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姓,较罕见姓氏,在今云南马关,山西太原、长治、晋城等地均有分布。据《姓氏寻源》注云:晋大夫涉佗,其先食采于涉,以邑为氏,望出河南,春秋晋邑,其地在今河北涉县。涉姓名人有秦涉间、汉涉河、晋涉正、宋涉纬诸人。
山西高平市建宁乡方圆数十里,惟郭庄村有支涉姓家族,约十余户人,如今聚居于村西北老槐树周围。据考证,郭庄为千年古村,始由“三郭二刘一商家”三姓六户以郭姓建村,那么村中这支罕见的涉姓人家何时迁来?为何迁来?又为何聚居村中老槐树周围?其居住地为何叫作“碾上”一名?为解开谜团,笔者查阅了多方资料,走访了村中许多涉姓老人,了解到一些关于涉姓家族定居郭庄的来龙去脉,从而揭开了涉姓、老槐与石碾三者关系的神秘面纱。
据传,明万历年间,名宦刘虞夔(高平市米山人)和吏部尚书王国光(阳城润城人)同朝为官,二人虽为同僚同乡,但因政见不同,素有间隙。有次刘虞夔母亲病故,回乡料理丧事,万历皇帝便遣使王国光代为吊祭。那天君臣礼后,由于丧事仓促,刘虞夔顺手把圣旨放置于窗台之上,这时恰逢大雨滂沱,圣旨便被雨水淋湿,这下王国光心中窃喜,正愁找不到整刘的办法,于是便以刘藐视皇权为由参了一本,万历皇帝龙颜大怒,遂派人将刘家满门抄斩。
刘家后人为保命便四处逃散,其中一家从米山董寨出发,徒步蹚过三条大河逃至建宁郭庄,见村西有株老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颇有灵性,便视为风水宝地,又恐身份暴露,遭朝庭追捕,就改“刘”为“涉”,隐居下来,自明代繁衍至今。
现在村头坊间仍传有“小臣王国光,米山来吊丧,抬头向上望,圣旨搁在窗台上……”的民谣戏语,可能是涉姓人为让后人永远记住王国光参本陷害其祖刘虞夔之事而编,且“重臣”王国光也被唤作“小臣”,可见涉姓人对王之深仇大恨(据史料记载,刘王实则同心,刘被害为他人离间所为)。
不远处有株古槐,树冠如巨伞,覆阴百余平米,树干奇粗,大约五六个人都环抱不住,底部盘根错节,拳头般粗细的根延伸至百米之外,树内居然是空心的,里面并列数人还略显空旷。一说历经沧桑,空化而成,另说日寇侵华,火烧而致。沧海桑田,说法真假难辨,但老槐顽强的生命力的确令人叹服!
涉姓人讲这株古槐是其祖上所植,约五百余载。据树旁白衣阁内石碑记载,此树为明万历复生槐,从上述故事考证下来,刘姓隐居时正为万历年间,时间几近吻合,可以推测,当时可能因天灾人祸,老槐被毁,后经雨水浸润,再加涉姓人悉心培植,久经雨雪风霜,便存活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槐象征着涉姓人笃志不移、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也不为过。
涉姓人称其居住地为“碾上”,听老辈人讲,此地曾有一巨形石碾,七八人合力才能推磨使用。每逢秋后,涉姓人便推碾拉磨,勉强度日。后来不知是年代久远还是人为毁坏,巨碾不复存在,空留“碾上”一名。
为了生存所需,后来涉姓人便在老槐下重建石碾,不过比以前的石蹍小多了。至今石碾依在,加之老槐庇佑,“碾上”涉姓人家仍家族兴旺,后人也聪慧明理,人才辈出。
□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