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郭斌)1月14日,大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出席并讲话,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就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作出具体安排。
会议充分肯定了2023年经济工作。指出,一年来,市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起省委赋予“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重大使命,统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实现强劲开局,全方位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大同内生动力、发展态势和总体形象发生深刻变化。
会议深入分析了2024年经济形势。指出,当前大同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很多宝贵机遇和有利条件。实施“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有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心,有深化改革
的不竭动力,有项目投资的强劲支撑,有干事创业
的最大保障。虽然当前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
难和问题,但总的来看,大同市转型发展正
在逐步进入正轨,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
于挑战。
会议根据形势分析研判,立足大同市去年一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未来大同实现转型的“四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4年底,全市非煤工业产值占比超过煤炭,转型取得突破;
第二步,到2027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煤炭,转型初见成效;
第三步,到2030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1.8%,煤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38.2%,也就是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或超过黄金分割点,基本实现转型,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第四步,到2035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0%,煤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20%,全面完成转型。
会议指出,根据“四步走”战略目标安排,2024年是第一步目标的实现之年,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锚定“八型八地”定位,聚焦“八链合作”路径,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健全完善“15886”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
会议强调,要深耕“四大赛道”,加快构建大同全方位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赛道。构建高速飞车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试验线和产业园建设,牵引上下游相关产业落地发展。打造前沿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半导体新材料、石墨、玄武岩等有特色优势的新材料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改造提升步伐,积极承接先进技术,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产业链条。
二是深耕能源赛道。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稳住煤炭基石,优化电力结构,推进“风光火储”和“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布局储能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新技术,加快发展地热、绿氢等其他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医药、大数据、大宗固废利用和再生等用能产业,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三是深耕农业赛道。抓好稳粮保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实现稳面积、提单产。打造产业集群,狠抓“6+2”农业产业布局,推动设施农业上档升级、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渔业走高品质之路、林下经济多业态融合、黄花产业做强做优、黄芪产业联动发展,发展以大同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预制菜,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守住绿色化底线,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四是深耕文旅消费赛道。聚焦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目标,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强景区打造,提升服务水平,抓好业态布局,做好“文旅+”文章,塑造“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