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钟灵于翔山,毓秀于浍水,一县“三国”唐晋霸,厚重历史映华夏;翼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无限好,书写时代新传奇。
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采访了翼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晓娜。
唐尧故地晋源头 厚重文化展新姿
山西晚报:翼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韵味十足,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段晓娜:翼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的足迹,开启华夏文明的前夜;舜王坪丰富的遗存证明,这里曾是中国北方粟作农业的起源;7000年前“枣园人”依山傍水,凿穴而居,以勤劳和睿智创造了“枣园文化”,让翼城成为孕育华夏民族童年的一方热土,枣园遗址也是山西省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5000年前,在这方热土上,又迅速崛起了一支沿袭枣园制陶遗风、引领制陶技术潮流的部族方国——唐,产生了一位极富组织能力和献身精神的杰出首领——尧。这位“民无能名”的帝王作为“天下共主”定都平阳前,曾率其部族聚居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其后裔演绎出丹朱嗣唐、舜耕历山、刘累豢龙等脍炙人口的典故,“尧都砂锅”就是陶唐氏部族给翼城留下的一块醒目而珍贵的文明印记。
3000年前,周成王桐叶封弟,在古唐国的旧墟上建立了山西境内第一个旨在屏蔽中央的藩国,至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历经文侯勤王、献公拓疆、文公称霸,直至景公迁都新田,翼城作为晋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长达四个半世纪之久。栾成就义、割股奉君、李离伏剑、程婴救孤、祁奚举贤、一食三叹等典故彰显着晋文化的博大精深。故而,翼城素有唐尧故地、晋国源头之称。2007年,大河口遗址霸国墓地的问世,又让翼城享有“霸国封邦”的美誉,可谓“一县三国唐晋霸,翼城威名重天下”。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翼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通过历代口传心授的方式承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多姿多彩,不仅是翼城人民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更是群众集体智慧的体现。每逢元宵、消夏以及重大庆祝节日,各种民间艺术竞相表演,既渲染了节日气氛,也给群众带来了欢乐和鼓舞。尤以翼城花鼓、翼城浑身板、翼城琴书这3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名片为代表,激情澎湃,风韵独具;孝义旱船、堡子河蚌舞和西阎民歌别具风韵,喜闻乐见。
民间艺术裹风情 唐尧遗风更艳丽
山西晚报:刚才您提到翼城有翼城花鼓、翼城浑身板、翼城琴书3张国家级非遗金名片,如何让金名片成为新名片?
段晓娜:翼城花鼓、翼城浑身板、翼城琴书分别于2006年、2021年和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翼城花鼓是流行在山西省晋南一带的民间艺术,属于鼓乐类舞蹈。据《翼城县志》记载:花鼓艺术始于晋末时期,盛兴于唐朝,历经代代传衍,遍及全县各地,在当地一直流传着“绕城东西南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民谣。2008年和2011年,翼城县连续两届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鼓)之乡”称号。
翼城浑身板的表演形式起源于晋南农民用木板打谷的劳动场面。从劳动中的动作到利用劳动工具进行健身活动,再发展到庆丰收、闹社火及拜神祈雨的一种民间舞蹈,衍延千年。翼城浑身板表演节奏明快、激情奔放,演员手执三块合一的檀木板,在浑身上下敲击出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听觉效果,并有“凤凰盘”“遍地雷”“双剪翅”“牛甩尾”“朝天姣”等独特的舞蹈语言,舞姿“如飞花着身”,音效“似掌声悦耳”,打到高潮处,满场板声激越,令观众热血奔涌,充分感受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翼城琴书起源于元朝末年,兴盛于清末民初,是翼城土生土长的一种说唱艺术,又名“铰子书”,俗称“本地书”。其音乐婉转缠绵,悦耳中听,唱腔高昂风趣,叙事性强;伴奏气氛热烈,且有一定技艺,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群众欢迎,积淀了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极具传承意义的民间说唱艺术。
2023年5月,翼城花鼓、翼城浑身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非遗里的中国·山西篇》舞台;2023年6月,翼城琴书赴江城武汉参加了2023年“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2023年国庆期间,“翼城花鼓”荣誉入选“王者荣耀”推出的“百鼓争鸣”鼓乐接力活动。如今,已启动推广翼城花鼓“百千万”工程,让翼城花鼓从单纯的进校园变为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目前已形成万人规模的翼城花鼓队伍。翼城花鼓文创产品也精彩亮相,设计了充满花鼓元素的茶杯旅行套装、无线充电器等,广受市场欢迎。由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编创的第一套翼城浑身板康养健身操,在全县推广,古老非遗在翼城大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打造文旅新高地 塑造品牌新格局
山西晚报:翼城在开展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转型行动中,有哪些亮点?未来规划有哪些?
段晓娜:翼城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推动“六山一城”景区景点建设为引擎,以构建“五线一中心”旅游大格局为主线,制定“十四五”时期“143”文旅融合工作思路,即围绕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一个目标,景区为王、文化筑魂、乡村旅游、文物活化4个板块,塑造“晋国源头”“枣园文化”和“历山康养”三大品牌。持续叫响“唐风晋韵·魅力翼城”系列文旅主题活动品牌,2023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翔山花海·翘首以盼”翼城县首届翔山连翘花季、里砦镇第七届桃花文化节、晋·古绵山生态文化旅游节、南梁镇2023年“翔滦古会”、佛爷山文化旅游宣传周活动、晋文化研讨会、第六届史伯“和”文化旅游节、第四届刘累文化周、“万众期待夕望有你”佛爷山活动、“中国历法之源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西阎文旅活动等系列文旅活动。
特别是在文旅康养方面,翼城聚力打造历山·大河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该项目位于山西省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中部“环历山生态旅游圈”的核心地段,这里是山西省境内乃至华北地区植被保护最好的区域之一,享有“中国历法之源”“中国天然氧吧”“华北绿肺”“生物多样性宝库”等盛誉。在周边打造观光主题线、静养主题线、教育主题线、探险主题线、休闲主题线、科普主题线、食养主题线、文化主题线等8条精品游览体验主题产品线路,对基地形成强有力的产品支撑。计划用5年时间,分3个阶段,把历山·大河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打造成为融康养、研学、度假为一体的山西省养生胜地、避暑度假目的地。此外,河上公德山康养项目、佛爷山康养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梁成虎
历史沿革
古称唐,为商王朝的重要诸侯国。西周初年唐有乱,为成王所灭,后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兼今翼城、曲沃、绛县为一),建都于县西唐城村,旋迁于翔翱山下(今南梁故城村),以山形如鸟翼,故名翼(又名绛),至叔虞子燮始改唐为晋,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始将国都迁往新田(今侯马市)。
春秋中晚期,晋国于旧绛都,即今翼城,设“绛县”。北魏熙平二年(517年)置北绛郡,北齐改北绛郡为绛州,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为晋州,十八年改为翼城县,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年)合翼城、绛县为翼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郡废改浍州,二年改为北绘州,四年州废。
天佑二年(905年)复名浍州。宋改为翼城县,隶绛州。
金兴定四年(1220年)年升为翼州,辖垣曲、绛县、隆化县。
元复名翼城县,隶绛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隶平阳府。清因之。
1941年7月,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设青城县。曲(沃)高(平)公路以南为翼城县,以北原翼城二区大部分村和五区全部村划归青城县管辖。1945年12月,废青城县,二、五区回归翼城;1947年4月翼城解放,属太岳第二行政公署。
1948年8月,设翼城临时专署,辖翼城、浮山、安泽、霍县、沁水、绛 县、垣曲七县。
1948年8月,属翼城临时专署,1950年改属临汾专署。
1954年属晋南专署,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临汾地区撤区设市,属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