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关注

“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系列报道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

种米槐产“金米”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薛建英  制作:张婷

  •   编前语
      初夏时节,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运城活动。采风行活动以“牢记初心使命、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主题,聚焦代表、面向基层,通过组织记者团赴基层采访履职优秀的人大代表,宣传代表典型,激发工作活力。
      5月13日至17日,山西晚报记者跟随采风行记者团一行,通过深入代表工作、生活的现实场景,近距离聆听人大代表们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履职故事。
      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潜心研发旱地农业40余年,培育出米槐新品种——双季槐。在他的带领下,米槐产业发展达200多万亩,数十万山村农户过上幸福的日子。如今,他又紧跟时代步伐,奔波在打造“中国高芦丁米槐生产基地”的新战场,助力乡村振兴。
      5月14日,“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一行来到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了解他如何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发展槐米产业 村民收入提高20倍
      5月14日,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千亩米槐基地,一棵棵米槐长势喜人,嫩绿的槐米(米槐花未开放时采收其花蕾,称为“槐米”。)缀满枝头,远远望去满目苍翠。微风拂过,碧绿的槐叶掀起阵阵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壮观。
      这里就是中国米槐产业的发源地——沟东村。该村种植的3800亩米槐,因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有“天下槐米第一村”的美誉,米槐产业也成为沟东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自2008年开始发展米槐产业以来,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950元上升到17000元,提高了近20倍。家家开上了小汽车、盖起了新房,还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沟东村也由贫困村变成脱贫致富的典型村。”说起槐米产业的发展,站在观槐楼上的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心里乐开了花。
      沟东村三面环山,土地除了在山上,就是在岭上,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这里气候干旱,年降雨量仅300多毫米。村民种的小麦一亩地仅有100多斤收成,一旦遇到特别干旱的年景几乎颗粒无收,大家生活十分贫困。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雷茂端发现国槐特别耐干旱、耐贫瘠,关键是它的花蕾——槐米,在医药、保健、化工等多方面有广阔的开发价值,于是开始深入研究国槐。20余年间,他跑遍了全国30多个省,研究了十几万株国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培育出米槐新品种——双季槐。
      雷茂端说,双季槐一年收获两次槐米,亩收入四五千元,高出小麦收入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经相关部门鉴定,双季槐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说干就干。2008年,担任沟东村村委主任的雷茂端立即在全村推广种植。“树苗不要钱,技术由我管;挣了大家享,赔了我承担。”他向村民承诺,并先后无偿为沟东村提供苗木12万株,接穗16万个,价值150多万元。有了雷茂端的承诺,沟东村村民一鼓作气种植了3800亩双季槐,人均年收入17000余元,比之前的收入提高近20倍。
      双季槐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今年的米槐长势不错,等到槐米有三成花蕾开放时即可采收,一般上午采,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第二季槐米的正常生长。每年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采收季,村民们冒着酷暑采收槐米,在上午10点前采完即晒,24小时即干,这样的槐米品质好、价格高。”雷茂端现场介绍起米槐的特性和采收情况。
      双季槐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在栽种用工成本方面的投资比较少,适合村民种植。当年栽植的苗有相当一部分当年就可结槐米,彻底改变了普通国槐七八年才结槐米的历史。
      看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雷茂端的干劲更足了,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心里却一直惦记村民生计。他借鉴沟东村的成功实践,向附近村民推广并扩大槐米产业,帮助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路里镇有9个村庄。看到沟东村的巨变,村民们纷纷跟着雷茂端一起干。短短几年时间,雷茂端在三路里镇种植3万余亩双季槐,村民收入直线上升。此举在当地引起极大轰动,周边100余个山村都开始大力栽植双季槐,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30多万亩,一大批贫困户享受着槐米产业带来的丰收成果。
      这下子,雷茂端更忙了。他办培训、搞调研、入农户、下田间,全身心投入到米槐产业中,忙得不亦乐乎。面对困难的农户,他免费送上苗木,累计下来无偿赠送60多万株苗木,接穗1000多万个,价值近1500万元。
      在雷茂端的倾心帮扶下,双季槐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省发展荒山旱垣40多万亩,河北、陕西、甘肃等各地荒山旱垣发展到200多万亩,一大批旱垣村庄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旱垣变绿洲,离不开雷茂端的努力和付出。不久,他被推选为运城市人大代表、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后又被推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
      培育新品种槐农收入更可观
      2017年,因芦丁含量偏低,导致双季槐米价格大幅下降,从每斤16元骤然降到3.5元,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一下子滑到低谷,槐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有的人撂荒,有的人砍树,米槐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雷茂端急在心里,彻夜不眠。他马不停蹄赶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全国大药材市场和知名的芦丁提取厂家,深入研究市场动向。他深知米槐产业的发展必须转型,用高芦丁米槐取代现在的双季槐,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其实早在2011年,雷茂端就启动了高芦丁米槐的研究。面对眼前的困境,三伏天,他顶着炎炎烈日在种子资源圃里搞试验,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累得两眼发花,直冒金星,腰酸背疼,腿麻手僵,站着不是,蹲着不是,坐着也不是。40℃的高温,他不敢有片刻休息,汗水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衫,一条毛巾常拧出水来。几天下来,他瘦了好几斤。
      经过不懈努力,雷茂端成功培育出高槐1号、高槐2号等系列高芦丁米槐新品种,其芦丁含量达29%—39%,比双季槐的15%高出14至24个百分点,成为全国芦丁含量最高的米槐新品种。紧接着,他趁热打铁,提出“打造中国高芦丁米槐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带领槐农用高芦丁米槐对双季槐进行大规模高接换优,并布点示范,带动周边槐农实施新技术。
      如今,高芦丁槐米每斤售价高达20至40元,亩收入六七千元,有的收入超万元。2023年,沟东村人均米槐单项收入3万元,今年人均收入预计3.5万元左右,有望突破5万元。
      米槐产业在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也绿化了荒山秃岭。现在的沟东村天蓝树绿,空气清新。远望漫山遍野的米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如在画中。
      农旅融合新高地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雷茂端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以打造沟东村农旅融合新高地,来助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沟东村利用米槐基地的生态之美,推出“游米槐园、赏山桃花、吃农家饭、爬稷王山”的旅游线路,发展乡村旅游;筹建槐米集散市场,建成之后年吞吐量预计达2500余吨,大幅提高槐农收入;成功培育出高槐1号、高槐2号等系列高芦丁米槐新品种,提出“打造中国高芦丁米槐生产基地”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米槐产业高质量转型。目前,运城米槐不仅赢得国内市场关注,也赢得世界市场关注,出口量逐年增加,并被泰国、新加坡等国客商确定为长期供应基地。
      《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的建议》《关于把米槐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的建议》《关于把米槐产业作为防止返贫的特色产业和推动边远山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建议》……多年来,生活在农村的雷茂端,经过走访调研,写出一件件反映乡村振兴、做大做强米槐产业的建议。
      为助推边远山区乡村振兴,建议打造“国家级米槐全产业链示范区”;良种是米槐产业的“芯片”,建议建设“米槐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推动米槐种质创新;建立米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一流企业+一流科技团队”“一流科技团队+一流产品”的研发生产模式,从原料采收、槐米加工、枝干利用、槐花、槐荚、槐豆利用、提取物处理等各环节进行产品研发和课题攻关,形成全产业链生产、各个环节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雷茂端说,只要站在米槐园里,他的脑子里就会冒出一个又一个新点子。
      由于在旱地农业研发上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我就是为改变旱垣农民的命运而来,我要用行动让生活在旱垣上的人们深信,旱垣就是他们的希望所在。”雷茂端这样说。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8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5-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