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会选择下水来缓解炎热,甚至有人一整天都泡在水里,凉快又舒服。而且,游泳还有很多好处,既能减肥塑形,又能缓解颈椎不适、改善心血管系统。但你知道吗,看似干净的游泳池,有时也会“暗藏玄机”,一不小心,就会让人患上“游泳病”。
常见的“游泳病”有哪些?游泳该注意什么呢?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A 下了两次水“红眼病”找上门
“我给孩子报了个15天的游泳班,谁知道刚去了两次,孩子就说眼睛疼,赶紧带着他去医院了。”省城市民何女士说。经过医生检查,何女士的孩子患上了结膜炎,也就是俗称的“红眼病”。
“近期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游泳导致的相关结膜炎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我们门诊中不仅有成年人,还有不少是学生群体。”山西省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韩媛媛介绍。
“游泳池是一个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很多传染性的疾病都容易在游泳池里发生。”韩媛媛说,有些人在游泳后会出现眼睛红、痒、刺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这些症状的出现有可能是由于眼睛接触到了被细菌或病毒等不洁物质污染的池水,从而导致感染性角结膜炎,也有可能是池水里添加的消毒剂等对眼部造成了刺激,从而导致过敏性结膜炎,遇到这类情况,还是建议大家到医院眼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有人把这类疾病叫做‘游泳池眼病’,主要包括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其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韩媛媛说。至于为什么会患病,韩媛媛猜测,虽然多数游泳池会采取消毒措施,但有些细菌和病毒依然无法完全消除,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患眼-水-健眼,或患眼-手或物-健眼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人体接触被污染的水后很快就会发病。
那患上“游泳池眼病”会有哪些症状呢?韩媛媛说,发病时,患者会感到眼内痒、刺痛,有异物感,同时伴有畏光、流泪,分泌物呈水样或黏液状。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等症状,约半数患者球结膜或睑结膜上还会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下降。部分患者还同时会有头痛、发热、流涕、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预防“游泳池眼病”,韩媛媛建议:首先要选择到卫生条件好、消毒措施完备的游泳场所游泳;游泳时,重视眼睛的保健,不要配戴隐形眼镜,建议配戴密封性好的护目镜,确保眼睛尽量少接触游泳池水。在游泳结束后、彻底冲洗前,不要随便揉眼睛,如出现眼睛不适症状,建议至眼科门诊就诊。在游泳结束后,用流动自来水认真冲洗全身,包括眼睛和护目镜。游泳期间,切忌使用他人的浴巾、浴帽和游泳镜等,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建议近期内眼睛有发红、疼痛、分泌物增多等不适症状者以及刚做过眼科手术者(包括近视矫正手术等)最好不要游泳,以减少发病几率。
B 耳鼻喉等部位同样需要防护
“有些人如果耳部耵聍过多,游泳时耵聍遇水浸泡后膨胀,就会压迫外耳道,从而导致疼痛发炎,也就是外耳道炎。这是比较常见的因‘游泳’而耳痛的情况。”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汾东院区耳鼻口科主任王文超介绍,这些患者往往会出现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闷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
除此之外,因游泳导致的耳部疾病还有中耳炎。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由于孩子的咽鼓管短而平,鼻咽部感染或者呛水、呛奶就容易通过咽鼓管影响到中耳,所以中耳炎在儿童中更常见。在游泳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呛水的情况,带有细菌的池水就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造成中耳腔感染形成急性中耳炎。此外,患有鼓膜穿孔的人,有细菌的池水可直接通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腔,更容易出现感染。急性中耳炎会有耳痛、红肿、发烧的症状,通常以单侧感染较多。若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发展成耳流脓、全身发热,随后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增加治疗难度。
“还有些人会出现咽喉炎或鼻窦炎。”王文超说,鼻窦炎多发生在跳水或潜水后,患者一般是在做这些动作时将水带入与之相通的鼻窦,若水质不洁,就能引起鼻窦炎,可出现鼻塞、鼻痛、流黏涕或头痛等症状。咽喉炎则多在呛水或吞水后发生,除可出现咽喉不适或疼痛外,还常伴有咳嗽。
因此,王文超提醒大众,游泳时应选择正规游泳池或者水质好的游泳池,避免在不干净的游泳池或是很久没有换水的游泳池长时间泡水;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防止耳部进水,尽可能地保持耳朵干燥;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耳朵一旦进水,最常见的应急方法就是侧头,将进水的耳朵一侧朝下,同时保持单脚跳跃的方式排出外耳道内的存水。
C 身上的“红点点”可能也是游泳导致
省城市民任先生这几天有些郁闷:这么热的天,他却只能穿着长裤出门,原因就在他腿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红点。“我前几天和朋友去游泳,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发现两个小腿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点,不怎么痒,但是有些地方一按就疼。”任先生说。一开始,他以为自己是吃东西引起的过敏反应,但仔细回想了一下,又觉得“没吃什么不该吃的”,加上他只有腿上出现了小红点,思虑再三,他只能把原因归结为“游泳”。“那天游累了,就和朋友坐在泳池边聊天,可能是腿一直泡在水里的缘故。”
任先生的状况有可能是因“游泳”引起的吗?对此,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的郎小青大夫给与了肯定的答案。“有时在外游泳后会出现身体不适,其中全身发痒多考虑是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等疾病。”他说。其中,接触性皮炎可能是在游泳时,接触到游泳池里的消毒水或其他物质而引发的,会导致全身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荨麻疹则大多发生在室外游泳池里,可能会由于日光照射或感染,引发荨麻疹,出现全身瘙痒、水肿性红斑、风团等症状。
另外,在游泳池最容易传染上的皮肤病就是手足癣及各种体癣,这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游泳者中也会有手癣、脚气患者,就会造成游泳池水中存在各种可以感染人皮肤的真菌。另一方面,皮肤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作为皮肤外层屏障的角质层容易出现松懈,这样就更容易感染真菌。
“如果皮肤状态不好,皮肤出现破损,哪怕是蹭破皮,都不建议去游泳。”郎小青表示,游泳过程中,如果皮肤变白发皱,就要停止游泳,上岸后要尽快用沐浴露或香皂彻底洗净身体,尤其是私处、脚趾缝,然后用自带的干净毛巾擦净。另外,如果游泳池的水质不好或消毒剂过多,还会让游泳者的皮肤和头发干燥,他比较建议大众戴防水性好的硅胶帽,同时,在游泳后,马上用清水洗去残留在头发上的消毒剂。
D 溺水事故高发安全问题要注意
暑假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因此每年暑假,不论是学校还是医院,都建议家长们做好有效看护和安全教育,让孩子们提高溺水的防范意识。
其实,家庭是低龄儿童发生溺水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场所,因此,家长要多留心,及时倾倒家里的水盆、水桶、浴缸里的水,家里的水缸、水井也要加盖,不管时间长短,家长都不要把低龄儿童单独留在澡盆里。
另外,未成年人游泳时,必须要有家长的陪同或者结伴而行,不要去危险或者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也不要游野泳。孩子们不要高估自己的游泳技能,一定要在配备有资质的救生员的安全水域内游泳,并且应该学会识别警示标识。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不要在水里做危险的动作或打闹,饥饿、饱食、生病或者是太困太累都不要去游泳。如果孩子在游泳的时候感觉到不舒服,一定要及时上岸,千万不要逞强。在水上活动时,也要正确穿戴救生衣。
如果有孩子发现他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及时呼救。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落水者抛掷一些漂浮物。另外,适龄儿童应该接受游泳的技能培训。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