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致未来 山西晚报创刊24周年

深度+广度 做一份不简单的山西晚报

  •   走过24载春秋的山西晚报,是怎样一份报纸?
      经历十数次改版的山西晚报,呈现了怎样的内容?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风华正茂的山西晚报正向你我走来……
      一份悦目的有高辨识度的报纸
      对于一份报纸而言,版面不仅是内容的载体,还能反映一家媒体的气质,是编辑思想的最终体现。
      在报纸编辑们的眼中,版面要忠于内容,更要服务好内容,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标题、配好图片、主次处理得当,这考验编辑的基本功。对山西晚报的编辑们而言,版面还要提升内容,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进行发挥,让内容更加亮眼,层次更加丰富,落点更加全面。
      24年,山西晚报攀登的脚步一直未停。在2013年以前,报纸几乎是每年都改版,2013年以后,又针对局部做了多次微调。山西晚报一边学习优秀同行经验,一边检视自身,在改变中求奋进、求发展。经过十几次改版,山西晚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的专属字体、有规整标题、有简洁明快的版式、有统一的编校标准,可以说,现在只要看到版面就能认出是山西晚报。
      在这个过程中,“山晚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我们骄傲,对工作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总想做得更好;我们刻苦,工作再难只要落到头上就玩命干;我们肯学,时代在发展,我们也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即便满头华发也保持心态年轻,学习新技能。
      在快阅读的时代,山西晚报再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努力调整报道的呈现方式,提高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进一步贴近读者、引领读者;通过不断提升版式的制作水准,让阅读更轻盈、更有节奏感。
      24岁的山西晚报,不仅要对版面风格进行重新定义,最关键的是对办报理念、对版面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向深度、悦读等方面昂首阔步。
      一份精致的有大格局的报纸
      坚定不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践行“报道山西、服务山西、建设山西”的目标理念,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这是山西晚报的初心,也是山西晚报的坚持。
      做一份精致的报纸。在新时代,山西晚报正以深度化、精品化、文艺化、生活化为方向,让报纸成为一份兼顾时效性、故事性、服务性的精品读物。与新媒体平台碎片化的知识结构相比,山西晚报重在为受众提供细致实用的服务信息,拓展产品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每篇稿件都成为有视角、有思考、有态度、有采访、有调查的作品。
      在版面配置上,实行订制式操作。以报纸版面的设置为采写指向,报纸需要什么,记者采写什么。新的版面包括:关注、政事、百业、万象、身边等等。比如,政事就是省委省政府、各地市、各重要职能部门推出的政策,要找与受众相关的点,通过采访,转化为能够产生共鸣的解读,要把政策讲细,让人能懂;百业则是要关注各行业的新举措、新动向、新变化,以及对百姓生活将要产生的影响等。
      版面设计和标题制作等技术操作上则以悦读和活泼、生动为方向,在视觉上友好大气、简洁明快。山西晚报不再追求绝对的时效,给新闻沉淀的时间,让每一篇报道都能够做实、做全、做透,保持纸媒的公信力。
      一份民本视角有深度广度的报纸
      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是山西晚报一直坚持的办报宗旨。24岁的山西晚报,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坚定不移坚持民本视角,尽心竭力为百姓服务,以精品内容满足公众知情权。
      做一个民本的平台。山西晚报坚定不移推进内容为先,新闻策划为要,以更加专业的精神,在策划中实现新闻视角融合,新闻落点融合,新闻表达技术手段融合。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和兴趣,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打通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加强报纸的新媒体平台的联动,制定符合大众需求的报道内容和形式,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彰显媒体社会责任与担当。
      比如时下关注度很高的调查类报道,我们将加强自主专题策划,为读者提供深度延展阅读,做到有角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让读者看得明白,读得过瘾。
      24岁的山西晚报,越发成熟与稳健。面对新形势,坚定不移推动融媒体建设,以新媒体平台和报纸为双引擎,综合推进平台建设,矩阵建设,实现平台互为引流,综合传播,向建设智慧型媒体迈进。
      一份积极赋能传播智慧的报纸
      24年积累沉淀、24年奋发进取。从传播信息到传播智慧,山西晚报通过全新技术手段为自身赋能,着力推进媒体型智库或者说智库型媒体建设。
      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采编队伍,是山西晚报传播智慧的先锋,也是山西晚报跨界链接的基础。山西晚报将以媒体服务为基础,跨界链接“产学研媒”各个领域各种资源,联动各大行业、协会、专家、机构及头部企业,形成社会影响力、行业影响力、消费者认知影响力的多元共振。
      在版面设置上,通过一系列专刊周刊,拓宽报道的深度、广度。比如,文化周刊、康教周刊、党建周刊、财富周刊等,将更多内容与资源链接起来,为山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与力量。
      相关
      山晚进化论
      1999年12月1日,山西晚报创刊号出版,至今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山西晚报作为主流媒体始终坚持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山西晚报全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记录时代发展,尽心服务大众的道义和担当。让我们一起翻开山西晚报,感受这24年光辉岁月。
      1999年12月1日,山西晚报创刊号出版,自此,山西晚报便在三晋大地上扎根发芽,与三晋儿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00年7月上旬,山西晚报发行量突破4万份。
      2001年4月,山西晚报地方记者站成立了。同年7月1日,山西晚报扩版,全省16个版,太原24个版。
      2002年5月8日,山西晚报改版。增设了8个“太原民生”专版,同时推出以记者名字命名的“经济调查”等4个专版。
      2003年8月1日,山西晚报再次改扩版,由周六刊改为周七刊,迈出了晚报超常规发展的第二步。10月24日,山西省公证处宣布山西晚报日发行量突破20万份。
      2004年3月1日,山西晚报再次改版,增设了“加厚阅读”周刊,使每周五太原地区达到72个版。6月1日,再次改扩版,增设了“精彩星期”版块,使每周二、三、四的省版达到32个,太原市版达到48个。11月16日,再次改扩版,全省周一至周五32个版,周六、周日16个版;太原地区周一48个版,周二、三、四56个版,周五80个版。
      2005年,山西晚报增设电子版。12月1日,山西晚报呼叫中心开始试运行,0351-4286666新闻热线24小时听你说。
      2006年,山西晚报成为省内首家使用新闻会客厅这一沟通设备的媒体,于1月11日迎来首批客人。
      2007年7月2日,山西晚报网和山西晚报短信平台正式运行,进一步密切与读者的联系,增加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渠道。
      2008年5月11日,《母亲节特刊》以一种特殊的形式——“香报”呈现,报纸不只能用眼睛看,还散发着淡淡的茉莉花香。这是山西省内报纸第一次推出“香报”,也是山西晚报送给母亲们的特别节日礼物!
      2009年12月7日,山西晚报与央视二套、搜狐网、全国30家主流纸质媒体联动,展开“感动中国”山西片区候选人推荐工作,让三晋大地上的动人故事传遍全国。
      2010年12月1日是第一个“山西晚报公益日”,晚报56名员工兵分十路给读者送去温暖。
      2011年4月18日,山西晚报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突破10万。
      2012年3月1日,山西晚报第十三次大规模改版。9月9日,山西晚报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突破50万人,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3年6月13日,山西晚报启动“最美”系列活动,“山西最美村官”开栏。
      2014年5月25日,山西晚报社媒体融合中心成立。山西晚报在全省平面媒体当中,第一个推出微信矩阵,在官方微信的基础上,陆续开通“山西头条”“民生周刊”“山晚公益”“戎姐看房”“山西财富圈”等多个公众服务微信号。
      2015年2月9日,山西晚报入围“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全国50强。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入围全国50强的报纸媒体。
      2016年1月21日,“山西晚报直通两会”进社区传递基层声音。
      2017年3月15日,在2017山西名厨大会中,第一次运用“现场云”,对大会进行直播。
      2018年2月2日,山西晚报倾情打造的重磅栏目《山西晚报封面人物》正式与读者见面。10月10日,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启动。
      2019年8月26日,山西晚报千里走沁河大型采访活动启动。9月29日,山西晚报文博山西五周年“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大型采访活动启动。
      2020年,山西晚报参与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报道,关注疫情对山西的影响以及防控措施。
      2021年,山西晚报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山晚帮办”栏目为桥梁,打通职能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成为宣传工作的新亮点。
      2022年……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