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关注太原市迎泽大街改造

太原市档案局和太原市档案馆主办的“太原城市记忆”展览即将开展

一张张泛黄旧照片 见证泥泞路“蝶变”第一街

  •   由太原市档案局和太原市档案馆主办的“太原城市记忆”展览即将开展,其中“迎泽大街的历史变迁”多媒体互动区将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感受这条大街的沧桑巨变。
      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市档案馆,对这条街留给人们的城市记忆进行了采访。
      城墙外的泥泞小路变成如今的宽阔大道
      太原市档案馆整理的迎泽大街变迁的历史图片中,有晚清时期的迎泽门(即大南门),有1936年迎泽门外的街市,有太原市1954年的规划图,有1961年迎泽大街平面图,还有一张又一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泽大街临街建筑图。
      指着这一张张承载着太原城市记忆的照片,太原市档案馆编研部副部长王元亮向山西晚报记者娓娓道来迎泽大街的历史变迁。他说,迎泽大街的前身,是古太原城垣南城墙外沟通承恩门、迎泽门两座城门的一条泥泞土路。这条道路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为连接太原与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东官道”和“西官道”。东官道,出首义门后逶迤向南连通榆次,岔往娘子关与子洪口;西官道,出迎泽门入南关城,经小店、徐沟直达汾州(今汾阳)、平阳(今临汾)。随着历史的演变,这条道路逐渐成为太原城外的一条交通要道,承载着城市的发展繁荣与人民的生活希望。
      民国时期,这条道路被老百姓俗称为西汽路,一直沿用到太原解放初期。在1949年太原市建成区现状图中,能清楚地看到“西汽路”字样。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市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为改变旧时街巷封闭不畅、观瞻不雅的闭塞格局,时任太原市分管城市建设工作的副市长岳维藩提出了建设迎泽大街的构想。在他的领导下,太原市第一期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1954年形成,规划中迎泽大街被定位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设计宽度为70米。
      1955年,迎泽大街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一期工程从太原城垣承恩门(也称首义门,在如今的五一广场附近)开始,经迎泽门直至西南城角汾河东坝。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这条全长5公里的宽阔路面呈现在太原人民面前。
      受街道两边建筑物影响,建成后的迎泽大街实际宽度为66米。即便如此,迎泽大街也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仅次于100米宽的北京长安街的第二大街。也因此,迎泽大街被誉为“中国第二街”“三晋第一街”。当时的迎泽大街快车道为宽28米的沥青表面处理路面,另外,两侧还各有2米宽的分隔绿化带、7米宽的慢车道和10米宽的人行道。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太原人民的勤劳智慧,更成为太原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太原市档案馆整理的1957年9月30日迎泽大街中段建成通车的俯瞰图及1961年的迎泽大街平面图上,能清楚看到并感受到迎泽大街的壮观。
      多次改造升级,如今全长达16公里
      自建成以来,迎泽大街一直是太原市的交通要道和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壮大,迎泽大街也在不断延伸和改造升级。这些在太原市档案馆整理的“迎泽大街的历史变迁”互动区都能寻到踪迹,如1975年新火车站通车典礼的现场热闹非凡,1984年迎泽大街规划平面图中的邮电大厦、唐明饭店、国际大厦、省科委大楼等65座建筑令人印象深刻。
      据介绍,1975年,随着太原火车站的正式运营,太原城就势向东拓展,迎泽大街东延势在必行。1976年,迎泽大街东延工程开工,经过为期两年的建设,从五一广场一路延伸至太原火车站,称为“迎泽东大街”,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很快,这条大街的形象与名字就出现在南来北往的信封上。
      1984年,迎泽大街中段拆除临街围墙,绿化街道环境。1986年,迎泽西大街延伸取直工程开工,到1987年形成东起迎泽桥头、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泽西大街。1996年,迎泽西大街继续西延,从下元丁字路口一直通到西山脚下的南寒广场,也就是现在的太原汽车客运西站。
      至此,全线10公里的迎泽大街在历经40载之后,全线贯通。
      进入新世纪以来,迎泽大街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迎泽大街迎来首次全线改造升级,将原有的车道扩至宽敞的双向8车道,增设公交专用道,道路绿化与单位绿化相结合,开辟街头绿地,强化街道景观,并整顿了周遭建筑,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太原道路中的永久地位,也凸显出其在省城太原的地标担当。
      改造后的迎泽大街以“复古”与“典雅”为特色,大街两边筑起棕铜色柱栏、话亭及座椅。每到夜晚来临,整个大街流光溢彩,如同一条巨龙腾飞在龙城中心。
      2021年,迎泽大街继续东延,于当年11月17日正式通车,让这条街被火车站“拦腰截断”的现象成为历史。两条463米长的通道成功下穿过太原火车站,一路攀向东山。今天的迎泽大街,长度已达16公里,成为太原市最长的城市主干道之一。
      见证城市繁华,更是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从1983年唯一一条往返太原火车站到河西的公交1路的开通,到1984年财贸大楼的改扩建,再到1997年当时全国最宽的城市城区桥梁迎泽大桥的重建,迎泽大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一”,成为太原市民心中的骄傲。迎泽大街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更是太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缩影。
      1983年7月1日,太原公交1路开通,为太原市民带来了便捷的出行体验。这条线路连接着太原火车站与河西地区,是当时唯一一条连接两地的公交线路。太原市档案馆“太原城市记忆”展览特意定制了当时1路公交车的模型和站牌,让参展的群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发生在迎泽大街上的这一重要事件。如今,随着太原公交网络的不断完善,公交1路依然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穿梭。
      1997年10月,新建的迎泽大桥通车剪彩,太原城市交通建设迈入新的阶段。这座主桥全长510米、桥面宽50米,以其双向8车道的宽阔设计,成为当时全国最宽的城市城区桥梁。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1984年迎泽大街的规划更是获得全国城建系统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和全省城市设计一等奖的荣誉,展示了太原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卓越成就。
      迎泽大街上有很多标志性的建筑物,财贸大楼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大楼于1957年建造,平面基本呈“一”字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使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从太原市档案馆整理的1961年的迎泽大街沿街主要建筑物一览表中可以看出,财贸大楼的层数是5至7层,建筑面积是19231平方米。1984年,财贸大楼进行了扩建改造,将原来的平屋顶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外形参照北京民族文化宫,使其与北京的标志性建筑遥相呼应,成为太原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如今,迎泽大街两边高楼耸立,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友谊大厦和云山饭店已不再是最高最显眼的存在,但它们依然默默地守护着这条繁华的大街。
      正在建设中的太原地铁1号线共有24个站点,贯穿太原东西,这24个站点有12个车站在迎泽大街上。随着太原地铁1号线的崭新面貌逐步展现在迎泽大街上,这条历经岁月沧桑的城市大街再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深藏在地下的铁轨必将托起沿线区域站点新的发展机遇,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向沿线居民徐徐走来。
      王元亮说,档案见证历史,传承城市精神。迎泽大街作为太原市的城市中轴线和标志性道路,承载着太原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未来希望。从一条泥泞土路到如今的“三晋第一街”,迎泽大街见证了太原城市的沧桑巨变与辉煌成就。“太原市档案局和档案馆主办的‘太原城市记忆’展览即将开展,其中就有关于‘迎泽大街的历史变迁’多媒体互动区,感兴趣的群众可前往太原市档案馆参展,具体参展时间可关注‘太原档案’微信公众号查询。”王元亮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2007年,迎泽大桥改造和滨河东路、滨河西路扩建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从而形成了太原城市交通网中的十字形核心骨架。
      
    2021年11月17日,迎泽大街东延段通车。
      
    1996年10月1日,迎泽西大街打通工程竣工通车。
      
    1997年10月,新建的迎泽大桥通车剪彩仪式。
      
    1936年的迎泽门(大南门)外街市。
      
    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太原火车站和迎泽东大街。
      
    20世纪80年代的大南门。
      
    20世纪80年代的工人文化宫。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12期

    • 第2024-07-11期

    • 第2024-07-10期

    • 第2024-07-09期

    • 第2024-07-08期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