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看镖!”我刚一回头,“嗖”的一块泥巴迎面飞来,正中眉心,我白眼一翻,歪歪地靠在了田边的大树上,还吐出了舌头。儿子乐得在水田里跳了起来,结果脚一滑就倒在泥里,变成了小泥人。
妈妈见了,赶紧跑过来救儿子,结果因为不谙泥性,也摔成了大黑脸,我赶紧跳进水田救他们,没想到也是泥巴人自身难保……我们三个人从水田里爬起来,相视一笑,儿子眼疾手快,我和爱人心领神会,一时间泥巴满田飞,一场泥巴大战不顾亲情地爆发了……
玩够了,我们才想起这次带儿子来外婆家的主题曲:陪儿子过节学农。
于是在我这个“半吊子”的教导下,儿子认真地学起了插秧。
“爸爸妈妈快看,我自己插的秧苗!”儿子满脸兴奋,额头还冒了汗,小脸微红,拿着秧苗,指着面前一排排的秧苗,边开心地叫着,那气势,像个将军,那几十棵秧苗就是他手下的士兵。
本来只想让孩子体验下“汗滴禾下土”的辛苦,结果,儿子插了一会儿,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很兴奋,“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我们俩很欣慰,“劳动人民的孩子爱劳动是根植于心的”。
“爸爸,我插的秧苗最后会长出什么粮食?”儿子突然问。
“这些秧苗会长大长高,最后会结出稻谷,7月份的时候成熟,稻子割下来后,稻穗脱粒后晒干,加工去掉外壳,就是大米,大米就可以煮饭了,我们今天插的这个水稻品种正好是袁隆平爷爷培育的……”
听了我的话,儿子有点吃惊,“一棵秧苗能结多少粒米饭?”儿子又问。
我们父子俩一问一答,儿子的脸色慢慢凝重了,似乎在思考,又似乎在怀念那些掉在饭桌上的米饭……
其实,儿子豆豆8岁了,正是淘气的时候,总喜欢和我们唱反调。豆豆吃饭时经常把米饭撒在桌子上,虽然我很用心地做好饭菜,豆豆也还是经常对家里的饭菜挑挑拣拣,也不爱学习,也不太听劝,为此,家里人都很担心。
为了好好培养家里的接班人,家里早早开了特别家庭会议,大家七嘴八舌,“现在的孩子不懂吃苦,应该要干点活”,爷爷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要不带上豆豆去干农活吧!”农村土生土长的奶奶说,“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吃不饱饭,根本不会掉米饭!”
“干农活锻炼孩子,当然好,怎样才能让儿子心甘情愿学农呢?”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愣住了。最后,我一语定乾坤:我来安排。
我买了一些亲子教育类的书回来看,慢慢研究,也上网查了一些案例,终于拿出了培养计划:陪孩子一起疯玩,在玩中培养劳动习惯。正是这计划,才有了我们一家三口玩泥巴仗的酣畅情景,当然,鼓励儿子学插秧,也是我们预谋已久的。
这个“五一”假期,我们没有硬逼着豆豆学习,而是鼓励孩子做了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水田插秧,菜园除草,地里浇肥.……让孩子明白,“一箪一食,来之不易”,一起真正过了个充实的劳动节。
“五一”假期过后,我发现儿子有了变化,吃饭也没那么漏嘴巴了,有空还会主动帮着家长收碗筷,我及时表扬,并乘机“火上加油”,教儿子学洗碗筷、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扫地,慢慢地,儿子有了劳动习惯,当然,给家里种的花浇水、不定期施肥的园丁工作也成功传承给了儿子……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六一”儿童节到了,早晨起来,儿子神神秘秘地说,“爸爸,我想要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五百元以内的玩具都可以”,我很满意儿子的近期表现。
“我想帮我们楼下的花除草、浇水、施肥”,我的脸有点烧,儿子的境界超越了我,“但是我怕保安叔叔以为你干坏事,爸爸陪你一起去和保安叔叔打个招呼,陪你一起干,好么?”我迅速调整好状态,有了爸爸的权威,拉着儿子的手,行动起来……
一路上,云淡风轻,青草和树叶青翠欲滴,有种特别的清香,儿子的小脸洋溢着兴奋和开心,甚至脚下踢到的小石头都特别地可爱,“一个勤劳的民族是欣欣向荣的民族,一个爱劳动的孩子是充满希望的小精灵”,我心流暗涌。
□韩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