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艺文

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古迹众多的“伯方村”

  •   伯方村位于高平市寺庄镇,距县城7公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伯方村地处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核心区域,因古迹众多、人文厚重而远近闻名。战国时,秦军焚毁赵军的粮草和战车,把村子烧为一片焦土,人们就把化为灰烬的村子称为“黑方村”。“黑方村”如何演变为“伯方村”虽有多种传说,但都无据可考,根据村里文庙元代《伯方里学馆记》碑的记载,已经出现“伯方学馆”的记录,说明在元代之前已经有了伯方村名。
      伯方村最具文物价值的是仙翁庙。仙翁庙坐落在村北高岗上,其创建年代不详。庙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有山门、钟鼓楼,后部有乐亭、仙翁殿、东西配殿及走廊。主体建筑仙翁殿为典型的元代风格,内供有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像。殿内保存有130多平方米的壁画,北墙壁画以描述张果老的故事为主题,东西两侧是著名的唐玄宗泰山封禅图。其中东墙壁上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时求仙的壮观场面,西墙壁上绘的则是李隆基从泰山封禅归来的情景。整个壁画结构严谨、场面宏大。
      笔者在伯方村走访时发现村中文庙主体建筑墙基上的6块长方形石条上有线刻图,经辨认、分析其内容亦为唐玄宗泰山封禅大典。其中一块画面较完整,线刻祭祀场面,刻有“汉祀太牢”4字。
      在伯方村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人们至今仍然夸赞的廉吏——毕振姬。毕振姬自幼聪颖好学,清顺治三年考中进士,官至二品。康熙皇帝御批赞其“爵禄不能动其心,富贵不能改其志,此正情操,绝世楷模”。毕振姬一生著作颇多,其中《西北文集》《山川别志》《四州文献》《尚书注》等四部著作由傅山先生作序,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毕振姬故居坐落在村子的北部,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宅院分三部分,十三个院落前后左右相互贯通,现存较完整的有武书房院和祠堂。武书房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悬山屋顶,院内护栏、窗棂、隔屏图案简洁大方。
      伯方村保存较好的民居还有常家大院、赵家院、郜家院等。除了仙翁庙,村里的庙宇还有文庙、观音阁、东顶观、三眼阁和三官司庙等。

    吴根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