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各市两会

长治: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抓好12项工作

  3月26日,长治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陈向阳代表长治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23年的工作,并对2024年工作做了总体安排。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坚持抓项目、帮企业,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主要指标增速连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强产业、促转型,发展劲头更足更强;坚持推改革、谋创新,动能活力日新日优;坚持兴文旅、促消费,服务业发展见行见效;坚持提品质、拓空间,城市建设提质提速;坚持夯基础、补短板,乡村振兴有力有效;坚持减排放、治污染,生态环境渐清渐绿;坚持办实事、守底线,民生改善可感可及。

  2024年目标和工作安排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重点抓好12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夯实稳增长基础,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保持投资强度。统筹抓好已谋划储备的总投资6747亿元的2265个项目建设。重点实施“百项千亿”工程。优化投资结构。设立100亿元产业转型发展基金。重点实施985个产业项目,年度完成投资61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重点实施711个民间投资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50亿元、增长11%以上。加强投资调度。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做实做细项目“四库”。
  二是着力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成为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LED光电、光伏、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资源综合利用、通航、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力争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
  三是着力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能源强市。推动煤炭行业降本增效。原煤年产量稳定在1.7亿吨左右。煤炭先进产能稳定在95%左右,强化煤炭产销储运衔接,将煤炭产业打造成为“道地性产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为方向,推动煤焦油高附加值成分提取等26个项目,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四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全面落实我市支持科技重点项目7条措施,市级科技经费投入增加一倍、达到1亿元以上。打造创新平台。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重点支持国家级光电检测、煤基合成油产品测试、植物萃取和转化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集聚创新资源。建设长治深圳飞地产业创新中心。
  五是着力优化消费供给,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消费挖潜升级。推进10个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10个夜间美食示范街区、5个地标性商业聚集区建设。叫响文旅康养品牌。推动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八路军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新增8家A级景区。用好“长治有礼”文创平台,打造文创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推进晋东南物流枢纽、现代零碳智慧医药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力争贷款余额增长10%左右,社会融资总量达到500亿元以上,金融增加值增长9%左右。
  六是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三农”基础。坚定稳粮保供。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9.7万亩,新增水浇地6.49万亩,建设10万亩吨粮田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5.16亿斤以上。发展特优农业。推进实施120个农业产业项目。推广优质谷子种植30万亩以上。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55万亩左右。加快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39个精品示范村、322个提档升级村。深化巩固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七是着力深化重点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提升“三个一批”活动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发展壮大经营主体。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户以上,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专业镇产值增长16%以上。
  八是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京长对口合作。围绕建设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拓展合作深度广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投资额达到1500亿元,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60%以上。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支持重点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争新增10家外贸实绩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
  九是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实施总投资536.9亿元的131项城建工程。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推动梳理优化空间、畅通城市路网、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城市更新。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强水网规划,开工建设后湾水库供水工程。做好吴家庄水库前期。
  十是着力强化生态保护,全面建设美丽长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34微克以下、优良天数达到80%。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推进漳泽湖东岸水环境提升和周边环境整治,扎实做好浊漳河南源、石子河、绛河等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11.7万亩、水土保持治理45万亩。持续推动节能降碳。能耗强度下降2.5%以上,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清洁运输,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
  十一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4%以上。
  促进教育扩优提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十二是着力维护安全稳定,牢牢守住发展底线。狠抓安全生产,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理。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27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5期

  • 第2024-03-22期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20期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8期

  • 第2024-03-15期

  • 第2024-03-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