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铁路12306官网发布调价公告,包括武广高铁、沪杭高铁等4条高铁线路票价上涨,涨幅近20%。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多方讨论。
对此国铁集团回应,调价是近年来市场化的正常举动。根据《价格法》《铁路法》等国家相关规定,高铁调价权的确掌握在国铁手中,无需进行价格举证。
事实上这并不是高铁第一次调价了,从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将高铁定价权交给国铁公司后,高铁价格就变动过多次。一般而言,高铁价格与运维成本、客运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但也有专家认为,高铁作为公共服务产业,票价调整应该在企业利益和公众承受能力之间寻找平衡。
实施有升有降、差异化的折扣浮动策略
根据12306发布的公告,从2024年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将发生变动,而且根据市场状况区分季节、日期、时段等因素,建立灵活定价机制,实施有升有降、差异化的折扣浮动策略。
通过公告内容,我们整理了一下目前部分城市的票价变动,发现4条线路的城市票价均有所上涨,增幅在20%左右。以京广高铁武广段为例,从武汉站到广州南站二等座目前票价为463.5元,调价后变成了553元,多了近90元。
但铁路12306的通告也显示,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5.5折为下限,实行多档次、灵活折扣的浮动票价体系。如杭州东到宁波二等座现票价为71元,调价后最低为47元,较现票价低约34%。
实际上这并不是高铁第一调价,2023年4月,12306也同时调整了5条线路的价格。
针对调价,国家铁路集团(以下简称“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是正常市场行为”,“目的是为了通过灵活实施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促进客流增长,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
面向市场,那么高铁价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运营成本等因素进行调整,高铁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很高,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维护成本会不断增高,因此适度提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高铁运营和维护提供资金,提高服务水平。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将高铁的定价权下放给了国铁集团,所以理论上来讲高铁集团是有调整价格的权利的。
高铁调价的背后,国铁集团长期负债前行
就在宣布提价前夕,国铁集团于4月30日才披露了2023年的财务信息,2023年国铁集团实现营收12453亿元,净利润33亿元。
对比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23年净亏损10.46亿元,东方航空净亏损81.68亿元,国铁集团的营业成绩可谓天价盈利了,那为何还要提价呢?
我们通过国铁近几年财务信息可以发现,2023年度是国铁集团在近几年里首次利润突破30亿元的一年,但在更多时间里,国铁都在负债亏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铁的债务越积越多。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曾在2019年2月指出,人们通常只看到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的运营里程和快捷,却对高铁债务和运营亏损视而不见。
从2008年到2023年,我国铁路新增里程数为7.93万公里,其中高铁新增里程数为4.44万公里,这意味着,16年时间里修建的铁路一半以上都是高铁。
但高铁运营普遍存在运量低,忙时满座、闲时空置等运力闲置问题。运营成本、人口密度、上座率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高铁的亏损。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曾报道,中西部地区的郑西高铁(郑州-西安),运营两年上座率不到50%,亏损14亿元;武汉城市圈首条城际铁路武咸城铁开通4个多月来,上座率不足50%;安徽淮北站高铁平均上座率仅有30.8%,其中开往上海的G7294次列车最低只有21%。
赵坚教授指出“高铁上座率具有地区不平衡和时期不平衡问题。”目前只有京沪、京广等个别线路上座率能达到80%,其余很多线路甚至连50%都达不到;另一方面,在热门节假日部分线路可能上座率接近100%,而淡季甚至连40%都达不到。
据《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消息,在全国众多高铁线路中,只有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港、沪杭、京津6条利润为正,其他都在亏损。不难看出,此次调价的4条线路,都在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也都在这些可盈利的线路内。
从这一点上来看,用赚钱的线路提价来弥补亏损的线路,似乎是提价的一个重要目的。
2019年世界银行对中国高铁发展做了一份报告,里面指出,国内高铁一般会在每隔2万至8万公里行驶里程(大致每两周一次到每两年一次)进行一次维护,具体间隔取决于机车车辆类型。
世界银行的报告同时也指出,时速300公里-350公里的线路中,有8条线路可以依靠当前的客运量偿还债务问题,但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相对而言较难偿还债务,除非大幅提价,不然这些线路在未来多年内都不具备偿还本息的能力。
高铁调价,要考虑哪些因素?
此次调价的4条线路都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地区,连接了长三角、珠三角、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而在这些地区,存在许多跨城通勤人员。
据同济大学和自然资源部以及智慧足迹联合发布的《2023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上海市域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者规模不断上升,通勤规模总量由2018年10.3万人上升至2023年15.5万人以上,增长超过60%。
这些人群常常会因为工作需要在高峰期或者“黄金时间”乘车,所以根据调价方案,即使票价向下浮动了,他们也很难买到折扣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分人群成为此次调价的主要承担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告诉媒体,“高铁公司会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制约,调价应当把高铁沿线的区域经济社会因素考虑进去。”
实际上,从国家放权给高铁公司以来,绝大部分调价区域都是经济更发达、需求更旺盛的东部地区。此次调价在网络上引起大规模讨论,究其原因,是高铁本身自带的公共服务属性。当市场化改革遇上高铁的公益性,很难不引起人们的讨论。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相比起德国2.34元、法国1.65-2.13元及日本的2-2.23元,我国高铁二等座均价每人每公里仅0.46元,远低于这些国家。
高铁建造、运营和维修需要巨大的成本,当财政补贴逐渐减少时,高铁只能通过自有手段来保障正常运转。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红昌表示,铁路企业近年来加快了市场化步伐,“是盈亏平衡的内在需求倒逼出来的结果”,更多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过面对调价行为,许光建教授指出,因为国铁集团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垄断性的企业,票价调整应该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监督,价格需要公开透明,而且要做好效果评估以及后续调整方案,应该在企业利益和公众承受能力之间寻找平衡。
也有多位专家指出,高铁调价是市场发展所需,但不能忽视服务质量的同步提升。
据新京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