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直通车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为近60名独居和孤寡老人解决养老吃饭问题

颐养之家托起幸福“夕阳红”

  “现在一到饭点就去颐养之家,再也不用操心吃饭的问题了。”1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小王村颐养之家时,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唠着家常,开心的笑容满溢在脸上。据介绍,小王村“颐养之家”目前有7名老人入驻,每月200元的费用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在峰峪乡,包括杨庄村、徐疃村、施家会村等6个村建起了“颐养之家”,为近60名独居和孤寡老人解决了养老吃饭问题。
  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让这些老人安度晚年?近年来,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积极探索,扎实落实全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党建+颐养之家”工程,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民生事业,利用闲置场地、房屋等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颐养之家,全力打造服务多元化、运行可持续、费用能承受的农村养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小王村地处六棱山脚下,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0多人,其中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以及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不少。为了解决这类老年人吃饭和其他生活问题,小王村对原村委会院内库房进行了改造,建设起专门服务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颐养之家”,2022年5月,又对“颐养之家”进行改造升级,云州区拨款修建了颐养之家餐厅、厨房并配套了洗衣房、文化活动室等,为“入家”的老人们提供送餐、洗衣、打扫房屋等全方位养老服务。同时,为让在外的子女放心,随时了解老人的情况,颐养之家建立了老人子女微信群,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拍摄成照片、小视频,发到群里,让子女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父母的情况。管理人员也会帮助老人与子女视频聊天、浏览朋友圈,了解子女近况。
  冬天天气冷,老人们不便去颐养之家吃饭,刚刚建成不久的施家会村颐养之家则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送餐服务。鸡肉、黄糕、米饭、面食以及炒菜等,颐养之家制定了一周菜谱,雇用有健康证的有经验的村民做饭。在颐养之家,老人们一日三餐有人管、身体不适有人问、紧急情况有人帮,日常生活起居有保障。
  “其实很多时候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精神方面的,没有人陪他们,他们觉得孤独寂寞。”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乡建有6处颐养之家,服务困难群众55人。下一步将在细化管理服务方面持续探索,结合党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为老人们表演、读报,与老人们聊天等多种方式,提升老人们的归属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9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