户、整饬一新的小区环境,对于太原市万柏林区杜儿坪的居民来说,今年冬天家里格外温暖。
作为西山煤电集团旗下的老牌矿区,杜儿坪街道多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楼体外立面破损、阳台结构酥松、窗户玻璃透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太原市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通过节能改造和小区环境整治,让老旧小区“颜值”“内涵”双提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在万柏林区住建局的大力支持和辖区居民的通力配合下,经过中铁十七局紧锣密鼓的作业,杜儿坪辖区内5个小区90余栋楼,约3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此次改造中,已经建成几十年的老旧楼房都做了外墙保温、窗户更换、屋顶防水、地下室顶板保温等,把温暖送进了辖区7000余户居民的家里。大家纷纷表示,今年入冬后,家里明显比往年暖和多了。
“原来我家的窗户是单层玻璃,走风漏气的,隔音也差,晚上火车经过的时候吵得觉也睡不好。换了双层玻璃后,不漏气漏水了,隔音效果好了,家里都亮堂了。”建工苑B区的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道。同时,西园小区的刘大爷也表示:“楼房年限久了,结构不行了,以前经常出现墙皮脱落的情况,一出门总得小心翼翼,改造以后外立面工整漂亮,安全隐患也得到了处理。”
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住建部门了解到,2020年年底,太原市共有老旧小区3259个,总建筑面积约4800万平方米,总户数约62.5万户。到2022年底,太原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近2000个。2023年,太原市的各项改造工作正在继续进行中。到“十四五”期末,太原市将基本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治气治水 生态环境很宜居
进入冬天,暖流流入太原市千家万户。天空蔚蓝,站在迎泽大街,东西两山尽收眼底。
“以前的太原,一进入供暖季,天空灰蒙蒙的,还有一股子呛人的煤烟味。”双塔北路铁建小区居民李师傅对当时的空气质量记忆犹新。
为还市民一个清洁的大气环境,太原市近年来坚持强力攻坚,聚焦重污染天气、臭氧和扬尘污染等突出问题,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提升科技支撑和现代化监管能力,持续营造天朗气清的生态环境。
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10月,全市优良天数189天,优良率为62.2%。全市空气质量指数为4.79,同比改善5.0%。六项污染物浓度有5项同比下降。
“每年供暖季开始,都是太原市秋冬防的关键时期,多年来,我市持续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今年也不例外。”不久前,在太原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杨继生作出此番表态。
他介绍,今年,太原市仍然将“秋冬防”作为重点工作,从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运输结构调整、工业企业深度减排、煤炭消费减量和面源污染管控、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监测与执法能力建设六方面着手,守护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
和空气一样,清洁的水环境是市民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太原市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加强重点时段集中排污问题整治,全面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高标准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扎实推进一泓清水入汾、入黄。
今年1-10月份,太原市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汾河水库出口和上兰为Ⅰ类,李八沟为Ⅱ类,迎泽桥和河底村为Ⅲ类,均为优良水体,韩武村为Ⅳ类,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3.33%,劣Ⅴ类比例为0。
优化环境 吸引投资表诚意
11月28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阳曲县碳纤维专业镇,实地探访太原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山西希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刚进工厂大门,就被门口摆放的鱼竿、登山杖、箱包、自行车等产品所吸引。据介绍,这些产品均为新型材料碳纤维材料制造,最大的优势是轻巧灵活,坚固耐用。
在二层制造车间,伴随着“隆隆隆”的轰鸣声,8台全自动碳纤维编织机正将一根根接近头发丝细的碳纤维编织成一张张黑亮色的碳纤维布。“目前,公司刚刚投放的8台国碳纤维编织机,可以生产专业级碳纤维编织布以及建筑补强布。预计年产能约为100万平方米,估值约为5000万。”该工厂办公室主任张冀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
山西希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首家、太原市唯一一家碳纤维制造公司。“今年4月,我们确定在阳曲县投资建厂,当月注册,6月试运行,8月全线投产,从落地到投产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而且标准化厂房也是免费使用,各种优惠政策全部落实。这样的建厂速度和服务,让我们看到了太原市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吸引外来投资的决心和诚意。”公司负责人康鲍说。
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走进太原、投资太原、扎根太原,太原市不仅全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带队,来到全国多个省市的企业、高校等人才聚集地招商引资、招贤纳才。不久前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锦绣太原扬帆起杭”太原市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太原市与浙江省等地区企业签约2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66.2亿元。
如今的太原,正在以崭新之姿乘风破浪、加速前行,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乘势布局的沃土、幸福宜居的乐土。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