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民急难愁盼的事,她总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为大伙儿排忧解难。她一心想改变村里的面貌,以为群众谋利益的勇气和拼劲,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她是乡亲的贴心人。她是阳城县北留镇洸壁村党支部书记秦海霞。
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山西晚报记者走近秦海霞,倾听她的故事。
人物名片 秦海霞
阳城县北留镇洸壁村党支部书记,多次被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授予“劳动模范”“五星级共产党员”“优秀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晋城市评为“抗疫玫瑰”,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23年9月,她被命名为第四届敬业奉献“阳城好人”。
再苦再难也要让家乡变个样
近几年,洸壁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民生实事也逐步向深层次的领域拓展。2021年初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冬季取暖问题,秦海霞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利用当地金象化工的热源,通过建立管网,为家家户户输送暖气,让百姓温暖过冬。
经过多半年的商榷、沟通、规划、建设,2021年冬,集中供热工程顺利竣工。当汩汩暖流流进千家万户之时,百姓赞不绝口。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2023年最寒冷的时候,根据环保政策的要求,金象化工要进行停产整顿。
工厂停产了,没有热源了,怎么供暖?全村村民家里没了暖气,这天寒地冻的怎么办?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投资500多万元建成的供暖管网就可能在极端严寒天气里被冻裂而无法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巨大的压力让秦海霞几乎喘不过气来。一连几天,她心急如焚,一方面找企业、找领导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家家上阵,用防冻棉对裸露在外的供热管道进行包裹,防止管道受冻破裂。
跑了两天依然进展不大。深夜,秦海霞忧心忡忡,在床上辗转反侧,房间里冰冷的空气传递着丝丝寒意,窗外厚厚的积雪透射进的微光让人恐慌。
秦海霞又一次拨通了化工厂和电厂有关领导的电话,诉说着自己的恳求,不安、焦虑和忧愁的情绪像一股潮水般涌上心头,她顿时泣不成声。
在秦海霞的真诚努力和镇党委领导的帮助、协调下,阳城电厂答应为村里提供热源。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落了下来。
其实,类似的困难,秦海霞遇到的太多了。
10年前,在北留镇计生站工作的秦海霞被组织上调回村里工作。在村民的信任下,她被选举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
那时,村里的办公场所就在老庙院里,低矮的平房,发霉、潮湿的墙皮,破旧的办公用具,集体经济匮乏,村里的账上连一分钱都没有。
眼前的窘境,32岁的秦海霞心里是清楚的。在镇里工作期间,她走访过全镇的各个村庄,知道相比之下洸壁确实太落后了。
在村里干过多年支书的父亲知道在这样一个穷山村当干部的艰难,不想让她回村受苦。然而,从小就在父亲言传身教下长大的秦海霞,不仅了解村情,知道洸壁群众心中的期待和执念,更懂得一个基层干部的使命和责任。她暗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让家乡变变样,绝不能给组织丢脸,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
秦海霞回村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老庙,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支部扩大会上,她动情地说:“日间照料中心在别的村早已搞起来好多年了,这个事我们必须做,一定要让咱洸壁的老人们享受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说话容易,做起来难。资金缺乏就是第一个拦路虎。秦海霞第一个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其他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在工程建设中,她充分发挥村干部以及村民中能工巧匠的作用,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能不花钱的绝不花钱。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建设,曾经破烂不堪的老庙被修缮一新,原来的办公场地改造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里的老人走进照料中心健身、娱乐,享受村里提供的免费午餐。从此,大伙看到了她的胆魄、能力和爱民之心,也看到了洸壁村的希望和未来。秦海霞也凭借民心支持,一鼓作气地铺开了一项项新的工程。
新建村委办公楼、戏剧舞台,开展全方位的人居环境改善,推动实施厕所革命,对主要道路街巷进行绿化、美化、亮化,重新铺设管网解决群众用水困难,对公墓循环路进行铺油改造,建设高标准篮球场,在村中主要道路街巷安装路灯,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兴修安居房对小东沟进行搬迁……
昔日落后的洸壁一天天地美起来了。一条条整洁的街巷,干净、幽雅;一座座端正的民居小楼,俊朗、精致;一幅幅描绘在临街墙面上的美丽图画、生动标语,是那样清新、靓丽,夺人眼球,仿佛在诉说着秦海霞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故事,展示着洸壁村的新变化、新风貌、新气象。
以真诚和勇气开拓富民之路
有1000多口人的洸壁村,世代以来一直沿袭着单一的农业生产。地下、地上没有资源,为数不多的土地也在园区企业的征用下,不断减少,仅剩下人均只有二三分的口粮田。村里没有一个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村民就业门路也十分缺乏。
秦海霞回忆:“我刚当书记时,村里账上一分钱没有,连日常的办公经费都负担不了。原来只靠征地补偿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从2014年到2016年,我是借钱给村民发福利。”
从2019年开始,秦海霞就同村“两委”干部一起,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洸壁周边有那么多的大型化工企业,为什么不能在企业的服务环节上寻找契合点,开发一些服务性的项目,发挥村里的便利条件和劳动力优势,与企业实现互利互赢呢?”一次次的调研、讨论,村“两委”一班人形成了强烈的共识。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秦海霞带着大伙一次次地走进园区,深入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在产品搬运、运输环节的运行、服务状况,一次次与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洽谈和磋商。
针对园区存在的运输车辆难以满足、运输需求小时车辆闲置以及运输调度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着眼于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规范运输秩序,迅速成立了腾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把周边4个行政村的运输户进行整合,统一资源、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依托区位优势,高效快速地满足了企业运输需求,同时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
一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洸壁村开启了面向园区的“嵌入式服务”新模式。瞄准企业装卸环节,洸壁村成立博渊装卸服务有限公司,购置叉车12辆,进驻金象生产车间,承接金象化工所有包装、码垛、装车等流水线作业业务,将村级产业精准嵌入企业生产经营环节。
为了提升装卸水平、减轻劳动力需求压力,顺应企业安全发展的步伐,2022年,洸壁村在叉车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投资120万元购置两台智能化自动码垛机器人,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作业。
几年来,洸壁村通过创办运输、装卸两大公司,在服务园区企业的同时,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同时,解决了多名村民的就业。
村集体经济有了来源,不仅加强了两家企业的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而且有效解决了村里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年终有福利,户户能分红,全村群众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用个人默默付出换群众生活祥和
10年,一段漫长的历程,秦海霞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方热土,奉献给村里的父老乡亲。在她的心里,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是家人。不管哪户家里操办红白事,她都会去帮忙。戴上围裙,和村民一起切菜、做饭、洗锅刷碗,直到把事情妥善处理完毕。
她常说:“戴上围裙,咱就是个普通妇女,搭把手,干点活,在农村这就不是个事。干部只有这样做,才能走进群众心里。”
2021年的一天夜里,村民樊正兵的儿子儿媳在高平用煤炭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得知此事,秦海霞马上连夜开车带着樊正兵赶往高平,直到医生将二人抢救过来,秦海霞才放心离开。
2023 年的一天,村里40岁出头的村民张某不幸遭遇车祸意外去世。从安葬到处理保险理赔、再到银行取出理赔的钱公平分给死者的妻子和母亲等,所有事情都是秦海霞帮忙办理。其间,她妥善协调婆媳关系,让这对婆媳终于冰释前嫌。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谁把人民放心上,人民就会把谁放心里。正是来自群众的关心和支持,给了秦海霞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秦海霞表示,洸壁村虽已走出了泥泞,冲出了难关,展露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与其他先进村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她将一如既往地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济,广开致富门路,用激情和智慧打造更加富庶、美丽的家园,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勇毅前行。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白军社 任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