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美丽山西 全民行动 六五环境日·综述

美丽山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汾水江碧鸟逾白 三晋山青花欲燃

  •   扫描二维码观看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直播回放。  拍摄、制作:李浩瑜 李永江

  •   漫步太原汾河公园两岸,鸟语花香,万木葱茏,碧波荡漾。耳畔时不时会传来鸟儿欢快的叫声,它们时而轻触水面,时而振翅飞翔,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山西生态画卷。
      6月4日,在六五环境日来临前夕,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山西晚报记者在会上获悉,刚过去的一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山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优秀等次。
      天更蓝水更清 实实在在感受得到
      “现在空气质量确实比以前好,每天出去锻炼感觉空气都挺好的,遇上好天气,站在西山上就能看到东山的风景。”家住太原市西山矿务局宿舍的老陈有晨跑的习惯,跑到山顶后他总会四处眺望,看一看周围的美景,感受环境的变化,“空气质量变化挺明显,大家都感受得到。”老陈笑呵呵地说。
      2023年,全省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8,同比下降0.2%;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优良天数比例为76.0%,好于国家下达我省年度目标;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连续3年稳定控制在1%以内。与2022年相比,公众关注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2.6%,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4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0,同比下降3.2%;优良天数比例为77.4%,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9%。
      伴随着空气质量的改善,三晋大地的水系也展现出勃勃生机。在太原汾河三期的一号码头,这里有很多单人皮划艇、动力桨板等非常专业的水上运动装备。“以前,我想划桨板,得去珠海、巴厘岛。现在我们的水、我们大自然的环境非常好,在母亲河边,我们就能体验这项运动。”一家水上运动俱乐部负责人杨磊开心地说,这都得益于一天天变清的汾河水,一天天变好的生态环境。
      2023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3.6%,首次进入“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9.4%),创历史最好水平。海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100%。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90%。汾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80.9%,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今年1-4月,我省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到91.5%,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
      去年我省启动重点流域全覆盖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计划通过实施10大工程285个项目,到2025年,基本实现汾河流域“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下一步,我省将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以更高标准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全方位、一体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保障一泓清水畅流黄河。
      保护监管并进 生物多样性“家谱”更丰富
      今年年初,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联合多部门组成的调查团队,在沁水县开展冬季动物多样性调查。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近年来山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种类日趋多样。在此次调查中,就发现了红腹锦鸡、黑鹳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经过多年保护,山西省鸟褐马鸡从吕梁山扩散到太行山、中条山等地,足迹遍布全省;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19种鸟类在山西有了新记录;玉带海雕、大鸨、遗鸥等珍稀鸟类频现民众视野。山西生物多样性“家谱”进一步丰富。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董轶茹说,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省生态环境厅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美丽山西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行动,积极推进问题整改,守护良好生境。研究起草《山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组织有关市开展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印发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推进指示性物种调查监测工作,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在我省有了新分布、新记录,特别是华北豹数量成为全国分布最多的省份。
      持续深化“绿盾”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定期组织开展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实施重点区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协同推动全省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我省和顺县华北豹群重要栖息地保护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首批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试点示范引领“美丽山西”建设上新台阶
      在左权县滨河南苑大草坪上,孩子们你追我赶、热闹非常;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在青山绿水掩映下,犹如玉带缠绕,变身为绿色走廊;圣天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里,层峦叠翠、水天一色。“越来越绿、越来越美,到处是绿的海洋,走到哪儿都是满眼的绿色”,成了三晋儿女目之所及的共同感受。
      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启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工作。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推动美丽山西建设再上新台阶。
      截至2023年,我省15个县(右玉、芮城、沁源、沁水、蒲县、阳城、安泽、平顺、陵川、左权、垣曲、隰县、娄烦、灵丘、盂县)先后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县区(右玉、沁源、沁水、蒲县、平顺、芮城、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左权)先后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为我省高质量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样板。
      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生态省建设,我省积极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夯实生态省建设细胞工程,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省先后分两批命名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共有23个县市区被评为生态文明典型。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参加国家美丽河湖推荐申报,先行开展省级美丽河湖试点示范创建,2024年1月汾河太原城区段、朔州市桑干河、长治市漳泽湖、晋城市九女仙湖、晋城市张峰水库、运城市圣天湖等6个河湖入选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建设美丽山西,离不开全民行动。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美丽山西·全民行动”,营造“全面动员、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在今年的“六五环境日”期间,我省以“美丽山西·全民行动”为主线,在运城举办“六五环境日”山西主场活动,在太原植物园举办“碳”索无限·绿色生活节,在全省20个社区举办低碳嘉年华,全省中小学生践行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也将启动,并持续至10月份。全省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以及相关园区、企业,通过现场参观、云端、VR、短视频科普等形式,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推动凝聚全社会生态环境共识。
      三晋大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了生活的常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了身边的风景,美丽乡村掩映山林,人与城市共融发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三晋儿女正大踏步前进,擘画新时代美丽山西新画卷。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05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6-03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30期

    • 第2024-05-29期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