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1924年5月下旬,太原文瀛湖畔,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成立,这是山西境内最早的党组织,负有发展山西党组织、领导山西革命的重任,是今天拥有270多万党员的山西党组织的前身,从此,掀开了山西历史的崭新篇章。
5月25日,“纪念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整整一天,细雨绵绵,仿佛是无数革命先烈以这样独特的方式,与参会者对话倾诉,共同回顾和缅怀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的百年历史。
山西晚报记者现场采访聆听,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回顾百年历程 领会建党精神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山西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应有之义。“纪念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云泽,山西省档案馆一级巡视员巨文辉,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郭秀翔出席,山西大学副校长孙岩主持。
来自国内党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相聚在山西大学,回顾总结山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及其领导山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共同探讨可歌可泣的红色印记和英雄人物,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和聪明智慧。
此次学术研讨会分两部分,上午主题汇报,下午以3个分论坛形式开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共择选收录研究论文51篇。
记者逐一翻看,研究课题涉及山西各级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历史和领导人物、山西早期党团组织关系、马克思主义在山西各地的早期传播、山西早期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研究等。作者中既有多年研究党史的资深学者,也有在读的硕士博士,除山西本省以外,还有10多位北京、河南、湖北、湖南、福建、黑龙江等省市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来到山西大学参与交流。
翻看一篇篇厚重论文,聆听声情并茂的研究报告,这些文字不仅仅记载着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蕴含着深刻的红色基因和时代价值,传递着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和对党无限的忠诚。
在大会主题报告上,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新华做了《晋民喉舌:“平民周刊”在山西党团组织创建中的历史作用》,她深情地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让我们一起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76岁的张国富参加第一分论坛,他的报告是《临汾党组织创建的辉煌历程和显著特征》,老人精神矍铄,说到“霍州会议”、红军东征等,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退休前在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撰写发表党史研究文章上百篇。“虽然我现在退休了,但是因为我长期从事党史的工作,由衷感到我们党伟大光荣,我有必要把党的历史传承弘扬下去。”研讨会上听大家的发言,他自己也深受教育,增强了继续学习、研究、宣传党史的动力。更让张国富感慨的是,许多90后、00后的硕士和博士参加研讨会,年轻人观点新颖,方式创新,党史工作后继有人。
莘莘青年学子 赓续红色血脉
学术研讨会在山西五四运动肇始之地山西大学举行,不仅是对百年党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青年力量的召唤与激励。研讨会会场内外,到处都是青春的身影,有的登台发言,有的争论问题,有的忙于会务。
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的年轻博士仲艳妮在主题报告中,梳理了高君宇在《向导》周报发表的文章,探析了高君宇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人民立场等方面的革命思想,指出高君宇是中共早期领导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
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年轻的编研科长张楠在主题报告中,论述了中共太原支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和历史启示,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早期山西共产党人牺牲自我的精神支柱。
1998年出生的李丹,是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她和导师魏晓锴教授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那段光辉的岁月,他们埋头档案馆、图书馆,实地考察革命遗址,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李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学生党员,在论文写作中,她和导师从搜集史料,到整理史料,再到落笔,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生命力。如今战火的硝烟早已远去,但是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真得倍感珍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任梁煜,今年23岁,特地从武汉赶来开会。作为一名00后党史专业的学生,任梁煜说此行收获满满,研讨会就是学习党史的生动课堂,聚焦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能够学到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最新进展。通过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加深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激发了新的研究灵感。学习党史对她虽是专业也是热情,她希望青年深入学习党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45位分享报告的专家学者中,青年才俊占到一半以上。论文评议人董海鹏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他结合自身的工作,对研究者论文提出修改建议。董海鹏今年40岁,参加研讨会,他感到与会学者对山西省革命文物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现实关怀,参会论文内容实现了“历史事件——革命文物——历史人物”全链条呈现,对山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自己作为革命纪念馆的青年,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拓宽馆校合作渠道,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展示、传播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为新时代革命文物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推进党史研究 打牢红色记忆
山西省党史研究专家、省档案馆一级巡视员巨文辉介绍,经过多年考证,基本可以确定:1924年5月下旬,是中共太原支部成立的时间,支部书记是张叔平;1925年10月,张叔平调往上海工作,1928年在浙江慷慨就义。
闭幕式上,3个分论坛代表进行了总结,专家们表示,各位作者挖掘丰富多样的史料、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研究更加深刻,视野更为广阔;同时,研究涌现出不少新路径,研究课题更为具体和精细,重视利用基层档案和民间史料,展现了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地方党史图景等,彰显新时代党史研究事业蓬勃魅力。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山西省历史学会、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成立于1981年12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党史人物研究团体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研究会成立以来,积极团结省内外党史人物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编写和出版了山西党史人物研究系列成果,特别是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开展了大量工作,对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由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山西大学联合共建。中心紧紧围绕八路军抗战与抗战文物,聚焦革命文物价值内涵、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革命文物宣传教育等领域,深入推进抗日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研究,构建革命文物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5月25日,正是左权将军壮烈牺牲82年纪念日;同时,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也在进行中,挖掘山西红色资源、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山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革命精神定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
相关
中共太原支部创建经过
1919年,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
1921年5月,在省立第一中学,高君宇与王振翼、贺昌等进步青年正式成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团组织的出色工作,为创建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高君宇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推动北方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迫切需要在没有共产党组织的地方建立党组织。
1924年2月和5月,担任中共北京区委执行委员的高君宇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先后两次回到山西,着手进行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创建和国共合作事宜。
1924年5月下旬,在省立一中一间普通的办公室,中共太原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张叔平,隶属中共北京区委领导。
高君宇在帮助建立太原党组织时,带回一份《中共旅莫支部会议记录》。新成立的中共太原支部以旅莫(指莫斯科)支部为榜样,召开支部会议,严格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共太原支部的诞生,使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三晋大地革命星火从这里燎原。
山西大学党组织创建经过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三晋大地上擂响了反帝反封建的战鼓,山西是响应五四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
山西大学的学生们闻风奋起,率先成立了学生会,并以山西大学为骨干成立了“太原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太原学联)”,致电表示拥护和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学生们组织了宣传队,在大街小巷进行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与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的爱国行动遥相呼应,在山西造成巨大的革命声势。
1924年5月,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学校师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革命思想。1926年,山西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成为山西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
创建后虽屡遭破坏,但山西大学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从未中断,学校中的进步师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用热血和身躯谱写保家卫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