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春天,在响应“学工、学农、学军”的号召下,我们山西财经学院74届的工农兵学员们,告别了校园,来到了我省革命老区繁峙县驻军某部学军。从此,在沸腾的军营里,我们度过了一个月令人难忘的“军旅生涯”。
每天清晨,当东方微熹初露、小鸟吟唱的时候,“滴滴嗒嗒”的军号声便嘹亮地激荡在寂静的军营上空,传向了遥远的四面八方。短短几分钟后,我们身着绿军装,齐刷刷地站在了宽阔的大操场上。紧张有序的报数后,踏着排长洪亮的番号声,我们在大操场上周而复始转圈跑了起来,五六支队伍恰似五六条威武的长龙擦肩而过。“踏踏踏”那铿锵有力、龙腾虎跃的脚步声,把夜的幽灵赶得无影无踪,迎来了东方灿烂的黎明。节奏鲜明的跑步声,如春雷滚滚,似江河奔腾。
吃罢早饭,小憩一会儿,我们马上投入到了井然有序的训练中。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握枪、举枪、卧倒……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就拿正步走来说,甩臂、抬腿、迈步,每个动作必须达标。有时,一个动作要练很长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天艰苦的军训,我们都有了令人欣喜的收获!当我们身着军装,扛着钢枪,迈着大步,唱着军歌,热血沸腾走出军营的时候,附近的乡亲们,都会用羡慕而又崇敬地望着我们。此刻,一股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因为,我也是这威武之师中的一员。
一天黎明,“战士”们还在酣睡中。四川籍的“小个子”刘班长进屋大声喊道:紧急集合!大家赶快起床!“战士”们一轱辘从大通铺上翻起,你看那个紧张劲儿。着着急急地穿衣服、叠被子。有的“战士”逮住衣服就穿,由于没有理顺,胳膊伸不展,两腿蹬不直,恼火地使劲儿蹬踹,有的人把别人的衣服穿走了,搞得另一个人到处乱找,急得哇哇直叫……
短短几分钟后,大家都排队站在了操场上。刘班长让大家互相检点一下,这一看不要紧,让大家笑出了声。不少“战士”军帽歪戴着,有的扣错了扣子,军装长一块,短一块。有的军装圪皱得如“八十老翁”的脸,有的军被带几乎耷拉到地面……
学军中,最让人重视的是打靶。我们列队去了靶场,魏指导员简要地讲了“要领”,缺囗、准心、靶子三点成一线。我班同学闫巨元、孙云平,枪枪十环,被大家赞为“神枪手”。
一个月短暂的军营生活很快结束了。分别时,部队官兵们和我们紧紧握手,依依惜别。有的战士和同学还热泪盈眶。永远难忘呵,沸腾的军营生活。
学军结束前夕,部队领导、邻近村庄的村民、我们山西财经学院的师生,还在军营里举行了大型军民联欢晚会。部队首长和我院代表在会上讲了话,接着是文艺演出。当年军队里的战士“合唱团”首先放声歌唱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军民大生产》《三八作风歌》《我是一个兵》等革命歌曲。军人的歌声雄浑嘹亮、穿云裂石、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部队文艺骨干们还表演了快板《火红的军营迎亲人》。我班女同学邰岩平、韩大华等人组成的小合唱队,演唱了女声小合唱《军民团结一家亲》《打靶归来》。于永强同学还独唱了《老房东查铺》,七四计统班的赵建民同学演唱了《师长有床绿军被》,这些歌曲也已经随着那个时代散落到历史的烟尘中,鲜有人再哼唱了……当年的歌声中不仅满怀着如浩翰大海一般的深情,更唱出了水乳交融的军民情。
那些深情的歌声,至今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那段难忘的军营生活,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兴趣盎然。
李栓林(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