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5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内容,并对《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推进机制作了介绍。
分三个阶段提出建设目标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评为优秀,美丽山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建设,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实施意见》,对美丽山西建设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推进机制进行了系统部署。
《实施意见》提出美丽山西建设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美丽山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筑牢拱卫黄河中游和京津冀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美丽山西基本建成;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美丽山西全面建成。
6大重点任务服务美丽山西建设
据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学东介绍,《实施意见》提出6个方面重点任务。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激发美丽山西建设的内生动力。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力推进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美丽山西建设。
守牢美丽山西建设安全底线。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一体推进重点领域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护航美丽山西建设。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抵御力、适应力及恢复力,厚植美丽山西建设绿色底色。
推进美丽山西共建共享。开展美丽系列建设,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凝聚美丽山西建设的强大合力。
健全美丽山西建设的保障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工程支撑,打好组合拳,服务支撑美丽山西建设。
深入实施“美丽山西·全民行动”
在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同时,我省将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全面加强能耗双控和资源节约。择优选择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引领带动全省各类园区不断提升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水平。
持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较高、节能带动作用明显的钢铁、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积极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对标能效标杆,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从产品、能源、原料、工艺等方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着力优化美丽山西空间格局,厚植美丽山西生态底色。我省将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审查论证,完善一般生态空间、黄河滩区差别化用途管制机制。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300万亩营造林、100万亩未成林地抚育管护,实施100万亩国省森林抚育项目,推动“十四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
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十四五”以来,我省建设绿色建筑5045.9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20年的73.66%增长至2023年的97.09%;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056.71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20年的18.7%增长至2023年的31.37%;同时建设了太原潇河国际会议中心、大同瑞湖·云山府等一批高品质绿色低碳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为全省能源革命改革增添了亮点。
据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李婕介绍,下一步,我省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力量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汾河谷地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固废污染防治等5个具有山西特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为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贡献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