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胃肠镜检查取活检 不代表有“大问题”

  小A:医生,我做的胃镜肠镜有没有问题?
  医生:胃镜有点问题,做了个活检。
  小A:什么?做了活检?是不是问题很大?
  医生:并不一定啊。
  小A:他们说,做了活检都是因为有了大问题!
  医生:他们,他们是谁?
  小A:他们是我隔壁邻居……
  那么,取活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明明已经做了胃肠镜检查,为什么还要进行活检?真的是因为毛病很严重了?
  “这是大家的一种认知误区,活检的目的是为胃肠镜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消化科医生董丽说。
  活检只是一种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消化内镜如常见的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镜和结肠镜等应用在国内越来越普及。但说到“活检”,很多患者会下意识认为是自己身体出了“大毛病”才需要做病理活检,非常抗拒,甚至恐慌地认为已经是癌症了。
  “其实不用这么担心的。”董丽说,活检只是病理学的一种检查方法。当胃肠镜检查中,医生可能发现患者存在一些可疑的消化道病变,可以通过胃肠镜的活检孔道,用活检钳快速、准确地取出病变的黏膜标本,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测,以鉴别病变的性质。“就是用活检钳‘咬’一块组织送去做病理检查,为胃肠镜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
  董丽介绍,活检在胃肠镜检查中其实很普遍,比如,大约2%的胃溃疡可能发生恶变,但溃疡恶变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恶变早期尚未形成明显肿块等典型特征时,往往仅有溃疡边缘黏膜颜色的轻微改变。这时候,如果对溃疡周围的胃黏膜做病理检查,就能及早发现肉眼无法确定的早期胃恶变。
  而且,取活检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胃黏膜活检,可确定受检者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这两种变化是胃恶变的主要恶变前病变。另外,活检还可以鉴别疾病性质和发现其他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不是所有人都要活检
  “并不是所有做胃肠镜的人都需要做病理检查的。”董丽说,医生在镜下观察时,如未见异常黏膜、胃皱襞正常、无合并黏膜充血、糜烂也没有溃疡形成,都是可以不用取活检的。但因为早期胃癌很隐匿,胃内黏膜又与慢性胃炎无明显差异,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医生一般都会提高警惕,必要时取活检以明确诊断。
  董丽表示,胃肠镜下取活检并不疼痛。这是因为胃肠道的痛觉感受器与皮肤的痛觉感受器略有不同。人体皮肤的痛觉感受器对切割、挤压、打击等外力作用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如皮肤被刀割或被针刺了,大家会感到疼痛。而胃肠道的痛觉感受器对针刺、切割、烧灼等易引起躯体疼痛的刺激并不敏感,而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但活检钳钳取的组织仅有几毫米,损伤小,出血量少,多数患者可自行止血。
  防癌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董丽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44.0%和48.6%。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3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让不少人在生活中直接将病理活检与胃癌相关联,进而产生恐惧心理,但“谈癌色变”往往是对癌症认识不明确,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为此,董丽建议,当大家出现胃肠疾病的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必要时可取活检,明确诊断后,大家也可知道自己的病情轻重程度,从而减轻心理负担,积极治疗,有利于身体康复。
  “如果说做了活检,还是建议大家放宽心态。”董丽说,活检只是协助胃肠镜诊断,用来明确一些疾病的类型、范围、严重程度等,并非所有取活检的病变都是恶性病变,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耐心等待几天,即可得到胃肠镜的病理检查结果。
  另外,董丽提醒说,如果是复查胃镜或者肠镜,医生有可能还要做一次活检,为的是想知道患者的病到底好了没有,并不代表病变得更严重了,也不要太过忧心。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25期

  • 第2024-03-22期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20期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8期

  • 第2024-03-15期

  • 第2024-03-14期

  • 第2024-03-13期

  • 第2024-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