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上下游

带货主播扮丑搞怪 消费者:真是无底线

什么行为属于低俗带货?国家为抵制低俗带货出台了哪些规定……记者进行了走访

  近日,话题“小黄开播几分钟直播间被封”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随着直播带货的迅速崛起,一些“网红”抓住部分网友猎奇和“审丑”的心理,通过刻意扮丑、装疯卖傻来吸睛圈粉完成带货,此类低俗带货行为越来越引起大多数消费者的反感。
  什么行为属于低俗带货?国家为抵制低俗带货出台了哪些规定?12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低俗带货引消费者反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并指出其中的几个问题非常突出,包括低俗带货、价格垄断、虚假宣传等。中消协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所谓的低俗带货,并点名顶流网红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该团队的相关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争议。
  12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浏览多个电商平台的直播间发现,“扮丑”类直播仍在不少平台存在。有主播在带货时穿着奇装异服,刻意将自己扮丑,有的把脸涂得惨白,有的故意将嘴唇涂成“香肠嘴”,用夸张的嘴型反复吆喝:“原价699(元),今天你们到我直播间,只要299(元)!关注我还送粉丝券,只要279(元)!”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网友盘点了一些靠卖丑吸引流量的“黑红”。这些“黑红”或满口大龅牙,龇牙咧嘴;或表情夸张,抠鼻挤眼;或张牙舞爪,披头散发;还有的衣着暴露,表演“魔性”。目前,一些扮丑“账号”已被永久封禁。
  “这种扮丑类直播,简直无底线、震碎三观。有一次我无意间刷到了类似主播,目瞪口呆呆了能有20秒。这一呆不要紧,大数据好像看到了我的‘喜好’,开始频繁给我推送类似主播的视频。其无语程度,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直到我特意去点了‘不看此类直播’,才结束了这场闹剧。”提到“扮丑”类直播,太原市民张女士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是怎么红的。
  “现在一些带货主播真是毫无底线。扮丑的、低俗的、软色情的、暴力的,我都不敢在孩子面前刷直播,就怕万一孩子看到了产生不良影响。”太原一位刘姓家长说,她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周末会让孩子玩一会儿手机。为了避免孩子刷到相关视频,她把手机里的短视频或直播APP都删了。刘女士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关规定,制止此类直播。
  中国消费者协会监测数据显示,10月20日至11月16日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达156.5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涉及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
  哪些行为属低俗行为
  主播带货时究竟哪些行为属于低俗的范畴?北京盈科(太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勇杰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界定低俗的边界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道德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公众的价值观等因素。一般来说,价值导向不正确、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包括拜金主义、炫富、炒作绯闻劣迹、衣着暴露等行为都可以算作低俗。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将信息区分为鼓励传播的信息、禁止传播的违法信息和抵制传播的不良信息。该规定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其中就包括“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信息。王勇杰律师表示,从规定所做的信息分类可以看出,低俗内容不是法律禁止传播的内容,而是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有所背离的内容。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的;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信息其实都属于低俗内容。
  为什么直播间低俗带货泛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银燕分析,这或许与公众的“审丑”心理有关。一些人为了宣泄焦虑、释放情绪而通过“审丑”寻找自我优越感。在流量、资源和行业“内卷”等压力下,一些主播通过哗众取宠、飙脏话、荤段子等低俗行为“媚丑”以博取眼球。同时受平台算法影响,“媚丑”信息因引流效果较好更容易被推荐给受众,产生信息茧房效应,最后形成恶性闭环。
  勇于对“媚丑”行为说不
  为治理直播带货出现的各种乱象,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办法和规定。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赌”等违法违规内容呈现乱象。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又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
  此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鼓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制作、复制、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内容,以及其他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讴歌真善美、促进团结稳定等的内容。同时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不良信息。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也指出,网络主播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摈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并专门提出严禁服饰妆容、语言行为、直播间布景等展现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的内容。
  《治安处罚法》规定,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不论选了什么产品,确定了哪种风格,主播及其团队都应当严格遵守《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专项管理规范,坚决杜绝‘色、丑、怪、假、俗、赌’等违法违规内容。”王勇杰律师建议,对于违法违规乱象,网信、工信、公安等多部门要加强协同监管。与此同时,观众在观看直播时也要对无节操、无底线的低俗带货积极说“不”,从根源上消弭“媚丑”的土壤。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