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社会直通车

左权县石匣乡修缮新建日光温室、配套停车场、安装太阳能路灯……

特色农业丰了“菜篮子”满了“钱袋子”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近日,走进左权县石匣乡马厩村的草莓大棚,鲜嫩欲滴的草莓宛如红宝石般镶嵌在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长势喜人,一股股清香扑面而来。
  草莓种植大户郝玉平一边和工人采摘着草莓,一边高兴地说:“我种了6个草莓大棚,全部采用的是智能高架无土滴灌技术,一年下来能赚60多万元。村里有10个人跟着我干活,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从单一草莓采摘到多样水果四季采摘,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到综合型的示范基地,从特色产业的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近年来,石匣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清凉夏都、红色左权、转型高地、太行强县”的总体目标,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一头拉住县城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充实城郊农民的“钱袋子”,着力发展了马厩城郊农业示范基地。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马厩城郊农业示范基地位于左权县城西4.5公里处,紧邻340国道,距左权高速口仅1000余米,与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紧紧相连,地理位置优越。该基地占地42亩,前身为马厩四红草莓园,于2001年兴建,由于年久失修,8栋日光温室中仅有2栋能正常经营,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村集体收入。
  乡村要振兴,基础在产业。为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和引进更多竞争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石匣乡从日光温室修复及新建、基础设施配套、休闲研学餐饮、农光互补电站四方面对示范基地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
  石匣乡党委书记雷建红介绍,近年来,石匣乡对6栋10.5亩日光温室进行了修缮改造,新建了2栋4.5亩高标准日光温室,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发展质量,加快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速度。同时,配套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修缮了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安装了10盏太阳能路灯,种植了500余株各类树木,并铺设石板路、木质步道与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相连,从健全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
  此外,还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场所,安装了80平方米文化活动舞台,布置了石碾、独轮车赛道、休闲座椅及网红打卡标志,完成了餐饮区餐厅和厨房的主体建设,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多业态经营、多功能拓展和产业多元化、多样化、集群化发展;利用日光温室之间的间距空地和管理房屋顶,引资50万元建成了100kv农光互补电站,并利用土地空间发展黄花菜种植,推进了农业的高质高效和农民的增收致富,逐步建立起综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和稳定创收渠道。
  基地投入运行后,采用“体验+采摘+研学+健身+休闲”“五位一体”模式,全面盘活城郊农业经济,推动城郊农业融合发展。通过主打“城郊”属性,充分发挥休闲研学餐饮等各类服务功能,增加市民的体验感,让游客感受到四季变化和春种秋收的喜悦,将基地打造成为一个“来过还想来”的特色“莓园农场”。预计年采摘人数可达3000人次,年收入可达60万元。
  以马厩为中心,将赵家庄鹳鸟保护基地、林河军事研学基地、红都民歌基地作为研学联动点,丰富研学内容。目前,市级研学基地已挂牌,可辐射左权、和顺等地的3.2万余名中小学生,预计年接待人数5000余人,年收入50万元。基地力争在2024年打造成为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皇甫慧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8期

  • 第2024-02-27期

  • 第2024-0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