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家有书香是清欢

  同事装修完新房,邀我们做客。新房两卫三室,南北通透,阳光从落地大玻璃窗照射进来,满目生辉、富丽堂皇。朋友边走边介绍,“看我布置得还合理吧?”朋友眉飞色舞,双眼放光。同行纷纷附和,而我目之所及,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缺书籍,缺一卷书,缺几本书,缺一张书桌,缺一个书架,缺一间书房。古人讲:“万卷藏书遗子弟,十年树木长风烟”。
  腹有诗书气自华,家有书香是清欢。那一缕书香气,是地道的人间烟火气,浸润着渴知的心灵,拓展着向外的视野,装点着一个家庭最美的模样。多一缕书香气,便多一份静气而少一份躁气,多一份喜气而少一份戾气,多一份正气而少一份邪气。书,不必汗牛充栋,只要一册在手,便会坐观大千世界;房,不必高门大户,只要与书为友,便会增添儒雅之风。有书读,读好书,多读书,让读书形成习惯,这就是涵养家风家教的好方法好途径。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了书籍的加持,家会更温馨更有吸引力。我以为读书有三个阶梯,一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还可以治愈伤痛,平复情绪,让人乐享生活,怡养身心。二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散发书墨香气之人,必定温润如玉,人品差不了,命运也差不了。三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些皓首穷经学富五车之士,终究是人类耀眼的星辰,指引前行的方向。
  年少家寒,买不起课外书籍,而求知欲又比较旺盛,便四处找书读。若借得一本,往往欣喜若狂,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读完,读完还舍不得还,反复再读。记得有一本小人书,翻看了几十遍,都快翻掉页了才还人家,弄得人家很有情绪。那时偶尔会去县城,也不随处游逛,而是蹲在书摊边一本一本翻看,直至摊主瞪眼发火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大约十二岁就粗枝大叶地浏览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书。后来,加了听书、抄书,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闫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等等。一到中午十二点,就守在收音机旁,或立在大街电线杆的大喇叭底下,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那些历史烟尘中。“书非借不能读矣”。读完一本书还要将精华篇章摘抄在本子上,几经咀嚼消化,几年下来竟累积了几十本,成为我引以为傲的“财富”。
  结婚后,从村里搬进城里,租住一家伙院,面积仅六七十平方米,住人做饭而已,有时加班写材料,就把餐桌支起当写字台,数量不多的藏书,被打包装在一个纸箱,塞在床底,需要时再翻腾出来,一些必备的书就堆在床头,方便查找。但是为女儿读书一直备有写字桌,桌上置有简单的书架,可摆放工具书之类的书籍。妻子没有“立书”之地,只能每天加班干完公活才回家,避免与我们争抢“地盘”。直至女儿上初中,我们买了商品房,总算有了独立学习的空间,有了书房,多年尘封的藏书终于有了出头之日。那一天,我谢绝一切应酬,也不要妻儿帮忙,把一本本图书从床底拿出来,用干毛巾擦掉灰尘,分门别类地摆上书架,那一刻非常有神圣感,又有些愧疚,感觉这些年亏待了它们。有几本书,页面开始发黄,因潮湿变得皱皱巴巴,我小心地抚平褶皱,仿佛老友邂逅,无比亲切兴奋。整整忙乎了大半天,看着井井有条的书房,心情也焕然一新。新近又购置了一些散文类书籍,每每端坐书桌捧读时,顿感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颇有置身天地外、一心任逍遥的意味!
  妻子退休后,爱上了书法。我马上腾出书房让她占用,很快书房就增添了浓浓的墨香。看妻自得其乐,我也从书柜中拿本书,躲到客厅沙发上,一边倾听曼妙的音乐,一边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女儿则闭上门躲进她自己的书香世界里。“积书充栋元无用,聊复吟哦答候虫。”我想,这就是家有书香所谓的“清欢”吧。

□雷国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08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5-06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9期

  • 第2024-04-26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4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