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探索从未停止。
近日,在聆听了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荣伟教授的讲座后,太原市大南关小学的山西晚报小记者们以真挚的笔触,记录下他们的感悟。从对航天历史的追溯,到对高风险的震撼,再到对航天精神的敬仰,孩子们的文字展现了对宇宙探索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航天之旅,感受那份激情与梦想。
直面挑战 勇于探究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古至今,飞向太空一直是无数人的梦想。今天我在听完荣伟老师《遨游太空》的讲座后,颇有感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航天的高风险。太空因为是真空环境,所以遨游太空不仅需要飞快的飞行速度,更需要航天装置的精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要有一丝偏差,就会发生事故。但是,事故与危险并没有让中国航天人停下探索太空的脚步,因为他们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特别能吃苦,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必不可少的困难与挑战,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摆正心态,勇敢去面对,从而有所收获。特别能战斗,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直面挑战,用于创新,从无路可走的地方闯出一条新路。特别能攻关,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拦路虎”,但是我们不能退缩,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就一定会找到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个“关卡”。特别能奉献,航天员们都具有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品格作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帮助他人,多服务社会。正如《落花生》一文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太空中群星闪烁,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只要学习航天人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一定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阎思琪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一班
星辰大海 一路探索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不久前,有幸聆听航天专家荣伟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讲座一开始,荣教授先出示了几组照片:万户飞天、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自古以来,冲出地球便是无数华夏儿女的梦想。同学们抬头看向大屏幕,看着那一组组缓慢移动的照片,仿佛跨越时空,看到了古人努力与天空对话的那一幕一幕。
为实现华夏儿女的航天梦,无数航天者,努力探索,不断前进。以“直冲云霄”之志“逐梦苍穹”,照亮“寄意寒星荃不察”的信仰征途。回望我国的航天发展史,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始终心怀航天报国之志,为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他们以“追风赶月”之姿“爬坡过坎”,照亮“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奋斗征程。60多年来,从“无”变成“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成为我们代表性的辉煌。当“天上宫阙”的梦想实现,当“九天揽月”已不再遥远,千年畅想,今朝梦圆。
我们仰头看向大屏,就好像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一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程中,书写华夏传奇。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柴懿珈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一班
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
那天,我进入科技馆,就被一个像房子那么大的地球模型震撼了!一想到马上要和专家见面,我的心激动不已。荣教授是载人飞船的副总设计师,负责飞船回收着落系统的总设计研究,是一位超厉害的博士。
“遨游太空——载人飞船是如何安全往返太空”这几个大字出现在屏幕上,我立刻产生疑问:我国发射那么多载人飞船,不都顺利完成了?从发射到返回,这其中又会有哪些危险?带着疑问,我期盼着精彩演讲。
教授并没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而是先讲了为何要发展航天和载人航天的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官员万户,他是第一个尝试飞天的人,他坐上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可惜飞到空中火箭爆炸了,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接着,教授讲了载人航天的高风险。大屏幕上展示一个个航天失败的案例,有的在离地面几百米时突然爆炸;有的因为返回时高温空气涌入而解体;有的甚至只是一颗螺丝松动就酿成悲剧!尽管这么危险,航天人还是毅然决然地为航天事业奋斗。
载人飞船上也有一些安全保障。教授说,在飞船顶部突出的部分装有逃逸飞行器,它会检测危险并救出宇航员。除此之外,舱内的座椅是倒过来的,便于宇航员承受较大的过载。飞船的材料是防热的,因为飞船在高速行驶产生的激波近8000℃……听了这些,我感受到科学家的智慧。
我逐渐明白了航天精神的真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正是这些精神财富,才铸就了如今的航天技术,我要学习这些精神,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
刘锐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校六年四班
探索让梦想插上翅膀
飞向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古有嫦娥奔月和万户飞天,今有神舟十七号冲出地球、探索宇宙。曾几何时,小小的我总是喜欢抬头仰望星空,指着满天繁星辨认它们的星座,父母口中的星座神话让我感到古人对星空的想象如此唯美和浪漫,更让我从小就爱极了这神秘璀璨、浩瀚无边的太空。
不久前,我非常荣幸能聆听到荣伟老师关于《遨游太空——载人飞船是如何安全往返太空》的专题讲座。荣老师作为航天事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带我们一起回顾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以亲身经历宣传卓越的航天成就、诠释伟大的航天精神、分享感人的航天故事。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意义,在惊叹于载人飞船安全往返太空先进技术的同时,深切体会到载人航天活动的巨大风险,更不得不感叹我们无数优秀航天人奋斗的艰辛历程,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我国载人航天精神的真谛。
“胸藏万卷志兴邦,心怀赤诚拓天疆”。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具有高风险,尤其是往返太空的过程最危险,航天员要面临环境、技术、身体、心理等多重考验,甚至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曾说过:“我们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不是‘和谁比赛’,而是为了建立空间站,做好科学研究,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不止步!那颗探索太空的种子已在我心中默默发芽,如果梦想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航天蓝!
王瑜阳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一班
我的航天之旅
航天之父康士坦丁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一直束缚在摇篮里。”从古至今,人们就对太空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个星期六,我怀着对航天科技的好奇心,走进了山西省科技馆,开启了一场奇幻的科技之旅。
我走进报告厅,本次讲座的特邀专家、神舟号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荣伟教授走上演讲台,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讲座。
荣教授的问题立刻吸引了我。他问: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通过荣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发展载人航天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听到这儿,我联想到太空蔬菜,它们比普通蔬菜更健康,产量更高,就是航天科技的产物。
荣教授讲到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从最初的“两弹一星”到“神舟16号”,直到现在的天宫空间站,未来我们还要实现“载人探火”的伟大工程,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时,我的心中冒出一个疑问:航天之旅这么危险,有什么办法能让载人飞船安全往返太空呢?荣教授说,飞船上有防热系统和降落伞系统,他们就是飞船的安全卫士,尤其是降落伞,它铺开能达到3个篮球场大小,可以有效帮助飞船减速。我不禁佩服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他们竟然能想出这么精巧的装置。
走出科技馆,我想北斗卫星导航、5G网络、高铁……他们都像载人航天一样,都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取得的非凡成果,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
孙沐辰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四班
逐梦航天从此刻开始
学校组织我们去听精彩的航空航天科学讲座,真是让我期待。
讲座当天,我和同学们兴奋地进入了会场。这时,一个身着普通衣服的中年男人来到了讲台前,他就是我国神舟飞船的副总设计师荣伟教授。我一听到他的头衔和经历,顿时充满了钦佩和向往,今天真正的大师让我“逮着了”。
荣伟教授从“万户飞天”“嫦娥奔月”开始,讲起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接着,荣伟教授又讲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航空航天科研人员不畏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用了最短的时间实现了最大的突破。这正是应了那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紧接着,航天的高风险性又让我陷入了揪心的状态。从世界第一次载人航天开始,已经有很多航天员牺牲。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叔叔也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完成了任务,当想到那二十多秒的共振,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在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化险为夷。此时,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平息下来。荣伟教授还讲述了逃逸塔、降落伞等各项环节的研究以及难题的解决。
不知不觉,讲座已经接近尾声,而我听得入了迷,好半天才回过神。大家兴高采烈地找教授签名、合影。我悄悄地立下了逐梦太空的志向,也为航天员的勇敢、聪慧、临危不惧点赞!
许恩慈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四班
圆我小小太空梦
一个别样的周六,我有幸聆听了荣伟教授关于航天的科学讲座,不仅拓宽了我对太空知识的认知,还激发了我对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这次讲座让我了解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纵览了世界各国的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尤其知悉我国航空航天的创新和发展之路,感到我国的航天航空之路真是荆棘丛生,一路坎坷!在了解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同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探索太空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甚至宇航员会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设计制造团队虽然没那么危险,但是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即使是一个技术上的小失误,也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威胁到飞船上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既然探索宇宙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荣伟博士引用了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曾经说过的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可能被束缚在摇篮里”。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们不能享受安乐,只顾眼前,要有忧患和探索未来的意识和好奇心,这样才能获得发展。
现在,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并建成了天宫空间站,实现了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和工作,多么令人激动与自豪啊!这一路走来非常不易,我深深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毅力,要有谨慎细致的态度,要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好奇而勇敢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决胜于千里。
我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像荣伟教授一样的科学家,为人类的太空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讲座,圆我一个小小的太空梦想。
冯计涵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六年一班
不一样的讲座
一说到放假,我脑海总会浮现出华丽的表演,富有诗意的旅行,开心的游乐场……这一次,我的假日却与众不同,因为我要去科技馆听荣伟教授的讲座。
早在周五晚上,我就激动极了,不住地在脑子里想着:讲座在哪里呢?会讲什么呢?会在讲座上演示吗?听说大学也有讲座,和这个一样吗?
终于挨到了第二天,我在讲座开始前十几分钟就来到了科技馆,这里的设计真是奇形怪状,各不相同,可我顾不上看,就直奔讲座现场。讲座一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再是航天的危险,然后是宇航员返回,最后是航天精神,每当教授讲到精彩之处,不少同学都默默地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唉,要是爸爸能帮我拍一张就好了。
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宇航员的返回了,这也是荣伟教授负责的部分。以返回的降落伞为例,由于直接开伞,宇航员受不了,所以要先准备减速伞。但减速伞需要先引导伞拉出,除此之外要求还非常多,不同的伞需要有多种收口,必须要轻薄。我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地想:两个足球大的布,居然要折成边长仅十几分米的长方体,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不只有科学家的努力,还有无数无名英雄的努力呀!
航天事业的伟大精神是什么?荣伟教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出舱后,一个舱门意外打不开了,两名宇航员被困在了舱外,而上级要求他们先去取样本,再展示国旗,但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地先展示了国旗。终于,国旗在太空飘扬了起来,宇航员们也顺利回归。整个讲座现场一片寂静,每一个人心里都被深深地震撼着,原来这面五星红旗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挂起的。
不知不觉中,讲座结束了,但我的心仍激动不已,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千万人的付出,这是千万人的奋斗,这是千万人团结一心的结果,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一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武若翀 太原市大南关小学校六年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