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关注11

北方开启“高温”模式 多地要热“炸”了

  •   连日来,北方多地遭遇了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12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高温预警持续,局地可超40℃
      预计6月12日白天:内蒙古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宁夏北部、陕西、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
      其中,新疆南疆盆地东部、陕西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山东西部、河南、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部分地区可达40~42℃。
      此外,部分地区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河南省气象台12日08时00分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12日白天,黄河以北和三门峡东北部、洛阳北部、郑州、开封、商丘西部、周口西部、许昌、漯河、平顶山西部南部、驻马店北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河北省气象台11日16时31分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12日白天,保定、廊坊及以南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40℃,部分地区可达41~43℃。
      气象分析,北方正经历今年最强高温天气。
      目前,我国北方正在经历今年以来最明显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强度强、略偏早。
      从天气原理上来看,是暖性高压东移导致的,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天空看起来非常晴朗,日照较强,造成大范围高温天气。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11日~13日是核心时段。另外,由于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会升高,局地甚至在70℃以上,交通出行需要注意安全。
      防暑降温,消防安全不容忽视
      你是否使用过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降温喷雾?
      在车内使用这样的降温喷雾,遇明火极易燃烧引发危险。在模拟实验中,消防员用透明盒子模拟相对密闭的车内空间,先往里喷洒大量降温喷雾,再点燃打火器,整个盒子立即被火焰包围。
      一些降温喷雾上标识其主要成分是LPG,也就是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组成。车内或者人体过量喷洒、喷涂使用,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燃烧,遇高温有爆炸的危险。
      此外,一些车内常放置的物品在烈日暴晒下,有可能发生轰燃、爆炸等。不要将以下物品长时间放在车内,打火机、碳酸饮料等罐装带压力物品,受热易发生膨胀;花露水、酒精等,挥发产生易燃气体,车内温度过高,达到燃点或者遇明火,易发生轰燃;老花镜、放大镜、瓶装水等有凸透镜效果的物品,长时间聚光发热,容易引燃车内可燃物;充电宝、手机等电子产品,高温环境下电池易发生鼓包,有爆炸危险。
      消暑误区需要规避
      误区一:消暑主要靠空调。
      天气一热,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事实上,长期在空调带来的恒温下生活,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中,反而更容易中暑。
      正确做法是: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为宜。在进室内后10分钟再开启空调,出门前10分钟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
      误区二:午睡贪凉睡地上。
      夏天,有人喜欢在地板上睡午觉。虽然感觉凉爽,但坚硬的地面不仅透气性差,而且聚湿性强,容易受寒、受潮。
      正确做法是:选择凉席加上舒适的卧姿,配合室内流动的空气,风扇不要对着人直接吹。
      误区三:穿得少又不动,“稳稳”度夏。
      夏天,不少人喜欢穿得少,同时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
      此外,炎炎夏日,我们还能通过哪些方式抵御高温,守护健康呢?
      首先,建议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高温天气中,室内湿度过低,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
      其次,在浑身大汗时,不宜冲冷水澡。
      最后,出行方面,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运动。当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时,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据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链新闻
      谨防热射病,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就医
       近日全国多地最高气温冲上40℃,开启“热辣滚烫”模式。
      高温天气到来,出门在外谨防热射病!
      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70%-80%
      “中暑,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迟骋告诉记者。
      具体来看,先兆中暑,也就是还没到中暑的程度,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大汗、口渴等,出现以上症状有可能预兆会发生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面色红、大量出汗,体温可上升超过38℃。
      而一旦出现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温升高,可以超过40℃,甚至达到42℃,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会因心、脑、肝、肾等多个脏器衰竭及肌肉分解(横纹肌溶解),造成死亡。
      通俗地讲,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实际上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阶段。
      发生热射病时,人体大脑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散热,从而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临床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可以高达70%-80%。
      热射病为何有如此高的死亡率?
      迟骋表示,拿煮鸡蛋打个比方,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地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
      “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
      迟骋强调,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让病情雪上加霜,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出现症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一定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或者用冰袋冰敷于患者的额头、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加速降温;
      2.用风扇、空调降低环境的温度;
      3.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
      4.一旦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一定要借助专业医疗手段,立即拨打120,并将患者处于仰卧位,解开衣领,移至通风、阴凉、干燥处,等待救护车的到达。

    据中国新闻网

      应对极端天气要打预防组合拳
      据新华社电 11日傍晚,高温下的北京遭遇一场强对流天气,降雨伴着大风、冰雹齐至。近期北方高温持续发展,南方暴雨密集。极端天气频发,发生灾害风险升高,在这种情况下打好预防组合拳至关重要。
      今年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气象灾害尤其严重。我国的位置和环境决定了气象灾害具有分布广、灾种多、灾损大等特征。据预测,今年我国极端天气偏多,干旱洪涝多发。对此需要各方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预防为主,筑起防范极端天气的坚实防线。
      打好预防组合拳,要增强底线思维。极端天气通常带来反常的表现、巨大的破坏力、防范的高难度,尤其近年来气象灾害愈发“不按常理出牌”,如降水量一般偏少的京津冀地区,去年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牢固的底线意识是预防气象灾害的关键。各方要走出“南涝北旱”等思维定式,以极限思维应对极端天气,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往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把极端天气的影响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更周全一些。
      打好预防组合拳,需“预”字当头、“防”字为要。极端天气变幻莫测,各方更应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将功夫下在日常,牢牢掌握防灾减灾的主动。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提高气象精准预报能力,严守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同时科学制订应急预案,健全各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预置力量物资,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全力把灾害苗头化解在成灾前。
      打好预防组合拳,要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基层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前线。各方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灾害防范知识科普,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筑牢防范灾害的铜墙铁壁。
      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加复杂。各方要把各项预防工作做得细一点、实一点,以万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
      夏日膳食宜清淡减少盐油糖
      据新华社电 夏日炎炎,膳食如何保持适度清淡,防范油、盐、糖摄入过量带来的健康损害?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建议更多人使用定量的盐勺、带刻度的控油壶,并学会阅读营养标签,尽量选择低钠、少油、低糖的食品。
      于康建议,做饭时尽量少放盐、酱油,也尽量少吃咸菜、榨菜、加工肉等含盐较高的食品。食用油应注意经常变换品种,烹调时尽量用凉拌、蒸、煮、炖、汆等方式,少油炸、油煎。不喝或少喝含糖的饮料,尽量用白开水或淡茶水替代。
      据介绍,盐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肥胖症、骨质疏松发病风险增高;油脂摄入过多可能造成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风险提升;糖摄入过多则是导致超重肥胖、龋齿等风险因素。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膳食要清淡,要少盐、少油、少糖。
      老年人夏季锻炼要注意
      据新华社电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对体育锻炼会有一定影响。老年人如何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专家提醒,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掌握好运动时间、运动强度,锻炼时要量力而行,才能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效果。
      “在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的体育场馆内进行锻炼是比较好的选择。”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马钊表示,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暑,不要长时间进行户外运动;不能在室内进行的锻炼项目,要选择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早晚时段进行。
      专家表示,老年人如果有常年坚持锻炼的习惯,在夏季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量;如果以前没有锻炼的习惯,要从每天10分钟至15分钟低强度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增加运动时长和强度。
      马钊特别提醒,夏季锻炼时出汗多,老年人在锻炼前可适当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白开水等。在锻炼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喝水时要小口多次进行。
      同时,专家建议,老年人夏季锻炼时应选择便于散热、排汗的速干类服装和鞋帽,并在运动后及时更换衣物;锻炼后不要立即冲凉,待体温逐渐恢复到常态后再洗温水澡。
      夏季也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武文斌提醒,老年人在坚持锻炼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12期

    • 第2024-06-11期

    • 第2024-06-07期

    • 第2024-06-06期

    • 第2024-06-05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6-03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30期

    • 第2024-05-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