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今年全省各市召开的两会上,关于各地民生实事的方案纷纷公布,事关环境提升、医疗保障、促进就业……山西晚报记者在多地采访时,看到这些给老百姓带来强烈幸福感的民生举措正在一件件落实开展。
长治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村貌美如画
长治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向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重点落实好十二个方面的民生工作。其中第六项就是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三农”基础。加快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武乡县丰州镇里庄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安上了路灯、硬化了路面、铺设了污水管网,还新建了村日间照料中心、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小澡堂等配套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月的春风轻拂,阳光正好。沿着平坦大道,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武乡县丰州镇里庄村。只见这里蓝天白云下,青山叠翠,白墙黛瓦,石板小路,散发着岁月的宁静与沉香,如一幅淡墨写意的画作。不远处,文化广场平整宽敞,村民们有的健身、有的聊天,怡然自得。静动交融,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
里庄村位于武乡县城东部12公里处,红色底蕴深厚,著名的武乡八路军烈士陵园和长乐战斗遗址就在这里。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两年,我们村累计完成乡村绿化提升面积2000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1.5万余株,家家户户进行了旱厕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率达100%,村里屋外干干净净。”沐浴着春日暖阳,里庄村党支部书记崔振业细数村里的变化。“你看这儿,再过不久,就会变成五颜六色的花海了。”他指着一条沿线栽满花卉苗木的村道说。
美景还在庭院内。见到村民王平时,她正在自家院里侍弄花卉。只见小院干净整洁,大大小小的盆栽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现在收拾院子成了习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不仅自己住得舒坦,来个人也觉得脸上好看。”
“我们常态化开展‘洁净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号召广大村民人人动手、户户参与,自觉扮靓身边环境,齐心共建美丽家园。村里讲文明、树新风的多了,闹矛盾、扯纠纷的少了,大伙儿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崔振业说。
村子变美了,里庄村人的干劲也更足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带领大家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建设集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水果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将山上荒废的自然村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前沟之恋”艺术家驻地、“一脚泥巴”图书馆,研发出小米咖啡、小米茶等特色农产品,实施了生猪养殖、肉牛养殖、百亩水果采摘园等项目,村集体经济遍地开花,2023年全年总收入超过40万元。
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里庄村还启动了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培训中心、会议室、餐厅、窑洞民宿、学员住宿楼等都已初具规模,正在进行室内精细装修。该项目占地7000平方米,投资估算为1183.22万元,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00人培训住宿,不仅能够带动1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还能够有效填补全县乡村人才培训领域空白。
“预计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到时候,它就能与村内特色民宿、水果采摘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有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我们有个目标,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崔振业信心满怀。
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乡风民风淳朴、产业发展兴旺……漫步在里庄村每一条街道,都会看到村民欣喜的笑容。新面貌、新气象、新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里庄村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阔步前行。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赵婧
运城
推进技能运城建设 开辟就业新天地
3月26日,在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储祥好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运城将持续深化“四个运城”建设。所谓“四个运城”建设,即幸福运城、技能运城、健康运城、书香运城,该目标是运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实事举措。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运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各项工作有序铺开。
每天一大早,在运城零工市场大厅的公告栏前,都会围满前来找工作的务工人员。在招工宣传栏上,从车间操作工到饭店帮工,从日工到月工再到长期工,各类信息应有尽有。
“工具、临休、食堂,啥都有,零工市场真方便!”务工人员小周说,自打有了零工市场,他和工友寻找活计就有了“根据地”。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运城市通过构筑线上、线下平台,助力务工人员求职与企业招聘实现精准匹配,积极推进“技能运城”建设,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零工市场开辟零工对接、国内输出、国外务工、高端就业、校企合作、技能提升6大就业渠道,搭建“找岗位、谈合同、参培训、强保障、定就业”一体化功能集聚平台。
目前,运城零工市场日均接洽零工咨询近千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帮助1万余名农民工外出就业。
盐湖区人社局在零工市场欢送务工人员前往浙江省务工;平陆县人社局组织务工人员乘大巴前往苏州、扬州务工……运城市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1025场,架起了求职就业的宽广桥梁;7所职业类高校的两万余名毕业生,已就业18909人,就业率达94.4%;先后与武汉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50所高校签署市校合作协议326份,建立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151个,输送技能人才814名;“河东家嫂”“闻喜花馍”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运城零工市场、“绛县高途”劳务协作基地、“万荣人”劳务协作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协作基地。
“掌握一门职业技能真是太重要了,自从参加了家乡的护理技能培训,我的人生像是打开了新的天地,收入高了,幸福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家住平陆县张村镇张村的赵红五说,他靠吃苦耐劳和专业的护工技能,实现月收入超过8000元,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据了解,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84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32人。
一技之长促就业增收。运城市深入推进“技能运城”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依托全市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搭建“技能运城”信息平台,畅通“线上+线下”信息渠道,动态掌握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劳务输出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培训就业意愿,大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制等针对性、精准性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培训—取证—就业—增收”全链条服务。预计“十四五”末,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将超过1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5%以上。
运城市聚焦工业“十大产业集群”“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农业“五大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发展需求,重点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围绕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实施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养老服务等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聚焦重点人群,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脱贫户、脱贫监测户等,进行技能培训,全面兜底保障。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运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通过各类竞赛、技能练兵,形成了“运城钳工”“运城焊工”“关乡家嫂”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运城技能劳务品牌,进一步营造崇尚技能、匠心筑梦、技能成才的浓厚氛围。同时,运城加快建设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在每个县打造1所高标准技工学校,组织“技能大赛”、设立“技能大奖”、评选“河东工匠”,培育更多的高级技能人才;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劳务输出,打造运城特色劳务品牌,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技能运城”的扎实推进、精深发展,有力提高了劳动者就业致富本领,助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催生更多技能人才涌现河东。
山西晚报记者 胡增春 通讯员 王文军 郝丽莎
晋中
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上消化道健康筛查”是2024年山西省和晋中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晋中的工作任务是对2000名上消化道癌高风险人员开展内镜检查。4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晋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目前该市各相关县(区、市)承担任务的医疗机构,正在有序开展上消化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宣传、政策告知、高危人群评估和内镜筛查工作。
癌症是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类疾病,其中胃癌和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因早期症状隐匿,70%-80%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上消化道癌的预后效果不佳,且癌症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疼痛,导致进食及营养状况较差,生存质量较差。而施行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居民癌防治知晓率、发现癌前病变、提高早癌诊断率及治愈率,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今年,我省将对全省2万名40岁-69岁居民开展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通过筛查,推动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进一步遏制上消化道癌发病水平。其中,晋中市的工作目标是对全市2000名40-69岁居民开展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承担民生实事任务的医疗机构共有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晋中市中医院、榆次区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主要负责宣传动员、健康教育、风险评估、临床筛查、治疗和随访等工作。
目前,晋中市卫健委已成立民生实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专家组,其中由晋中市一院、市三院、市中医院等内镜、病理等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全市上消化道健康筛查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效果评估等工作。
“通过开展‘上消化道健康筛查’民生实事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提升人群筛查参与率、内镜检查依从性。”晋中市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上消化道癌防治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为提高筛查质量,晋中市卫健委组织相关医疗机构技术人员针对上消化道癌的规范化诊疗、高危人群识别与判定、筛查和早诊技术、筛查流程、健康管理方案、人群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积极培养从事癌症防治相关的内镜、放射、超声、病理、临床诊疗等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推动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人才库建设。
此外,晋中市承担民生实事任务的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培训要求,规范开展内镜检查、病理检测等专业操作,内镜检查前要对预约告知事项,特别是有无禁忌症情况进行再确认,最大限度避免漏诊、严重并发症和意外等情况发生,确保筛查质量和安全。
根据安排,从4月起,各医疗机构将有序开展上消化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宣传、政策告知、高危人群评估和内镜筛查等各项工作。筛查工作开始后,各医疗机构将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预约筛查的时间点,让群众少费时间、少跑冤枉路,同时对未预约但符合筛查条件的主动就诊人员,将充分告知实事政策,由就诊人员自主选择。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筛查时,医护人员将指导就诊人员填写预约告知书,并告知禁忌症以及免费检查所包含的项目内容。
“我们从2019年开始实施农村癌症(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机会性筛查项目,在分析总结以往经验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数据采集、信息报送、定期调度、定期督导、质量控制等系列工作机制,并就规范化诊疗、高危人群识别与判定、筛查和早诊技术、筛查流程、健康管理方案、人群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民生实事顺利奠定了基础。”平遥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院已对辖区内40-69岁居民开展上消化道癌筛查问卷调查36人。
在寿阳县,该县医疗集团按照培训规范要求,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共同承担此项筛查工作,并建立了相关调查表等文书,还开设了胃癌筛查绿色通道,当地居民可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预约,目前已累计筛查31人。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下一步,晋中市卫健委将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观念,促进上消化道癌防治关口前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动员群众参与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有效减少上消化道癌的危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晋中奠定良好基础。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