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太原篇

西山叠翠钟灵秀 汾波浩荡涵物华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   临汾河、依西山,如今的万柏林区是名副其实的省会城市后花园。凭借着依山傍水的先天优势,近年来,万柏林以精细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扮亮美丽省城会客厅,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昔日的荒山变氧吧,农闲的村民有了新工作,非遗集会进一步提升着城市文化内涵……如今的万柏林正以奋进之姿谱写着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新篇章。

      名片1 龙城氧吧

      霜降过后,秋色愈发绚烂。成片的樱花树、杨树、黄栌等树木被秋霜“染”成了橙色,夹杂在松柏树的墨绿色中间,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每当有微风吹过,片片秋叶飘落,美不胜收。从空中俯瞰,一条40余公里长的山地马拉松赛道曲折回环,缠绕山间……这里就是省城后花园——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

      绿色转型 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圪(土尞)沟村西。上世纪80年代,这里分散着百余家小煤矿、采石场,因此粉尘满天,垃圾遍地。山体遭到极度破坏,乔灌木覆盖率不足20%,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2008年起,万柏林区开始按照前山造景建公园、后山增绿建森林,西山增绿色、柏林增景观,建设大屏障、服务大太原的思路,举全区之力对环境乱象和污染顽疾进行综合整治。从2009年开始,紧抓太原市出台鼓励社会资本认领荒山治理这一红利政策,万柏林区与山西晋峰供热有限公司牵手,开始全力启动玉泉山生态治理建设。玉泉山景区总经理助理李强介绍,目前,景区共投入资金约12亿元,植树500余万棵,修路100多公里,玉泉山终于恢复了绿水青山、鹊声袅袅的景象。每年4月初至5月5日,玉泉山樱花节人潮拥挤;7月1日至10月7日,玉泉山成为太原市民消夏好去处;每年春节前一周至正月十五,来自全球的知名灯展设计大师在此精心设计、打造北方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灯展盛会;每年冬天,玉泉山还举办冰雪节,400米超长空中滑道,设有雪乡观景、美食品鉴、60项无动力游乐设施畅玩的美妙体验……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万柏林的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玉泉山,还先后建成了万亩生态园、九院狼坡生态景区、四达沟生态恢复景区、王封“一线天”生态景观区、桃花沟生态旅游景区、长风城郊森林公园等,形成了沿西山“U”字形生态文化旅游带。如今,万柏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8.19%,绿化覆盖率达到45.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41平方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万柏林区做足山水文章,打响西山生态旅游景区品牌,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领、企业主体的原则,完善特色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与三产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集现代都市观光农业、文化娱乐、休闲避暑、高端养老等新兴产业。目前,万亩生态园、九院狼坡狮子崖、玉泉山和长风城郊森林公园等特色景区的生态旅游功能已初步显现,逐渐形成了要素齐备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格局。

      名片
    2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园的建成,从生产侧,推动了农产品安全、高质、标准化;从消费侧,搭建了一座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农业生产现场和过程;从产业侧,提高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

      数字农业 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我们的立体草莓种植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全程管理,一键点击就能精准管控好整个生长环境,过几天会是新一轮的草莓采摘旺季……”日前,在万柏林区大虎峪村九润数字农业园内,工作人员苗玲玉熟练地向记者介绍着园内数字化管理种植技术的经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如何通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万柏林区反复思索,鼓励大虎峪村率先建设了九润数字农业园项目。
      九润数字农业园项目占地800亩,其中室外实践场所规模面积约200亩,室内场馆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主要进行无土栽培室内种植。智能温室规划分为高架草莓区、水培叶菜区、荷兰模式茄果种植区、荷兰模式瓜果种植区等4个主要生产区以及综合研学景观区5个区域。目前,园区的智能温室与生态采摘、露营、餐饮、垂钓、农特产品销售等娱乐方式,共同组成“九润·七星雪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中的一期农业项目。“九润·七星雪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的定位是太原市乃至覆盖全省的大型综合文旅项目,该项目是万柏林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已被列为太忻经济一体化重点签约项目及山西省2022年“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其中,九润数字农业园项目定位为农业种植采摘、研学观光及高端果蔬种植私人定制基地。
      行走在园区内,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专业种植槽、种植架,还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相应配套的灌溉系统,利用草炭基质、椰糠条栽培和水培三种种植模式,实现高效产值、便捷采摘、防虫防病、美化观赏的效果。苗玲玉介绍,园区通过部署在农作物产区现场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监测站和摄像头,全面展现和监测基地现场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质环境、作物长势、设备运行状态、病虫害情况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精准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
      在无土西瓜种植区,今年52岁的大虎峪村民张志梅笑盈盈地告诉记者,她从去年9月起就在这里工作,和以往外出打工相比,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很方便。这里不需要风吹日晒,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也足够补贴家用。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落地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务工就业的联农带农方式。园区优先吸纳农户务工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等,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基地项目的建设活动。在技能培训及实际操作中,村民的专业操作和种植经验会得到很大提升。这些经验对从业的农户务工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的自主创业、稳定增收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和影响。

      名片
    3 文创市集

      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天津的年画、新疆的玉器,还有不同年代的古董珍玩、书籍字画、古旧家具……每逢周末,万柏林区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内人群熙攘。这里是山西的“潘家园”,时刻散发着精致古典的文化魅力。

      非遗集会 打造艺术交流体验聚集区

      小井峪文化产业园,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内环西街与西中环路交汇处路北。总占地面积150亩,共计商用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古树、古井、古戏台、古寺、古玩文化艺术品、文玩交易等各类文化产业创意孵化销售的大园区。2017年城改以来社区开始创建,引进小井峪国际文化艺术交易中心共同倾力打造,规模和人气指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华北地区标志性古玩文化艺术品市场集散地。园区项目核心区域由三街五区八大板块构成:包括步行文玩街、奇石街、非遗小吃街;文创区、文化艺术品非遗区、展览区、国际区、休闲区。
      徜徉在文玩一条街,迎面而来的是600余家商铺、3000余个地摊,可谓商铺林立、地摊星罗棋布。文玩、奇石、玉器、瓷器、字画、药茶、文创产品、非遗手工等琳琅满目,智慧文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展示了小井峪文化产业园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园区相关负责人段青俊介绍,今年以来,产业园连续密集举办全国性大型各类专题文玩收藏交易博览会十余场,文玩大咖、收藏大家、非遗传人、文玩爱好者和各地游客云集于此,高峰时人流逾百万人次。5月,第31届全国票证收藏交流大会暨小井峪古玩市场奇石古玩钱币博览会开幕,300余名全国各地参展商、收藏爱好者齐聚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展出奇石、古玩、钱币等珍贵藏品近千种,评选出各个艺术门类优秀作品百余件。8月,山西好风光第十二届门券交流会、上海交通卡收藏展示交流会在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开展,吸引了河北、陕西、河南、内蒙古、山东等周边省区的专业收藏大咖相聚太原交流、研讨。9月,为期15天的小井峪传统庙会开市,集购、销、吃、喝、娱、乐、玩为一条龙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盛况空前,文旅新产品带给市民消费新体验。“小井峪文化产业园的目标是打造山西的潘家园,使其成为古玩、藏品及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等山西及中国民间、民族、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区总经理张广文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经过先期投建,目前园区已完成城中村到产业园的基础改造,全业态联动运营开始启动,成为太原市唯一 一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且有效承接了太原南宫古玩交易市场作用,人气聚集效应明显。
      同时,作为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会场,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区自开展以来,人流涌动、亮点频现,通过打造艺术交流体验聚集区,让传统文化搭载现代交流方式得到更好展现。

      山西晚报记者 胡丽娜
      01、07-09山西晚报记者 胡续光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