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阳高县罗文皂镇管家堡村党支部:

振兴“风”吹“粽”香飘飘“包”出致富路

  •   晨光熹微。一辆辆摩托车从阳高县罗文皂镇管家堡村奔驰而出,车尾两边驮着两大篓粽子,驶向阳高县、天镇县以及临近的河北省阳原县。
      “师占,今天上哪儿?”“老地方,天镇孙家店!”名叫师占的中年男子跨上摩托车,一边回答,一边踩起油门“飞”了。
      6月25日,记者在阳高县罗文皂镇管家堡村口看到,外出卖粽子的摩托车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端午节已过,但淡淡的粽香仍扑鼻而来。
      近年来,管家堡村党支部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乡风淳”的乡村振兴崛起之路。该村先后被评为“大同市农村‘五旗’示范党组织”、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变“要我干事”为“我要干事”
      “曹大哥,我村西南靠近莫家堡村那块玉米地旱了,你过去看看。”6月25日早晨,管家堡村常年卖粽子的赵万勇拨通电话,委托党员曹丕浩帮助浇地。“浇了,你放心卖粽哇!”
      管家堡村党支部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推进“五个一次”学习方式,即一月开展一次支委学习、一月开展一次党小组学习、一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一季度开展一次党课辅导、一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荣誉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实行“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要求每名党员固定联系3户至5户群众,落实“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三单服务模式。完善群众办事扫一扫服务,通过“码上办”实现马上办,将“组织所做”和“群众所需”无缝对接,党员变“要我干事”为“我要干事”。
      “干就干好,干必干成”
      “你是分管广告营销的,端午节过了,更要做好粽子推销工作……”近日,在管家堡村党群服务中心,多名党员、小组长、村民等代表们围坐一起,讨论端午节后粽子推销事宜。讨论会上,管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渊文给党员师周雁“压”担子。
      看起来像饭后闲聊,实则是一次产业振兴协商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商讨,对粽子这一主导产业发展各抒己见。
      管家堡村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村民富在产业链上”,要求党员“干就干好,干必干成”。大力推行“党小组+党员+产业”模式,按照“特色突出、精品优先”原则,真正把群众对“村民富、集体强”的向往变成生动的现实。
      管家堡村包粽子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该村被称为塞外“粽乡”。当地所产的黍米颜色鲜、颗粒大、糯性强,古时头脑灵活的人便开始包粽子沿街叫卖,久而久之形成了传统产业。
      目前,有30余户常年卖粽子,50余户农闲卖粽子。为了将粽子产业做大做强,村党支部按照“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运作,先后引进了粽子包装设备,成功注册“边塞粽情”“华阳兴”两个商标。该村被农业农村部审核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粽子手工制作技艺被大同市确定为“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街巷遍吹文明风
      进入管家堡村的街巷,道路开阔,环境优美,年轻人充满干劲,老人儿童怡然自得。在这里,幸福有了具体的模样。
      管家堡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去年以来,硬化水泥路3万平方米,硬化穿村柏油路3公里,栽绿植绿900余株,架设桥梁两座,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党员是一盏灯,挂到哪里哪里亮”。为了倡导文明乡风,村党支部里的老党员们牵头制定了《村规民约》,带头认真学习,带头开展承诺,带头遵照执行。制定《评选文明户标准》,组织开展“文明新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致富先锋”等评比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村民革除生产生活陋习,真正做到排场做“减法”,文明做“加法”。村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无上访告状、无违法犯罪,无大操大办,乡村风尚蔚然一新、乡风文明深入人心。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孙展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6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4期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20期

    • 第2024-06-19期

    • 第2024-06-18期

    • 第2024-06-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