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读山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探访全省首家街道就业创业帮扶平台

高校+社区+平台 家门口“乐业”真方便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李婷  制作:李慧辰实习生梁曦文

  •   社区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载体。2023年12月,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街道办作为辖区治理、改革和政府规划的先锋试点,努力探索社区共建共治新模式,通过融合“高校+社区+平台”的发展路径,依托“环太原科技大学”的人才、科技优势与资源,聚焦社区一线,成立了全省首家街道就业创业帮扶平台——“和平科大乐业空间”(以下简称“乐业空间”)。
      短短半年时间里,和平街道依托“乐业空间”建设,积极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态圈,同时通过为附近居民建设开放式工位、独立办公室、产业孵化室、导师咨询室等20余个特色功能活动室,逐步构建社区“乐业”生态圈,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那么,“乐业空间”如何通过各种创新模式,来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居民们在这里又能获得怎么的就业体验和感受?7月9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万柏林区,对全省首家由社区打造的“乐业空间”进行实地探访。
      多举措增加就业岗位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愿望
      7月9日下午3时许,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线南街,距离太原科技大学步行仅需十余分钟的“乐业空间”。刚进门,一条近10米长的走廊吸引了山西晚报记者的注意,墙面上十几个醒目的大字“万柏林社区零工驿站,用心做好每一次服务工作”下面,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接待前来咨询社区零工的居民。
      “你好,请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如果是科大的学生也可以出示学生证,我这里先为您做一个免费登记,这样也方便我们为您找到合格的工作来快速匹配……”在零工驿站的吧台前,工作人员一边向居民介绍办理流程,一边认真地为其录入信息。
      穿过零工驿站,山西晚报记者顺着狭长的走廊,看到了“导师咨询室”“洽谈室”“开放服务大厅”等一间间颇有特色的功能室。
      “同学,因为您还没有毕业,如果现在找工作的话,建议可以先参加我们的培训班,不会占用您的学习时间,因为是学校与社区合作共建,所以培训的导师都是大学优秀的师资团队,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导师精英库,现在已经招募专业精英导师30余位,都是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的……”在“导师咨询室”内,就业指导师杨泽源正在认真地为前来咨询工作的太原科技大学学生杨敏进行就业前的指导,在了解到该同学还未毕业时,杨泽源首先为其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目前适合就业的项目等,并为她提供了专业且可行的就业指导方案。
      大约过了10分钟,杨敏在听完杨泽源的就业指导后,便立刻报名参加社区的就业培训班。“上了大学后,看到身边很多同学,不是早早开始准备读研究生,就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看着大家都很忙碌,我就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来这里听了指导老师的分析,瞬间感觉自己有目标了。”杨敏开心地说。
      随后,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二楼,与一楼特色功能室不同,这里一间间近50平方米宽大的办公室,是专门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的各类创业就业工作室。而其中两间面积最大的办公室,便是该社区与山西移动公司共同开展的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在这里,每一间工作室被合理划分为20余个格子间,而具体工作就是作为客服工作人员,接听拨打10086人工服务平台的电话。
      “您好,这里是10086移动人工服务平台,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手机丢了,您先别着急,我这里可以帮您申请挂失……”在靠近门口的一个格子间,居民刘静正在认真地回复用户的每一个问题。
      刘静,今年37岁,全职妈妈,是和平街道保利百合小区的业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社区内的“乐业空间”发布招聘启事,于是便抱着试试的态度登记了信息。不久后,刘静被顺利录取,并进行岗前培训。
      “从家到这里只需要步行5分钟,真没有想到,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真是太方便了,最重要的是,现在也有了同事和朋友圈子,再也不用天天围着孩子转了,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刘静开心地说。
      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慧告诉记者,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科大师生,该街道办依托“空间”建设,统筹协调区人社、科技等部门,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零工市场等平台,探索打造集信息摸排、岗位开发、就业服务等就业服务新载体,实现广大居民家门口登记、实训、就业、创业的一条龙服务。
      “成立之初,我们就是想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零工驿站等平台,探索更多就业服务新载体,并将其创新性融入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同时,通过扶持创业、引进企业入驻空间等举措,在家门口增加就业岗位,尽可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从而提升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王慧说。
      创新“公建民营”管理模式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乐业空间”除了为社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创业就业服务之外,还创新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邀请山西晋鼎华风科技有限公司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主要针对辖区内太原科技大学优秀师生团队研发的重要科技成果,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运作,最终让科技成果转变为可以服务辖区并且实现盈利的产品。
      “简单来说,我们将一部手机的设计文稿比作高校的科技成果,那么想要让这个图纸成为一部真正的手机,最终进入企业量产,让人们得以使用,这中间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对于只开展科研创新的高校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和平科大乐业空间运营总监关明明表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更好地保障这些成果可以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他们还依托“空间”建立了太原科技大学科研平台延伸基地、智研室、科技产业孵化室等多个专业工作室。
      关明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当前,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高校的科研团队,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中都存在很多困难:首先,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对解决技术难题的迫切愿望与无法支持高额的技术开发费用存在矛盾。其次,高校拥有的较强科研实力与其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之间形成巨大的差距。“总之,就是双方缺乏对接渠道,各个市场又无法找到合适的科技成果。而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两方拉到一起,为他们建立良好合作平台,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企业的众创空间、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等业务规范化科学化运作提供有力保障。”关明明说道。
      关明明这样说,也在这样做。2024年初“乐业空间”就为太原科技大学的一个科技团队研发的专利项目——“矿用填充材料技术”,提供了成果转化服务。
      “经过我们导师精英团队的专业鉴定后,确定该项目可以落地,随后,我们帮助他们联络到产业下游相关的3家企业,最终确定一家企业将该成果用于实践中……”同时关明明表示,此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换,不仅让企业的技术得到更新换代,同时,其年产值也从原来的4000万变为8000万,利润翻番。“我们的工作,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等,帮助他们双方建立连接,最终达到共赢!这也是我近半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关明明骄傲地说道。
      短短半年时间,关明明在社区街道办的支持下,依托“空间”深入挖掘科大智力科技优势,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众创空间、科大科技成果转化校外延伸基地等平台,探索打造出集信息摸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就业服务新载体。截至目前,该“空间”共吸引注册企业20余家,其中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共计36件,其中24件已经下证,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科技成果意向合同,科技成果转化共计已达成350万元。
      “我们依托‘环太原科技大学’的人才、科技优势与资源,聚焦社区一线,探索打造了全省首家街道就业创业帮扶平台——‘和平乐业空间’,经过半年努力,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未来,‘乐业空间’将积极完善平台区域担当,逐步完善‘乐业’生态圈打造,将为建设‘开放、幸福、发展’的万柏林做更多的贡献。”王慧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10期

    • 第2024-07-09期

    • 第2024-07-08期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