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致未来 山西晚报创刊24周年

守正创新 做政务报道的“破圈”者

  •   “我们有什么?”
      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务报道如何求变求新?”
      玩转“新闻+”,让政务报道“破圈”!
      12月1日,山西晚报24岁生日之际,请允许我用简短的自问自答“致未来”。
      融媒体时代,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仍是山西晚报创新变革的底气。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已经取代“内容+广告”的经典二元生产模式,成为媒体融合的基本逻辑,“服务制胜”与“内容为本”依然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件。作为这张新闻纸的重要宣传报道板块之一,政务报道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宣传理念和方法,为山西晚报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政务” 专精策划,打造政务品牌IP
      当政府职能部门出台重大政策或创新服务举措,并落地实施取得成效后,新闻媒体就此策划并组织新闻报道,进行创新举措解读、亮点特色分析,这就是一次“简版”的政务服务品牌打造。
      在省人社厅建立“党旗红辉映人才蓝”党建品牌联创共建工作机制后,山西晚报运用专业的报道手段,精心组织策划,2023年11月15日,将“山西晚报新闻会客厅”搬进“聚才聚力海智晋创——2023海外赤子服务山西行暨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现场,在传统文图报道形式的基础上,运用视频访谈直播的新媒体手段,对这一党建品牌引领下的创新活动进行了全媒体宣传,报道新闻性与服务性兼具。“这是一次晚报特色的党建新闻宣传。”参与此次党建新闻报道的山西晚报记者武佳说。
      自《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以来,主流媒体在“新闻+政务”领域作了诸多积极探索,山西晚报也不例外。如: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主流媒体,2013年,山西晚报推出了《镜鉴》特刊,积极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传递信息,多方联动,充分做好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未来,山西晚报将整合渠道与资源,与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在政务品牌概念和内容上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策划,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品牌Logo、视频宣传及线下活动等品牌体系,对政务品牌进行立体化、可持续性推广宣传,努力打造政务品牌IP,提升政府党政机关品牌形象,赋能政务工作提质增效。
      山西晚报将构建立体的、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党建传播体系和平台,创新党建传播方式,扩大党建传播范围,鲜活表达,多元传播,全面覆盖,实现山西党建的传播“破圈”,推出一大批走心、好看、接地气、家喻户晓的重点新闻报道和新媒体产品,打造山西乃至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党建+”政务品牌IP。
      同时,山西晚报还将打造思政传播品牌IP,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加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宣传等。
      “新闻+服务” 内容为王,拓宽政务报道宽度和深度
      融媒体时代,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重大主题新闻宣传报道,依然是党媒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抓手,也是在新的舆论生态中以内容取胜、巩固主流地位的重要手段。
      内容为王,创意优先,山西晚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参与、策划、宣传地方政府的重要政务举措和重大时政新闻,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拓宽政务报道的宽度和深度。
      2013年,太原市城市改造启幕,山西晚报开辟“城变”专栏及特刊,及时准确地报道城市改造每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在重大工程项目的关键节点,我们共推出32期“太原城变”特刊,全景式纵深呈现这一政府民生实事的工程细节和全貌、剖析民生福祉和影响,权威、实用性强。
      传递政府决策,反映百姓呼声,“山西晚报直通两会”搭建连心桥;在运用传统的消息、通讯以及图片传播手段的同时,接轨时代发展,“多兵种”集团作战,丰富报道手段,对接微博、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全媒体报道两会;创新报道方式,与河南《大河报》联动,就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强跨区域合作的话题,对话两市全国人大代表,完成《中原经济区崛起需要跳好“集体舞”》的报道……两会是我省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自然是时政报道的重头戏。24年来,无论是传递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精神,还是反映百姓呼声,山西晚报“多兵种”集团作战,不断丰富报道手段,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使得两会这场开年大戏越唱越精彩,持续焕发活力。
      未来,山西晚报将继续做好高端声音的发布,做好重大选题报道,做好各项政策的深度解读。我们将在政务新闻的传播和报道上,应时而动、顺势而变,破解单向式、灌输式政务报道传统模式,在保证政务信息准确传达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新媒体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发布权威信息,实现政务报道故事化“破圈”、服务化“破圈”和互动化“破圈”。
      同时,山西晚报还将借助“外脑”,强化与专家学者的多元合作,搭建“融媒智库”,服务各个相关领域,并将其打造为新型媒体高端智库平台。
      在做大做强内容的同时,山西晚报还将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共建合作,打造政务服务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各类互动运营策划,多渠道增加用户流量,做好网络舆论阵地的政务宣传报道,进一步发挥好畅通民情民意和参谋辅政的作用,实现政务宣传与媒体发展借势共赢的局面。
      24岁的山西晚报风华正茂,她将携带互联网思维,用极致、专注的“新闻工匠”精神,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让政务报道“破圈”,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角色重塑。
      24岁的山西晚报信心满怀,她将拥抱未来,强化用户意识,充分借助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多元化、全媒体运作,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架起一座连接党群的连心桥。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案例1
      山西晚报直通两会
      深入企业参观、调研;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发展“心事”……伴着2020年的第一场大雪,1月6日下午,省两会召开前夕,“山西晚报直通两会”活动走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9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在深入企业调研后,与12名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意见建议。三个半小时的调研、座谈,共收集到30余条意见建议。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深度交流,共话山西转型发展。这是“山西晚报直通两会”第十次启程。
      2011年,“山西晚报直通两会”首次启程。每年的省、市“两会”召开前夕,“山西晚报直通两会”就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一同,走进社区基层一线,走近百姓,面对面交流沟通民生热点话题。
      截至2023年,“山西晚报直通两会”启动14年来,共有百余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受邀,下基层进社区,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征集民意,共话民生,其中反映的不少问题,都被代表委员们写进了自己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和提案中。
      案例
    2
      党建活动走进山西晚报新闻会客厅
      以党建品牌引领业务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省人社厅开展“党旗红辉映人才蓝”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建立了“党旗红辉映人才蓝”党建品牌联创共建工作机制。山西晚报“党建+”新闻报道方向的确立,为其提供了宣传路径。新一期活动内容是:“2023海外赤子服务山西行暨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山西晚报根据其活动特点,利用本报新闻活动品牌——山晚新闻会客厅访谈式直播的新闻传播优势,把新闻会客厅搬到了活动现场,山西晚报记者与相关专家共话我省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政策与服务,以及省人社厅“党旗红辉映人才蓝”党建品牌联创共建工作成果,政务报道现场感强,极具服务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