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入伏前夕,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市第一个风光储一体化电站——中核汇能(山西)公司阳曲风光储一体化电站,近距离感受“风光”工作者真实的日常。
阳曲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建在太原市阳曲县窑沟村外的一处山坳里。14名平均年龄30岁的工作人员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这里与风、与光为伴,书写着清洁能源的故事。
安全专责员张政伟的一天是从巡检站内所有设备的安全开始。“早!”升压站的每一组设备每天清晨都会收到张政伟的这声问候。高压开关装置、主变压器、35千伏高压开关、无功补偿装置……听声音、看参数,每个点一一确认,大约15分钟,张政伟完成巡检,再去开始其他工作。
贾凯俊与魏巍是一对工作好搭档,外出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临近中午,山西晚报记者跟随他们乘坐电站专用的工作越野车,在崎岖的山间小路攀爬颠簸大约15分钟,来到了一处光伏箱式变压器,开始对变压器进行日常检修和维护。贾俊凯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他接受了无人机作业培训,以后的工作中,他的技能指数会提高一大截。
魏巍同时也是风机专责员,针对夏季高温环境下风机的特定问题,魏巍和同事们逐一对风机主齿箱散热系统等易高温部位进行专项清理维护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建在山脊的风力发电机总高约110米,“过去检修需要徒手攀爬,上下需要40分钟。现在在免爬器的帮助下,工作过程更便捷更省力,只需要7分钟就可以‘爬’一个来回。”魏巍说道,科技已经迅速融入到新能源工作领域中。
正午时分,太阳高悬,检修员郭雪芹手持红外检测仪和搭档轩志云出发了。“检查光伏板的运行情况,必须在太原照射最强的时候,如果有异常,这个时间段更容易被发现。”郭雪芹解释道。不一会儿,光伏板上的一处耀斑就被郭雪芹捕捉到了,红外检测仪同时显示此处局部温度高达100摄氏度,“发热特别严重会形成耀斑,产生耀斑的原因是隐裂,需要记录下来进一步排查原因。”
光伏板的正面一一探测温度,背面检查电线、接线盒,不一会儿工夫,郭雪芹和轩志云已是满头大汗。这么热的天气在户外工作,为什么还要穿得这么严实,尤其是脚下这双看起来就特别厚重的靴子?原来,这身衣服是大家在岗时必须穿的工装,而这双鞋则更重要,甚至可以保命。“这是专用的劳保鞋,鞋底加厚加密可以绝缘,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只要上岗,必须穿它。”由于长期行走在山间,郭雪芹劳保鞋的鞋面都磨损破皮了。
阳曲风光储一体化电站有风机数量20台,光伏区占地面积近7000亩,分布在不同高度的38座山上,光伏场区东西跨度超过1万米,南北贯穿6000米,每位检修员平均每天需要走1万多步,多为山路,巡检难度大。
“风光储一体化电站是将新能源和储能同场一体化模块设计示范,通过功率预测、人工智能技术及先进监测控制技术,实现了风、光、储协同优化、智能高效运行,不仅提供电力,同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电站负责人李志刚介绍,该站光伏项目于2020年12月25日首次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00MW,年发电量24000万kWh,每年可节约标煤2.9万吨;风电项目于2023年6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23400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9万吨;风电储能项目于2022年9月30日开工,总容量为100MW,储能项目于2024年4月30日并网,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山西晚报记者 赵丽娜 武六红 寇宁 摄影报道
1.远离家乡,他们在这里成为最亲近的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一起向前。
2.对高压设备故障的检修需要有充足的实战经验。
3.工作人员拿着望远镜巡山,仔细查看远处的高压线。
4.穿梭在原本没有路的大山深处,颠簸的山路,更考验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开车技术。
5. 一项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带着工具继续赶往下一个工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