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作为中国南北文化的集合体,古都大同的悠悠历史熠熠生辉。走进大同,古城的变迁足以震撼人心,天朗风清,游客云集,今日大同,大有不同。
12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跟随“晋彩向未来多Young新山西”山西网络传播活动采风团一行,深入探访大同,感受千年古都厚重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人文色彩。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之旅
“大同市美术馆,为未来而设计。”漫步在宽敞宏伟的大同市美术馆展厅,一股时尚、年轻的气息扑面而来。美术馆的建筑主体由4个从36米到24米高度不等的三角锥形相连而成,形成雄伟的金字塔建筑布局。金字塔式几何外形是其最独特的设计元素之一。两对金字塔以富有动感、逐渐上升的方式排列起来,形成宽敞宏伟的巨大展厅,可以用于放置超大型艺术作品。
美术馆的设计融入大同火山群与云冈石窟的本土艺术元素,用不规则多边形构成美术馆高大雄伟的建筑造型。美术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内部拥有世界一流的展厅空间,能够为全球艺术家的各类艺术作品提供绝佳的展示交流平台。其主体为全地下结构,上部采用钢结构空间桁架体系。
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美术馆,场馆共设立有6个展区,展区总面积16000多平方米,其中主展厅面积达6800平方米,最高点36米,属于国内少有的巨型展厅,用于放置超大型艺术展品。
“大同市博物馆将大同2300年的历史串联起来,完整地呈现在公众眼前,让深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太震撼了!”走进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欣赏着一件件文物,网络博主大河文博感慨道。
大同市博物馆,既是大同著名的城市地标和文化打卡地,也是大同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博物馆灵活运用“小器物反映大历史”的方式,以文物展示为主,辅以图文版、多媒体、模型场景、触摸屏、交互屏等展示手段,配合声光电互动,用创新手段再现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充分体现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
如今,以高颜值著称的大同市美术馆和大同市博物馆,已成为大同市民休闲观光的常去地。
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大同曾是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大同并没有一味地围绕历史文化来发展文旅产业,而是围绕文物古迹、公共地标建筑等文旅资源,创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研学活动+旅游”等融合发展思路,以极具创新性的方式聚焦文旅发展,助力大同文旅火热出圈。
相较于过去注重旅游过程中吃喝玩乐的体验,现在人们出行更加关注对文化因素的追求,文化旅游已然成为新风尚。同时,到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美术馆看一场文博大展、美术新展,近距离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不少游客的新潮流、新期盼。在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的过程中,这里成为游客最快了解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脉络的方式之一,也让广大游客在这里感知大同、了解大同。
让潮流艺术成为古城新名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内游人如织。
在新概念书店里,游客翻阅书籍、打卡多样文创展区;在创意画馆里,游客用相机记录多彩版画、创意摆件;在念夏艺术中心,游客沉浸式阅览,扑入Z世代赛博朋克的艺术世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拥有17处不可移动文物院落、15处历史建筑院落,是古城同类项目中保护院落最多的街区。
“邑,为人聚之地。古城东南邑将以时代的语言,传递城市文脉,打造未来人气之邑。”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策划经理石磊介绍,街区的核心定位为大同城市艺术生活街区和大同的城市文化会客厅。项目本着“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原则,汇聚了艺术展馆、文化沙龙、文艺工作室、客栈民宿、生活美学、企业会客厅、主题餐厅等多种业态,打造“旅游集散、企业会客、文化消费”三大功能,将年轻、文化、艺术的生活方式植入古城,将被誉为“里坊制活化石”的历史街巷和院落,同现代都市美学生活及休闲业态深度结合,打造独具艺术特色的漫游式生活街区,让传统经典和当代文艺生活对话和交融,充分体现大同“和合包容”的文化气质。
作为大同市内代表性的兼具历史意义与商业价值的珍贵土地,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文化为根,以城市发展为核,以现代运营为翼,街头巷尾既承载着古老的记忆和乡愁,也彰显着独特鲜明的城市魅力,有文化感,更有烟火气。现在的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年轻人游玩大同打卡的网红街区。
古城文化馆经济备受欢迎,在这样文旅消费“叫好又叫座”的背景下,突出的是大同这座古老城市对年轻人的满分诚意。近些年,大同围绕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引入大量新潮品牌和文创产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丰富文体休闲活动,着力通过提升年轻人的消费体验感,来提升城市整体的文旅竞争力。
未来,大同还将持续发力,通过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产品、模式,充分展示大同形象、传播大同文化、讲好大同故事,朝着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持续前进,为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不懈努力。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