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博

3000多年前的人力车、商代人的“搓澡巾”……

新馆有些啥看头?

  殷墟博物馆新馆2月26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作为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馆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有不少文物是首次亮相。
  挖掘马车是中国考古学家独门绝技
  在殷墟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过一种车,车前俯身埋着两个人,这很可能是一种人力车,文献称为“辇车”。考古学家凭借腐烂成泥的木质纹理,一点点将马车清理出来,可以说,清理马车是中国考古学家的一个独门绝技。殷墟的车马坑馆中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这是一次性展出商代马车最多的一次,绝大部分都是两马拉车的形制。
  商代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是对3000多年前商文明的生动诠释。经过近百年探索,殷墟发掘车马坑90余座,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由辕、轴、舆、轮、衡、轭等几大构件组成的木质双轮单辕车,清晰展现出商代马车面貌,马车不仅作为王室贵族的代步工具,也在驿站传递、田猎出行、军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珍贵文物首次亮相,解锁殷墟密码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全景式呈现出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新馆都有哪些亮点?
  陶(爽+瓦)(chuǎng)
  这件文物呈圆饼状,表面微微凸出,密密麻麻很粗糙,你能猜到它的用途吗?专家介绍,这是商代人洗澡时用的清洁用具,相当于现代人的“搓澡巾”。
  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
  这件甲骨是我国博物馆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记录了商王与军队巡视捕猎的事件,其珍贵之处在于文字内镶嵌有绿松石,彰显商王权威之余,使整片甲骨显得十分华美。
  商代人长啥样?
  额头宽平、浓眉深目、宽鼻厚唇,怎么样,这枚核桃大小的商人“自画像”是否符合你心中的美男子标准?它的存在为我们研究商代人的人种与外貌提供了宝贵线索。
  多角度、全景式体验商文明
  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博物馆新馆以青绿色为主,设计团队以殷商时期的国之重器“鼎”为设计意向,通过对青铜方鼎元素的抽象、演变,以整体大气、简练有力的四方之形为博物馆的建筑载体。博物馆上面的纹理和图案均由殷墟出土青铜器文物上的纹理演变而来,整个博物馆高22米、宽146米,是名副其实的大“鼎”。殷墟博物馆新馆静静矗立在洹(huán)水之滨,与殷墟宫庙遗址隔河相望,新馆围绕“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等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26期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 第2024-02-20期

  • 第2024-02-19期

  • 第2024-02-09期

  • 第2024-02-08期

  • 第2024-02-07期

  • 第2024-02-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