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临汾篇

溯源华夏 邀你赴“最初中国”之约

——专访临汾市尧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亮

  •   扫描二维观看相关视频。  记者:刘江 梁成虎  拍摄制作:极一影业

  •   按照省市区委的规划部署,临汾市尧都区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努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记者专门采访了尧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亮。
      追寻历史脉络 触摸文化记忆
      山西晚报:尧都历史悠久,尧文化资源丰富,郭部长能大致介绍一下吗?
      郭亮:尧都史称“平阳”,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4300年前,帝尧定都于此,划定九州,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孕育了博大精神的尧文化,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
      在尧都,尧文化资源丰富,关于帝尧功绩事迹、典故传说的历史遗存和人文载体众多。城南尧庙,自古被誉为“国祖庙”,是中国首座国祭帝尧庙宇;城东尧帝陵,世称“神林”,是三皇五帝中最巍峨的陵墓;城西姑射山仙洞沟,流传着帝尧与鹿仙女“天下第一洞房”的爱情传说。这里还有尧舜禅让的揖让台大中楼、帝尧故里伊村、平阳最初所在金殿、尧出巡经过的击壤处、尧访康衢的康庄堡、王曲村有尧子丹朱墓等。同时,“尧王访贤”“尧造围棋”“仓颉造字”的传说以及民间“接姑姑送娘娘”的风俗,在这里世代流传。
      深挖文化内涵 打响品牌建设
      山西晚报:尧都区目前在深挖文化内涵、打响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郭亮:近年来,尧都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致力把尧都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我们重点围绕“尧文化”这条主线,整合红色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力打造了尧文化、红色文化、平阳非遗文化名片三张名片。
      山西晚报: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三张名片吗?
      郭亮:第一,推进景区提质增效,打造尧文化旅游名片。
      尧都区现有大型旅游景区4处,其中尧庙—华门、尧陵为4A级景区。近年来,我们以尧庙—华门景区为龙头,不断完善景区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景区服务功能,丰富景区尧文化内涵和业态,大力推动景区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致力于将四大景区打造成有听、有看、有参与、有体验的尧文化深度游“大景区”,极大程度满足文化体验需求。我们持续举办五届尧都文化旅游节、民间祭拜尧帝大典等重大旅游活动,扩大尧文化知名度影响力。目前,尧都已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寻根祭祖圣地之一,尧都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我们独具特色的节会品牌和对外名片。尧文化是我们最大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最响亮的名片,我们将持续传承弘扬尧文化精神内涵,持续打造尧文化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尧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二,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遗存,打造红色文化名片。
      尧都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遗存星罗棋布,有开创解放军城市攻坚战成功范例的临汾战役遗址,有消灭“天下第一旅”的官雀战役遗址,有《游击队之歌》创作地八路军学兵大队旧址等。
      近年来,我们着力对全区红色遗址、展馆进行了整理挖掘、保护利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在县底镇、大阳镇先后建设了苏寨红色历程纪念馆、官雀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红色展馆,修缮了临汾战役前方指挥所旧址、临汾攻坚战后方医院机关驻地、抗日战地医院遗址等红色遗址,为尧都文旅融合发展,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亮出了靓丽的红色名片。
      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研学课程,打造了多条精品研学线路,特别是在苏寨推出了《回响》系列沉浸式互动体验实景剧,让游客、学员及研学学生在实景体验中感受这片红色土地的光辉历程。
      对这些红色资源的整理挖掘和保护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红色尧都正逐步走上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红色文旅产品创新、要素完善,着力推动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第三,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打造平阳非遗文化名片。
      历史悠久的古都平阳,为世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6项、市级以上12项。非遗保护传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们持续组织开展了非遗传承人进景区与游客进行互动体验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鼓乐授艺·非遗传承·感悟文明”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非遗项目宣传推介活动等,促进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我们还通过产业带动,促进非遗保护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给予非遗产业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造创新,推动其融入现代生活、时代文化,高质量、体系化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名片。
      文旅相融合 打造新格局
      山西晚报:坐拥这三张文化名片,尧都区下一步文旅融合发展的计划是什么?
      郭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文化为魂、景区承载、彰显特色、融合发展,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具有尧都特色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尧都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是高品质打响文旅融合品牌。我们将以尧文化核心景区为承载,打响“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文旅品牌;以汾河谷地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打响生态康养旅游品牌;以城市文化主轴主脉为重点,打响尧都城市休闲旅游休闲品牌;以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为目标,打响“临汾攻坚战”红色旅游品牌;以传承华夏民族精神为核心,打响尧都名人故里品牌等五大特色文旅品牌。
      二是高水平提升文旅消费体验。我们将在打造尧都特色美食品牌、品质酒店民宿服务、快进慢游交通体系、优质便捷旅游服、特色文化娱乐项目、尧都特色文创产品六方面上持续加力,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三是高质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我们将在实施服务标准化建设、旅游智慧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品牌化宣传五大行动上持续加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晓娟 刘江

      历史沿革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
      夏商西周,平阳仍属冀州之域。周初,唐叔虞之子燮父迁都于平阳之晋水(平水)旁,改国号为晋,平阳属晋国。
      秦,平阳属河东郡。
      汉刘邦二年(前205年)八月,汉灭西魏,平阳属汉河东郡。新莽时县改香平。东汉复称平阳县,为平阳侯国,属司隶校尉部河东郡。魏初仍为平阳县,属河东郡。
      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十月,刘渊定都平阳,称汉皇帝。东晋十六国时,相继属前赵(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秦、后燕。东魏、北齐、北周郡县因之通八达。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郡、平阳县为平河郡、平河县。唐、五代、宋初为临汾县,属河东道晋州。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后,县仍临汾,隶河东路平阳府。金初属河东南路平阳府。府、县同置临汾城。
      元初,仍为临汾县,属中书省平阳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平阳府,隶山西布政使司河东道。清因明制,为山西省河东道平阳府临汾县。
      1954年9月10日,属晋南专区。
      1971年8月,分设临汾市、县,均属临汾地区。
      1983年10月,临汾县并入临汾市。
      1998年,仍属临汾地区。
      2000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临汾市尧都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 第2024-01-02期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7期

    • 第2023-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