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山西文旅的窗口路,更成为沿线百姓的致富路

彩虹路铺在三晋大地 赴一场越忙越快乐的盛宴

  •   编前语
      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各路段纷纷通车,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山西文旅资源最好的窗口路,更成为沿线百姓的致富路。日前,山西晚报记者兵分3路,分别踏上3条一号旅游公路,记录着旅游公路给沿线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感受着当地居民的“借东风”迎来幸福生活的喜悦。
      “长城一号”脚下,守护者风雨无阻
      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县至左云县段全线(北线)开通,大同市长城旅游蓬勃兴起。游览大同古长城时,游客总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宣传保护长城。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些令人敬佩的长城“守护人”。
      穿梭墩台关堡的公益人袁建琴
      袁建琴不仅是资深媒体人,还是一名长期宣传保护大同长城、助力长城文旅发展的公益人。“大同是夹在内外长城之间的城市,内外长城犹如玉带连珠,将隘口、烽堠、卫所、关堡等联成一体。在大同境内,明代长城有343公里……”日前,记者在新荣区三墩小学见到袁建琴时,她正给这里的留守儿童送礼物,并与他们一起捡拾垃圾。
      为保护大同长城,多年来,不论是风里雨里,还是酷暑寒冬,袁建琴频繁穿梭在长城的每一个墩、台、关、堡、城之间,长城周边的村村落落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巍巍长城需要保护,作为保护长城宣传队伍中的一员,我要用行动带动大家爱家乡、爱长城,希望大家用敬畏的心去守护长城,不要让大同古长城再受伤。”袁建琴说,小时候,她常随学校组织的活动徒步走长城,这让她对长城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愫,参加工作后,她也经常接触大同的古长城。
      袁建琴意识到,大同古长城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有的墙体已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踩踏和人为伤害。“只有懂长城,才能更好地保护长城。”为此,袁建琴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精心筹划组织长城文化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专家论坛、知识讲座等,把带有北方民族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风情的大同长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不让随意上长城的羊倌儿张仲武
      古稀之年的张仲武是左云县宁鲁堡村的放羊老汉,他还是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发展的第一位羊倌儿志愿者。“保护长城造福后世,这个理儿是长城协会的人告诉我的。”多年前,在左云县摩天岭长城景区,正在放羊的张仲武遇到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的志愿者。“你以后可不能再赶着羊上长城了,这是文物,有历史价值。”志愿者说。“不就是点土墩墩么,我从小看到大,能有个啥?”当时,张仲武满脸的不以为然。随后,志愿者便和他拉起了家常,得知他家境不好后,便告诉他:“我们把长城保护好了,游客就会来旅游,游客多了,就会带动村子的发展,村子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收入就会多起来……”
      现在的张仲武不仅不在长城边上放羊,更不让羊踩踏长城,还告诉村里的每个人不许爬长城、不许让家里的牛羊上长城。他还告诉大家,保护好长城,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挂上“长城人家”的客栈老板邓玉祥
      “远方的客人,先问你们一声好,祝你们一路顺风心情好……”这是“长城人家”经营者邓玉祥自编的宣传大同长城的曲子。端午小长假,邓玉祥一边向游客宣传大同长城,一边推荐自家的特色菜。
      左云县管家堡村村民邓玉祥是个励志进取的人,多年前,她在拥有明长城遗址的管家堡村开办了农家乐,并凭借民歌唱得好这一特长招揽游客。
      2020年5月,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志愿者经过对长城沿线的考察,准备选定以地域命名的“长城人家”,邓玉祥得知后主动联系该协会,为她的“天然居客栈”挂上了“长城人家”的牌子。
      邓玉祥说,近几年,来这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今,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客人越来越多了。“我爱唱、爱跳、爱红火,有客人把我唱歌的视频传到了网上,这让我的‘长城人家’越来越火。我要为游客讲长城、唱长城,告诉他们保护长城的重要性。”谈起宣传保护大同古长城,邓玉祥满脸笑容。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曹飞

      “黄河一号”路边,小村庄焕发新生机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2023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吕梁段全线贯通。
      吕梁市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依托,将沿线的晋绥革命纪念馆、黄河天然水蚀浮雕、碛口古镇、黄河奇湾等72个景点串珠成线,打造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沿线乡村像深藏大山的宝藏被一一发掘出来。交通的便利,带来大量的游客,土特产、农家乐、民宿等关联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古村落迎来新生机
      在离临县碛口古镇30多公里的地方,紧靠黄河岸边有一个开阳村。开阳源于北斗七星之一的开阳星,相传开阳村之名由此而来。这里的“临县开阳大枣”是全国十大红枣之一,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开阳村的黄河水蚀浮雕是碛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18座古庙宇建筑、400余年树龄的古枣树……历史悠久的开阳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早先却因交通不便一直不温不火。
      开阳村的村民大多以工、务农为生。今年50岁的郭桂贵、白新连夫妻俩以前都曾在陕西等地打工,妻子白新连还参加过“吕梁山护工”的培训,干过一段时间家政服务。2022年,夫妻俩在开阳村党支部牵头下,联合其他5家村民一起创办了临县黄河岸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临县红枣。之后又注册“黄河岸”商标,让开阳的黄河大枣有了自己的商标,相关农产品向市场品牌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6月12日,记者在开阳村的枣树大棚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郭桂贵夫妻。这个季节,正是忙着撅芽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撅芽会影响枣树坐果,减低产量。郭桂贵告诉记者,他们村近几年建起现代化的大棚红枣产业园共40亩,新培育了蟠桃枣、临黄一号、六月鲜等一批红枣优良品种。新培育的红枣品种比传统临县红枣个大,味甜,关键还熟果早,极大地避免传统临县木枣成果时因降雨导致的裂果减产等问题。
      郭桂贵说,以前村里红枣名声大,可是却卖不上好价钱,自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通了后,来旅游的人多了,买枣的也多了。他去年刚结果的六月鲜枣一斤20元都供不应求。“路修好后,最明显的是我们村里的变化。以前人们都是往外走了,能出去就不回来了,村里好多窑洞、院子都荒了长满草。去年开始,好多村民回来翻修老院子,有的准备开农家乐,有的准备开民宿。能在家门口赚钱,谁愿意出去打工了。”
      “诗和远方”的完美契合
      开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强告诉记者,开阳村地处黄河流域,是红枣故乡,有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枣文化三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开阳文化。为深挖开阳文化,开阳村借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通的“东风”,正在打造晋陕黄河流域风光带和黄河水蚀景观区的全新旅游布局,重点发展文化体验型、观光休闲型农家乐、农家宾馆、休闲农庄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水平,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打造高品质的文旅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接地气、品味烟火气、寻求宁静的过程中,找到“诗和远方”的完美契合。
      目前,吕梁市正集中力量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并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依托、以临县碛口古镇为核心、以沿黄19个传统村落为支点,打造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开阳村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双重身份,是吕梁市政府打造的重中之重的示范村。该村即将成为临县沿黄文旅产业带上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进一步促进沿黄文旅产业带整体项目落地,形成一个功能完整、配套齐全的经营文化艺术综合文旅产业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磊

      “太行一号”蜿蜒进大山,致富的路子宽起来
      勇持彩练当空舞,瑰丽山川披锦绣。如今,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和建设者的匠心独运在这里交相辉映——300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992.1公里支线及连接线、100多公里“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示范段,贯通长治市12个县区,连接全市1个5A级景区、11个4A级景区和大大小小百余个景区景点、100多个特色旅游村庄。古村落、古建筑以及数不清的观景台、农家乐,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颜值爆表能把长治的宝藏景点游个遍,全市基本形成了“红色记忆文化、峡谷山水旅游、古色遗风体验、滨湖休闲度假、绿色太岳生态”五大特色旅游圈。
      一大批旅游项目、特色村镇、农业观光和产业园区正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进行全方位布局开发,“交通+旅游”“交通+农业”“交通+产业”等新业态正在涌现,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为长治市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赋予了新动能。
      路通了,思路更通了
      借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围绕文旅康养融合“五大品牌”打造,长治各县区使出浑身解数发展相关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武乡、沁县、黎城为核心的红色记忆文化,黎城、平顺、壶关为核心的峡谷山水旅游,长子、屯留、上党、襄垣、平顺等为核心的古色遗风体验,潞州、潞城等为核心的滨湖休闲度假,沁源、沁县为核心绿色太岳生态五大旅游片区。这些片区既相互成组又各有特色,既突出自身资源禀赋又与“五大品牌”相得益彰,形成了以路为媒、五彩缤纷的长治文旅图谱。
      作为全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的核心区,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下北漳前方鲁艺旧址等景点曾因布局分散、交通不便而备受制约,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穿期间,立即串珠成链,形成整体发展的格局。“往前是黎城的黄崖洞,往后则通达晋中的左权,武乡居中,尽得地理优势。而且这一段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长治段主线的示范路段,标准很高,带给游客的体验也很好。”作为旅游行业一线的见证者,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常芳说,“得益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来参访的游客越来越多,纪念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平顺县玉峡关镇黑虎村,村民正忙着分拣优质党参、包装、打包、发货。依靠网络直播带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已经成为村民的生产日常。“看见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就在村边啊,路都通了,我们的脑子还能不通?”村党支部书记马君君开玩笑说,“路修通了是真好,来的人多了,产业做起来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心劲儿提起来了。”
      黑虎村是潞党参的原产地,长期以来党参种植占村民收入的大头。然而,交通不便也使黑虎人干瞪眼没脾气。“明明咱这里的品质最好,但就是卖不到好价钱。路不好啊,啥成本也高,信息也闭塞。”马君君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黑虎村原来所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现在我们建成了好几万亩高标准的党参种植基地,有2000亩野生党参抚育基地、10000亩仿野生种植基地,是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我们村还是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马君君自豪地说,“现在的黑虎党参可是厉害了,以往论斤卖,现在论根卖。”
      黑虎村紧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潞党参展销馆内人来人往,呈现出别样的勃勃生机。平顺县副县长段彦飞说:“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县内其它支线,沿途布局相关产业,如今的平顺既平又顺。”
      修好一条路,致富一座城。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为经纬,以纵横交错的支线为脉络,以连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为网络,近900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黄崖洞、板山、仙堂山、发鸠山、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三漳源湿地保护区等长治市的著名景点串联了起来。行走其间,移步皆景,风光无限。
      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网
      6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壶关县县城出发,向东南行60多公里,便来到壶关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东川底—东井岭段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崇山峻岭间钻机耸立,机械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建设者正在进行路基填筑和桥梁建设作业。桥梁隧道与群山绿水交相辉映,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火热建设场景,激荡着建设者大干快干的壮志豪情。东川底—东井岭段项目是壶关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项目的主要工程,该项目全长61.5公里,起点位于大峡谷镇东川底村东500米,止于东井岭村,与省道长平线相接。今年3月,壶关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包含东川底—东井岭和丁家岩—陵川界两段,总投资3.95亿元,其中,壶关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项目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为推动全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壶关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东川底—东井岭段改建工程路基分六个标段、路面分两个标段;丁家岩—陵川界段改造工程路基、路面共两个标段。”
      壶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红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旅游道路到省道S225线的上下行复线通行,彻底解决去往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交通拥堵问题。王红伟表示,该项目不仅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而且有效杜绝旅游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一步夯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县旅游交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为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13期

    • 第2024-06-12期

    • 第2024-06-11期

    • 第2024-06-07期

    • 第2024-06-06期

    • 第2024-06-05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6-03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