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刻在门额上的家风

  我所居住的汾阳城内南水井街,有一座规模宏大、宽敞別致的院落,人称牛家大院。修筑这所院子的主人姓牛,名映星,字允宽。清光绪年间,经营大宗的皮毛、茶叶贸易,远涉俄罗斯、蒙古、波兰、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生意盛极一时。大院以四合院为总体布局,借鉴西欧建筑手法,中西合璧,自成一派。大院东面厅门的上方,刻有“桂踵燕德”四字,南北两侧各三字,南为“勤补拙”,北为“俭养廉”,这既是牛允宽一生克勤克俭的写照,更是他对牛家后代的深刻教诲。
  汾阳置县两千六百多年。类似的古院落数不胜数,星罗棋布。其刻于门额的砖雕或是门匾,有三言的、有两字的,但以四字为多,虽饱经风霜,有的字迹已模糊甚至残缺不全,但那辞微旨远、德厚流光之语,却能穿透历史云烟,震聋发馈,令人深省。
  汾阳城区内的东营、卫巷、南巷、指巷、二府街、八室庵、养济巷、百户营、福慧庵、四牌楼、指挥街、豆腐巷、前后门等老街背巷,以及居于乡野的三泉镇、演武镇、肖家庄镇、贾家庄镇、冀村镇等,随处可见那些饱受岁月剥蚀的老门楣上的警言佳句。“安居”“锄经”“凝瑞”“迎祥”“余庆”“随园”“敦素风”“德为隣”“修厥德”“和为贵”“诗礼第”“振家声”“谦受益”,以及“世笃忠勤”“芝兰永秀”“积庆余善”“居仁由义”“福德载厚”履信思顺“”乐善循礼“等等,古意懦风,雅人清致,既是以身作则,修身立德,又是言传身教,教泽绵长,传递着一地的敦厚化育,也昭示着这个地方厚重昌明的文风文脉。
  百余年前,这些院落门额的主人遵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勤耕苦读、修身齐家,延续了诗书礼义的传统文化,至今闪烁着家风家教的耀眼光芒。穿透历史烟云,想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像牛允宽那样事业显赫,家财丰厚,但市井长巷,烟火人间,他们崇礼重教,将“仁义礼智信”化为日常,融于日常,活出了小户小民的风采,留下朴素的生活哲学。
  “勤补拙”。“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不要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没有谁天赋异禀坐享其成。上天不负苦心人,始终保持勤奋勤勉勤苦的状态,才会铁杵磨针后来居上一树百获。
  “俭养廉”。“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崇尚节俭,生活俭朴,可以陶冶身心,怡情自得,不为杂念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函养素心若雪,浅笑安然的境界。
  “谦受益”。“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为人的修养,也是处事的根基。卑以自牧,温恭直谅,深藏若虚,礼贤下士,就是高层次的抬高別人善待自己。
  “和为贵”。“百事和为贵,忘龄春长在。”待人接物能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着眼圆满,掌控情绪,不意气用事,不执迷不悟,不自不量力。
  “诗礼第”。“多文为富,和神当春。”以读书学习为乐,以精神财富为足。为子女不留家财万贯,只留高尚的品德,高深的修养,奋发的精神,宽广的胸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宅第之中氲氤书卷之香。
  “振家声”。“德心绵世泽,合志振家声。”继承先贤遗志,守望懿言嘉行,赓续家族根脉。以情感为纽带,以治家为目标,自立自尊,自励自强,勠力同心,使家族声名日隆,兴旺发达。
  行走于这片熟悉的土地,品味那些久远依然温润如初的门额门匾,心中自然泛起对先人前辈的钦敬之情,是他们用文字传递文化,用文字滋养我们的灵魂,让文明的种子生生不息。

□雷国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8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5-06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9期

  • 第2024-04-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