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白洁 通讯员 贾瑞琳)5月20日下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第二届“考古文化月”系列活动——“行走的博物馆之青铜器”走进山西大学附属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体验课”。
此次活动旨在展示考古在探索中华文明、保护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验课”先后在山大附小两个班级展开,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郭丽丽、科研与外事办主任李垚、团委负责人苏欣与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向孩子们讲解了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器类、器型、纹饰等方面的知识,并教孩子们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器具。在五年级215班,考古文博学院的老师与志愿者们将带来的晋侯鸟尊、晋公盘两件青铜器复制品向孩子们进行展示介绍。对于平时只能在展柜里看到的文物,这两件青铜器复制品能让孩子们真切地触摸、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孩子们对此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三年级241班,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了器具的制作,在考古文博学院老师及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使用陶泥、雕刻工具,颜料、画笔等用具,结合所学到的青铜器器型,纷纷亲手制作了自己喜欢的类青铜器器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致高昂,积极提问,在动手的乐趣中对青铜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文化月”系列活动通常在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开始,活动内容包括文物讲解员风采展示大赛、校园文物寻宝、共上一堂考古课精彩学术讲座及“行走的博物馆”等,旨在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青少年群体更好认识和感知中华文明。
此次“行走的博物馆”活动走进山大附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文物、对博物馆的热爱,也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积极去感知历史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