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做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用真情和耐心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到居民家门口……”说话的人叫梁志萍,今年52岁,太原市杏花岭区坝陵桥街道小东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参加工作以来,梁志萍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居民的需求为工作导向,以服务居民为工作目标。在她带领下,该社区不仅全面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她还因地制宜,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党群服务微站,探索出“党建+网格+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治理新模式。7月1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杏花岭区小东门社区的党群服务微站,见到了正在为居民解忧纾困的梁志萍。
“郭师傅,您的情况我了解了,您是要了解国企下岗职工社保返还的事情,缴纳社保和医保也有十余年啦。您不用急,我现在就给街道办的负责人打个电话,帮您问问具体办理的流程和要求……”7月1日8时30分许,在杏花岭区小东门社区第三网格党群服务微站内,刚刚向社区工作人员安排完一天具体工作的梁志萍,便接待了当天的第一位社区居民郭师傅。在了解到他的需求后,梁志萍便第一时间与坝陵桥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电话沟通,并帮助郭师傅了解社保返还后续办理的各项事宜。
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梁志萍所在的小东门社区群服务微站,虽然面积不大,占地约30平方米,但是地理位置优越,是小东门街与五一路的交叉口,并且也是该社区景泽明苑小区的入口。在微站的门口,还有一块由社区工作人员精心打理的小花园,花园的中间,设有一个方便居民休息和聊天的大圆桌,此时居民们正坐在这里,一边看着过往行人,一边欣赏周边的花草美景,既惬意又温馨。
过了10多分钟,梁志萍在与街道办工作人员了解完郭师傅办理社保返还的具体要求后,便立刻告诉坐在旁边的郭师傅。“社区建这个微站不错啊,有花有草环境好,关键是,有啥事儿只要过来和书记唠唠,书记一定能及时地给我们反馈,而且这个微站就建在家门口,离得近,有啥事不用非要跑远到社区,真是太方便了!”郭师傅说,他没想到自己只是路过微站时的随口一问,就让梁志萍放在了心上。
据梁志萍介绍,2022年5月,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努力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在社区门口建立起党群服务微站。同时,为了运营好这间社区微站,梁志萍还特别制定“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将党组织覆盖到网格、党建资源整合到网格。
“我们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较远,平时居民想办理什么业务,光走路就得花十余分钟,特别是社区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因为材料没有准备好,看着他们来来回回地跑真是太辛苦,当时我就在想,如何能让办公地点距离社区最近呢?”于是,梁志萍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最终将这间原本即将拆除的废旧储藏间进行整改再利用。“可别小看这个微站,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俱全,你能想到的社区业务,比如政策咨询、反映问题、化解矛盾,居民来了都能办!”梁志萍开心地说道。
为了能够时刻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困难,梁志萍还特别为该微站配备了网格长以及专职网格员。“我们推行网格长、网格党小组长‘一肩挑’,同时将社区包括我在内的20余名工作人员,共同制定微站轮岗值班制度,定时、错时、随时、预约接待居民和群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直接把社区党组织的‘根系’扎到居民‘家门口’,让居民们只要有事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微站,找我们来解决。”梁志萍介绍。
多年来,在梁志萍的带领下,小东门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梁志萍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不仅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人,也是杏花岭区坝陵桥街道小东门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只要民有需,微站必有应!希望这间‘爱心微站’,可以成为居民的温馨港湾。同时,我作为基层党务工作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也将继续以真诚的工作热情,矢志不渝地争做基层治理的‘老黄牛’、居民心中的‘主心骨’。”梁志萍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