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城市记忆主题馆1号馆内景。
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
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内的文化陈列馆。
石评梅祖居。
石评梅雕像。
石评梅祖居。
1947阳泉记忆主题馆。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城市记忆主题馆1号馆内景。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编辑:张婷
曾有诗云:“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
阳泉,古称“漾泉”,这个听着就生命力十足的城市,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里的煤?这里的山?这些都没错。阳泉是一座煤城,从阳泉拉出去的无烟煤,如果用火车皮连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30多圈。
阳泉是一座山城,山地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80%。阳泉是煤城,但不脏;是山城,但不荒。它是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阳泉市城区,感受这座山在城中、城在林中的魅力小城。
名片1 红色阳泉
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内分为红色文化教学参观区、“中共创建第一城陈列室”教学参观区、防空洞红色文化体验区、党性教育教学区,是集参观、学习、观摩、体验等综合教育教学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阳泉市建市的原点,也是广大党员干部追寻初心的教育基地。
在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汲取奋进力量
在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山西晚报记者看到青砖砌就的大门楼上,一颗鲜艳的五角星和“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9个红色大字分外夺目。踏进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旧址,眼前两排脊瓦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每一间办公室的门框上都贴着标牌。北厢房依次复原了阳泉市委建立初期下辖的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城工部、秘书室;南厢房依次复原了市政府建立初期下辖的财粮科、工矿局、司法行政处、邮局、公安局等部门。
讲解员吴佳告诉记者,2021年2月26日,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开工。2021年4月21日,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修缮一期工程竣工并首次向公众开放。
为什么说阳泉是中共创建的第一城?吴佳介绍: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前夕,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全局出发,决定一旦阳泉解放即独立建市。1947年5月2日,晋察冀边区的战略要地阳泉,被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5月4日,中共冀晋区党委、行署从平定县划出阳泉镇及附近3个村设市,正式组建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山区集镇有计划、成建制组建一个崭新的市委、市政府,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
2007年6月15日至16日,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和中共阳泉市委、市政府在太原举办了“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专家论证会。论证会通过了《“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专家论证会结论》,并报经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签章认定。
2019年11月28日,在电影《铁血阳泉》送审过程中,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复函表述:“阳泉市是中共领导创建的第一座城市,是历史事实。”再次证实阳泉是“中共创建的第一座城市”。
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是阳泉建市后市委、市政府驻地,原为山西近代最大的民族企业——保晋公司总部,建筑面积585.8平方米,主体结构完整。1947年5月4日,阳泉建市后由中共冀晋区党委、行署领导,委托冀晋二地委行署代管。1948年7月,由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直辖领导。1949年1月,改归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代管。1949年9月,山西省恢复建制后划归山西省直辖。
为什么选择在阳泉建市?有哪些意义吗?一、不仅孤立了国民党战略要地石家庄,还切断了固守太原阎军与石家庄国民党军的联络线,为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首次连成一片,扭转了华北战局,有力地支援了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三、使阳泉丰富的煤、铁和硫磺资源以及工矿企业等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回到人民手中,阳泉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物资供应基地和战略后方;四、为探索和积累接管城市的政权建设和管理城市经验,对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及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名片2 文化阳泉
近年来,石评梅纪念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迎来一批又一批“学员”。学校、企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经常组织活动,走进展馆,接受红色教育。
在小河村评梅景区领略历史文化名村魅力
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小河村位于阳泉市区东部,距市政府所在地4公里,207国道在村西1.5公里处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的故乡。
山西晚报记者前往小河村,沿着村里整洁的街道来到评梅广场,一尊静静矗立着的石评梅雕像映入眼帘:身着民国时期装束的石评梅,目光坚定地眺望着远方。这里的讲解员郭贞兰告诉记者,石评梅的祖籍是义井镇小河村,村里的祖居石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经有270多年的历史。从2001年起,阳泉市对石家花园外围进行了绿化美化,完成了花园内绣楼、小桥、假山、瀑布和砖雕、木雕、石雕的恢复修缮工程,并新建了石评梅纪念馆。石评梅纪念馆分为3个展室,分别是“寻求真实生命的战士”“乡情、亲情、友情”和“缅怀评梅”,详实生动地再现了石评梅光辉的人生。
拾级而上,记者来到石家花园,它坐落在小河村西山坡上,整个宅院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墙上的资料介绍着院子的概况:大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由21个山下叠摞、左右贯通的院子组成。整个大院有大门6座、后门3座。从任意一座大门进去,都可走遍21个小院。72道过门一 开,院院相通,扑朔迷离煞似迷宫;72道过门一关,各个小院又自成一统,互不相扰,自得幽静。大院中的砖雕、木雕、石雕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分别用来装饰雀替、挂落、础石、影壁、照壁,就连一个小小的火炕“灶眼儿”或院内排水口所用的石雕,也是形态迥异,雅趣频出。这些雕刻刀法娴熟,技艺精湛,所刻图案内容十分丰富,有五福捧寿、六合同春、三阳开泰、琴棋书画、孔雀牡丹、八仙过海、松竹梅兰、暗八仙以及大量的瓜、果、花卉图案等,件件造型儒雅大方,个个形态栩栩如生。
2001年以来,小河村充分开发利用村里的农耕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资源,全力打造小河古村评梅景区,促进农文旅、农商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小河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景观村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西省旅游名村、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首批国防教育示范村、山西省科普基地、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山西省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名片3 活力阳泉
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阳泉市研学实践活动基地,是当地的文旅新地标。这里是时尚的网红打卡地,适合年轻人休闲娱乐,适合老一辈人回忆过去。
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沉浸式体验城市新地标
昔日的阳泉水泵厂,如今有了新的名字——“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1947,代表着1947年5月阳泉设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一睹这座城市新地标的风采。
阳泉火车站、东风剧场、交电大楼、天桥录像厅、兴隆百货大楼,在这个由老厂房打造而成的阳泉记忆主题馆内,山西晚报记者看到20世纪的阳泉市标志性建筑和街道风貌被一一还原。漫步在各个馆内,粮票、磁带、照相机等一件件老物件呈现在眼前。人间百态,时代变迁,通过复原的场景,生动诠释着阳泉的一年又一年。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资源转型与城市化的进程,水泵厂的改造成为必然。2020年8月,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原水泵厂改造升级,留下工业记忆、留给老城群众、留足发展空间。文化园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55081.19平方米,其中老旧厂房改造24942.45平方米,新建30138.74平方米,静态投资3.3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包括游客中心、城市记忆主题馆、城市书房、城市会客厅、时间仓库、工人大礼堂、中央花园、泉·美术馆、地下车库,二期主要包括商业街、精品酒店、亲子游乐中心、市民体育超市及其他配套设施。
项目一期已经完工并于2022年5月陆续开放,二期商业街区也已竣工,招商引资工作正在进行,目前已签订合约商户33家,开业23家;星空市集自2023年6月1日开业以来,赢得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城区夜间经济回稳势头良好。二期的精品酒店、亲子游乐中心、市民体育超市及其他配套设施陆续开工建设。园区室内沉浸式演出、室外灯光秀正在设计排演中。待二期建成后,预计可解决就业人数约1200人,同时延伸服务配套设施辐射周边区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第三服务产业人数有望突破2000人。
文化园走出了阳泉市老城区城市更新、老国企改革创新的新路子,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园区,是山西省文旅业态中“稀缺”的工业文明与生活时尚类的综合体产品,是阳泉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夜间消费活跃区。她是城市乡愁,也是营商环境;她激活消费群体,也培育市场主体;她用科技创新表现历史怀旧;她是城市记忆,面向阳泉人;更是时代记忆,面向所有人。她大气、洋气、烟火气,证明了阳泉人从未失掉过“小上海”的城市自信。山西不仅有老祖宗留下的老院、老庙、老票号,还可以用百姓视角、生活语言、城市风格向游客讲述山西情怀和煤城故事。“阳泉,这座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有自己独特的英雄之城、工业之城的历史演变。在这里——阳泉水泵厂,我们保留了曾经的厂房、机床、气息与透过屋顶的阳光,任你回忆或凭吊。穿行于此,五味杂陈,万籁在耳。城市的变与不变,犹如岁月的潮汐,我们每个人,都曾在这起伏中与自己的山城绕指纠缠。”正如1号馆里“致敬每一位阳泉人”所说,出生和成长在这个城市,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独有的性格,这性格与城市的调性重叠,被人称“阳泉家”。即或不是本地人,若你在阳泉生活已久,便会深藏一种城市的秉性,与山城同声共气、四海一家。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
01、07-09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寇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