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临汾篇

感悟老城历史韵味 领略低调文化魅力

——专访临汾市霍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史澎

  • 霍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史澎。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记者:周红刘江  拍摄、制作:极壹影业

  •   霍州市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气候舒适宜人,景色风光秀美。其处于山西省中南部,与临汾、晋中盆地接壤,是山西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四周被群山所环绕,汾河从西北方向切割韩信岭后进入境内,流经该市西部区域。
      近日,“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抵达霍州,山西晚报记者与霍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史澎展开对话,探寻霍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展望全新的发展蓝图。
      遇见文化风采 塑造历史魅力
      山西晚报:霍州古韵悠长,历史绵邈,能否为大众介绍一下霍州历史呢?
      史澎:霍州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据《中国地名辞源》所载,霍州市承袭古霍州之名,州则是因古霍国而得名。早在数十万年前,域内便已有古人类居住,据传颛顼划分九州时,霍乃冀州之地,以境内霍山而获此名。西周初年,周武王将其弟叔处封于霍,称为霍国。常言“天下霍姓出霍州”,霍国子孙以祖先封地“霍”作为姓氏,成为霍姓源头,这便是霍州的历史名片。
      山西晚报:除却厚重的历史名片,霍州还有哪些名片呢?
      史澎:其一是自然风景名片。七里峪景区实乃重点推荐之所,位于中镇霍山腹地,其景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5%,物种丰富多样,被冠以“生物多样性宝库”“华北绿肺”“天然氧吧”之美誉。此间潺潺流水,悠悠白云,千韧石壁,悬空瀑布,夏季平均温度16℃;此地天地、山水、森林、牧场浑然天成,是“森林浴”的极品佳境,是“离凡尘最远、离心灵最近”的诗和远方。
      其二为非遗文化名片。有让霍州获得“中国年馍之乡”国字号称呼的霍州年馍;有“南青北白”北方白瓷中的佼佼者——霍州窑;有多次参与国家级大型活动,获得“华夏第一鼓”之称的威风锣鼓;此外还有莺歌、三弦书之类的非遗传承。
      其三乃文物古建名片。霍州现存文物古建多达5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曾游临汾一带后发表考察报告,霍州七处建筑列入报告,如霍州鼓楼、祝圣寺,以及被梁思成誉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之霍州署等。
      解码成功之道 剖析发展动态
      山西晚报:以丰厚的自然资源为坚实依托,霍州市在文旅产业方面取得了何种进展?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呢?
      史澎:近年来,霍州文旅产业成效显著,具体可从数据中体现,如五一、国庆假期中,霍州部分景点的旅游人次增长率高达200%,多处景点日均旅游人次破万,文旅经济增长态势强劲有力。
      与此同时,霍州文旅品牌也历经演变,从往昔的“中镇霍山华夏州署”逐渐蜕变为如今的“山水霍州熨帖之州”,这背后所反映的恰是霍州文旅理念的发展转变。过去着重打造特色景点、突显霍州的独特优势,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构建,秉持“全面布局、整体提升、全景打造、城乡协同”的原则,既注重景色的提升,又注重人文的提升。
      为了提升文旅品牌的质量,唱响、叫亮、叫响“山水霍州熨帖之州”,针对古代遗迹,霍州特邀历史专家对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考察记录,联合知名大学、山西考古院挖掘霍国遗址,且于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针对非遗传承,划拨专款,抽调专人,拍摄整理霍州三弦书现有的七本正书;针对文化霍州,邀请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研究、传承霍州的历史文化;针对全域旅游,健全完善管理机构、政策体系、综合监管体系,积极激活全域旅游要素,打造多元全域旅游,最终成功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初审验收。
      文化惠民燃热情 文旅融合绘蓝图
      山西晚报:文化惠民是否点燃了霍州人民对文化产业的热情?
      史澎:文化乃国家与民族之灵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深厚智慧,熔铸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我们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借此开展富民工程,霍州主要的工作包托:其一,开展“锣鼓四进”工作,使锣鼓进入村社、机关、企业与学校,促进威风锣鼓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瑰宝在全市持续焕发活力、深入人心,于全社会形成干群同频、人心凝聚、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社会氛围和精神面貌;成立威风锣鼓协会,为群众提供交流学习之平台,会聚一批有志于威风锣鼓事业的人才,共同致力于威风锣鼓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其二,推动霍州年馍产业化,走一条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的道路,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将年馍打造成为老百姓的“致富馍”;同社会企业签约合作,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其三,强化招商引资。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强化文旅开发,为构建现代文旅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游得开心、逛得放心。其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霍州冯南垣作为代表之一,依托玉霍线古驿道文化,以本村为核心串联师庄村、老张湾村、周村三大功能片区,重点展示冯南垣村的红色教育文化、基层党建文化、灾后建设工作等,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山西晚报:霍州市于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的规划有哪些?
      史澎:霍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近三千年的文化积淀,镇山文化、锣鼓文化、军事文化、年馍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相互交融,精彩纷呈。我们通过持续深入发掘并弘扬霍州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断丰富其现实内涵,使之与时代要求更为紧密结合,从而持续增强区域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
      霍州市将遵循临汾市委、市政府“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的要求,扬优势、求突破、创品牌,着力于提升文旅产业能级上探索突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在推进公共文化优质均衡发展上探索突破;加强文明探源实证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着力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探索突破。紧紧围绕“一山一署一垣”优势景点载体,在深度推进“旅游+”上做文章,持续唱响“镇山之首、州署之冠、霍姓之源、锣鼓之乡”品牌,切实将霍州特有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真正使霍州成为展示表里山河、大美临汾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 刘江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为冀州之地。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称为霍国,因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年),晋献公率军灭霍,霍哀公奔齐,霍地由此归晋,称为霍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霍邑属河东郡。
      汉元年(前206年),设彘县,仍属河东郡。始建国四年(12年),改彘县为黄城。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黄城为永安(今白龙镇陈村)。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永安郡置汾州,永安属之。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汾州为吕州,改永安为霍邑。隋大业三年(607年),罢邑州,霍邑属晋州(今临汾市)。隋义宁元年(617年),置霍山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霍山郡复置吕州。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吕州,霍邑县复属晋州。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晋州为平阳府,霍邑属之。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霍邑归金所辖。
      明洪武元年(1368年),晋宁路改为平阳府,霍州属平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并霍邑县于霍州,州领灵石县,仍属平阳府。
      清初,沿袭明制。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辖越城、灵石两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增辖汾西县。
      1950年1月,临汾专区建立,霍县属临汾专区。
      1954年,霍县属临汾专署。
      1989年12月,霍县撤县设立霍州市。
      1990年6月正式挂牌由临汾市(地区)代管,至今未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2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