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深度山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做足“水文章”山河焕新颜

  •   编前  
      做足“水文章”,发展“水经济”。三晋大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通过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治理,努力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近来,山西晚报记者在多地采访时看到一幅幅人水和谐新画卷。
      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美景如画
      看今朝:波光粼粼水深处,是鸟儿的天堂
      蓝天、白云,候鸟群飞,水草丛生……夏日的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美景如画!“啾啾”“嘎嘎”“喳喳”……鸟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婉转,顺着波光粼粼的河面传向远方。
      乘坐木船摇曳在桑干河上,时不时会惊起打盹的鸟儿振翅飞翔。湿地公园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好了,候鸟也多了,大天鹅、小天鹅、灰鹤、黑鹳、野鸭等数十种上千只鸟类在这里翔集,蔚为壮观。
      曾几何时,由于河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透支,“桑干夕照”美景消失不再。现如今,经过治理保护的桑干河重现了往日美景,河水潺潺、山清水秀,正源源不断地给首都北京母亲河——永定河提供着清冽的水源。
      保护
      “每次来桑干河,感觉都不一样。”大同市云州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徐志感慨道,在他的印象中,以前桑干河经常断流,候鸟也没几只,现如今,群鸟翔集大不一样。
      “有保护才能有绿水青山。”有近30年从业经历的当地新闻工作者曹飞说。桑干河经历了多次保护,不论是2017年全省启动实施的“七河”生态修复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态补水,还是2022年围绕御河、桑干河等6块湿地启动的治理工程,他都如数家珍。为了统筹推进桑干河水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大同市编制了《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同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等,正是在这样前赴后继的努力下,桑干河美景才能再现。
      延续
      不久前,在第28个世界湿地日纪念活动中,大同云州区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发放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向大家宣传保护桑干河的重要性。
      “像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徐志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云州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启动水系连通补水工程,加速推进册田灌区阔浇工程,严厉打击地下水超采行为等。
      不仅如此,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机制,云州区实现了辖区桑干河湿地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联防联动,成立了“桑干河生态检察官综合履职中心”,组建了“守护桑干河”办案团队,制定出台护航桑干河保护的“十条意见”等,有效推进桑干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活化
      “来旅游的人多了,糕面都不够卖。”记者在位于桑干河流域的云州区于家寨村采访时,正好遇到有村民在售卖自家的杂粮,他告诉记者,自家产的糕面、小米等销量非常好。
      这几年,云州区充分利用桑干河生态优势,抢抓“露营+”发展新机遇,丰富“露营+”旅游新业态,打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旧模式,将露营、住宿、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打造出“露营+美拍”“露营+研学”等数十种新业态,使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游客切身感受“忘忧山水间、露营新生活”的舒爽惬意。
      从露营开始,不止于露营。“露营热”还带动当地帐篷、折叠桌椅出租,野餐桌布销售和餐饮等产业发展。云州区还积极协调经营主体,在基地周边设立农产品摊位,吸引村民参与农副产品销售,优先雇用村民从事卫生清理等工作,有效带动就业,成为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一路走来,百鸟群飞,花香四溢,景色宜人。桑干河从以前的经常断流到现在的碧波荡漾,再到经济效益凸显,生动而深刻地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桑干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闫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6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