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3年太原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名单公布,太原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对公共就业服务系统11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认定和表彰。
从高校毕业便走进基层,他们成天与基层民众打交道,跑遍了辖区内家家户户,摸清了大家的就业和社保需求,他们的热心和耐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走近3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倾听她们的故事。
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就是她的“心头大事”
“干一行,爱一行,越干越爱,越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2004年毕业后,赵一慧便走进了太原市迎泽街道办事处南内环街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任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这一干就是20年。直到现在,每每谈起自己的工作,她仍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朝气与活力。
太原市南内环街二社区共有28个居民院落,常住人口有10119人。其中多是已解体单位的宿舍,下岗职工较多,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成了她这个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心头大事”。
工作中,她一次次走访居民,收集就业需求,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辖区内的公司企业,多方收集招聘信息并与台账进行匹配,筛选适合居民的岗位及时“送到家中”,援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小赵的牵线下,作为下岗职工的我有了再就业的机会,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还让我有了继续发光发热的机会,我感到特别满足。”南内环街二社区的常先生说。
家住寇庄西路32号的小张则通过培训,任职了“全科网格员”,实现了就近就业的意愿。
在太原市“五优先”就业重点帮扶行动期间,赵一慧左脚脚踝意外骨折,几乎没办法行走。然而,她担心在家休养会让需要帮扶的居民错过就业机会,于是努力克服自身困难,坐着轮椅返回岗位。“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吧。居民需要我,我也真心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赵一慧说。
2023年7月,已经在深圳居住十余年,但户口仍在南内环街二社区的刘女士通过电话向社区咨询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相关事宜。刘女士已经70多岁了,由于住在外地一直没有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考虑到老人往返不易,赵一慧主动通过微信与刘女士取得联络,收集相关材料,全程协助办理相关事宜,将医保本邮寄至深圳。一个月后,养老金按时到账。赵一慧的服务让刘女士感到十分温暖,闲暇之余二人时常互相通信,彼此的关系也更加亲近。
“群众事情无小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保障大家权益的同时,为大家寻求更多便利。”赵一慧说。2023年,她帮助近2000个居民成功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顺利办理居民养老保险缴费50人,同时还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社保补贴,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就业信息精准精确是她办事的首要标准
从山西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毕业以后,梁金蕊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姚村劳保所从事大学生公益岗工作;2016年至今在晋源区义井街办兰亭御湖城社区担任社保员一职。
商铺林立,流动人口多,是梁金蕊所在社区的一大特点。虽然辖区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但并没有难倒这个“90”后。“28栋住宅楼,239个商铺,居民5798户。”谈起社区,梁金蕊说,“要服务好这么多居民,首先要精准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
通过网格化管理,梁金蕊对社区里的写字楼中的所有企业在职员工信息都进行了摸底调查,完成就业实名登记412人,企业登记49家。梁金蕊说:“社保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精确精准,一定不能出错。”针对这一点,她想了不少对策。她通过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为后续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也确保信息的准确有效。
她还为辖区用人单位和社区待就业人群搭建交流沟通、双向选择平台,召集辖区企业商铺,整合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一手抓招聘会,一手抓就业培训,并带头大力宣传,让越来越多亟待就业的居民掌握基本就业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2023年,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梁金蕊认识到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同样需要受到重视,于是积极推动全链条式服务体系。她忙前跑后协商沟通,以临街店铺为试点,打造9处“能量加油站”,努力解决此类新就业群体在工作期间的饮食和休息问题。“前两天特别冷,有了‘能量加油站’,我们也好趁机歇歇脚,暖和暖和。”一位外卖小哥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梁金蕊充分利用网格信息资源,将工作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和执行新方法、新形式,紧跟时代步伐,让辖区居民体验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感受优质合理的服务成果。梁金蕊告诉记者,“精准迅速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下、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我工作的首要标准,我很享受我的工作,也很享受工作中的挑战。”
从居民实际情况出发她尽心竭力出谋划策
“我是在阳曲县的社区工作,这个岗位本身就在最基层,一定要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与居民相处,了解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面对问题、克服问题、解决问题。”当被问到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心得体悟时,曹舒婷这样回答。
2013年毕业后,曹舒婷成为了阳曲县新阳东街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10多年的郊区一线坚守,曹舒婷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新阳东街社区的居民当中,成为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一员。
新阳东街社区老年人非常多,在开展养老保险指纹认定工作的过程中,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安俊英令她印象非常深刻。老人因为腿脚不便、行动迟缓,办理签字和指纹认证手续出现困难。曹舒婷便与同事一起上门为老人办理业务。了解到安俊英老人非常孤单后,她一有空就来老人家里拉家常,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还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让他们常回家看看。有了曹舒婷的陪伴,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逢人就夸“小曹是个好姑娘”。
说起曹舒婷,新阳东街社区的聂跃明竖起大拇指。在宣传就业政策时,她首先对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待就业人员的自身条件和就业愿景都做了初步的了解,并且为他们寻求匹配的岗位。其间,社区里的贫困户聂跃明一家受到了她的重点关注,夫妻两人都患有残疾,家中女儿刚刚毕业,急需就业缓解家中的困难。得知情况后,曹舒婷主动上门拜访,根据老聂家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的女儿参加公益性岗位的考试。“多亏小曹了解政策,并及时告诉我们如何报考,要不就耽误考试了。”聂跃明感激地说。
曹舒婷将自己比作桥梁,连接着政府与群众,让好政策真正惠及大众。“在最好的时光里,我把基层工作作为了人生的‘磨炼石’,我相信青春会在这里绽放最美的花朵。”曹舒婷说。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实习生 宁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