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三伏天”的养生热闹,究竟该不该凑?

  •   “三伏天是减肥的‘黄金期’,我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蜕变!”“三伏天肯定要贴三伏贴。”“三伏天更适合祛湿,各种祛湿妙招搞起来。”“三伏天晒背的效果特别好。”……俗语说“热在三伏”,入伏,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当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临,你会“猫”在家里避暑还是以热制热?面对网络上盛传的一些三伏天养生打卡小妙招,你又会怎么选择呢?三伏天,究竟该如何养生?
      针对这些问题,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有人喜欢晒背,有人被晒晕?医生:要分人分时
      “我去年就晒过,感觉很舒服。”7月26日9时左右,省城市民刘女士在小区院子里铺好瑜伽垫就趴了下来,她是专门来晒背的。“去看过中医,说我属于湿寒体质,可以适当晒晒。”至于网上说的那些养生功效,她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应该是有一定的祛湿效果吧!”
      大学生小李刚刚种草“晒背”,但她却不是为了养生,而是为了减肥。“我看了很多视频,说三伏天晒背是祛湿的最好时机,也有人光晒背就瘦了好几斤,就想试试。”小李说,但晒了好几天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她自己分析,可能是晒的时间比较短,“每天就半个小时,时间长了就感觉浑身都在发热,有点儿受不了。”
      “我也是被种草的,想减肥,但就晒了一天。”市民张女士说。在晒背之前,她做了很多攻略:要在早上晒,时间不能太长,头不能晒,不能有风,要补充水分……尽管如此,她晒了一个多小时后准备回家时,还是出现了头晕的情况。“可能体质不适合吧。”张女士说。
      针对各个平台晒出的“高热度”分享,太原市中医院疼痛科大夫郑革平表示,在中医理论里,三伏天晒背是可以养生的,因为人的后背有不少经脉和穴位,晒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虚寒体质、寒湿内盛以及经常腹泻、手足寒凉怕冷的人群,适当晒背或有助缓解。“晒背是为了养阳,和做三伏贴、三伏灸是一个道理,能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能让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驱寒保暖。”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晒背,晒背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适合,比如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四肢寒凉怕冷、月经期间怕冷体虚的人,老年人、肝气郁结的人群;有的人不适合,比如火气旺盛的人等。“还有一些对紫外线过敏者、服用易发生光毒反应药物的人群要避免日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也不适合晒背。”郑革平说。
      另外,晒背是有不少讲究的,不能盲目跟风,否则还会有晒伤等风险。“有的人觉得晒太阳比较好,但又不想趴在那里,就选择坐在那里晒,反正同样是‘养阳’,但阳光晒到脸部,晒黑了不说,还有可能中暑。”郑革平说,这就属于“晒”得不对,不仅不能养生,还会伤皮肤伤身体。要知道,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很大,晒背的最佳时间段是每天9时到10时,这个时间段的太阳没那么毒辣,比较适合去户外晒背。同时,晒背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天不超过30分钟比较好,每周建议晒三次,可以隔一天晒一次。
      五禽戏、八段锦是为了强身健体?医生:运动要适量
      “打开短视频就是让人打八段锦的。”“现在一说保健操,就是八段锦,网上的视频可多呢!”“八段锦是能强身健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呢?”“前两天看到一个小孩子跟着自己的爷爷做八段锦,当时就想,这也行?”“还有五禽戏,说是和八段锦一样的功效,真的吗?”……
      八段锦和五禽戏究竟是什么?它真的适合全民一起“动”吗?
      据了解,八段锦大致在唐宋之交开始流传于世,两宋时期出现坐式与立式,元明以降快速发展普及。而当前被社会大众广泛习练的八段锦,则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在传统立式八段锦基础上编创的“健身气功·八段锦”。而五禽戏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是一套以动为主的导引术,动作为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形象:“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就是把不同的单一的动作编成循环式的练习形式。两者都旨在调和身体、呼吸与心灵。
      “我觉得挺好的。”在迎泽公园里,太原市民张先生刚刚带头做完了一整套的八段锦,和他一起的,还有十多位不同年龄的养生爱好者。作为这群人的“老师”,张先生是从两年前开始练八段锦的。“当时因为身体原因,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护士每天都会引导病房的人一起做,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而在出院以后,他就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后来,因为觉得在家锻炼“空气不好”,就把场地搬到了公园。没想到,跟着练的人慢慢就多了起来。“我觉得这个不光适合老年人,对上班族也挺好,强度不大,还能强身健体。”至于五禽戏,张先生并不了解,但他认为对于想要通过简单运动来养生的初学者来说,八段锦可能更容易上手,因为它的动作相对固定且简单。
      “我觉得适不适合练习八段锦和五禽戏,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来决定。”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燕清主任表示,“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合适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另外,针对网上有不少健身博主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中减脂减重的最好时机,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运动事半功倍的情况,郑革平指出,运动虽好但高温天还是要量力而为:“本身身体素质较好或有运动基础的人可以适当在‘三伏天’加强锻炼,但平日总待在空调房,对高温适应性不强,或是身体代谢、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不适合在‘三伏天’加大运动量”。
      同时,大量出汗还可能出现电解质失衡。而且,普通人在运动中不必追求大汗淋漓,即使想要运动也建议在温度适宜的室内做一些在自身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运动。
      三伏贴是治病“神药”?医生:不是人人都能贴
      每年“三伏”的时候,身边都有好多人去贴三伏贴,甚至还有一些小孩。难道三伏贴是包治百病吗?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贴?
      陈燕清介绍,三伏贴是一种冬病夏治的疗法,具体就是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在有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上,贴敷药性辛温走窜的中药,治疗中医院证属于寒性、虚性的疾病,比如鼻炎、哮喘、咳嗽、颈椎病、腰椎病、寒腿等疾病。药物通过穴位透达脏腑,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三伏天时,贴阳经、用热药,激发阳气,治疗寒性、虚性质病。治病起效的因素有三方面:时间、经络、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小,还可以避免吃药打针的痛苦,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伏贴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也有几类人不宜使用。“比如孕妇、疾病发作期和糖尿病患者。”陈燕清解释说,像她之前出门诊,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来预约三伏贴,“本来这个孩子的体质非常适合贴敷,但是孩子那段时间刚好感冒了,而且属于风热感冒,就不适合贴敷了。”另外,如果是瘢痕体质,或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都是禁用三伏贴的。而两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贴敷,这是因为太小的孩子口齿不清,不能正确表达身体不适症状,所以也不适合贴敷。
      至于三伏贴的起效时间,因为它也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只会慢慢地起效,所以大多数人贴过之后不会立马有感觉,时间久了慢慢地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喝绿豆汤拉肚子?医生:可以试试三豆汤
      “天热的时候,好多人喝绿豆汤解暑,但我每次一喝就拉肚子,这是正常的吗?”这应该也是不少人在喝绿豆汤时会产生的疑惑吧?对此,郑革平表示,如果这个人体质是一种平和的体质,天气热了,喝点绿豆是可以解暑,但如果这个人平时身体比较虚弱或者是一种虚寒的体质,脾胃虚寒受凉之后容易拉肚子,就不建议他喝太多的绿豆水,因为绿豆是凉性的,会加重脾胃的虚寒。
      那喝点儿什么既能解暑祛湿,又不至于太过寒凉呢?他向大家推荐一款非常适合伏天饮用的解暑佳品——三豆汤。三豆汤是由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种豆类组成,鉴于绿豆与赤小豆具有性凉的特性,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而言,频繁摄入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受损。然而,通过添加具有健脾补肾功效的黑豆,可有效中和红豆、绿豆的凉性,从而使得三豆汤更适宜广大人群饮用。
      此外,除了三豆汤,在炎热的伏天中,人们还可以选择饮用一些清凉解暑的饮品,如菊花茶、荷叶茶等。这些饮品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具备提神醒脑的作用,有助于人们度过酷热的夏季。
      五花八门的祛湿法靠谱吗?医生:原因不同,对策不同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极易被湿邪侵袭,因此很多人都忙着祛湿。有人天天煮生姜水,有人跟风买红豆薏米粉。造成“湿”的原因有哪些?所有人都要祛湿吗?
      “其实导致湿邪的原因不同,所以对策也不同。”陈燕清说。湿是中医说的六邪中的一种,六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中医学认为湿气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是人体感受外环境中的湿邪而生湿,汗出当风、中暑及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如浴池搓澡工、井下工作人员)可能会感受一些湿邪、寒邪、热邪、暑邪等,这些是外湿。湿气很少单独存在,一般会与寒、热等邪气共同存在。“还有一种是内湿,大多数城市人生活、工作条件较好,经常会接触到肥甘厚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极易产生内湿,如长期吃肉,进食含油量较大的食物,偏爱甜食、饮料、小零食等,由此产生的湿气属于内湿中的实邪,结合体质属热的人,就会产生湿热,遇上体质属寒的人则会产生寒湿。”她说,而产生内湿的原因还有一个是脾虚,中医学认为“脾虚则湿盛”,因为脾脏的功能之一是主运化水湿,脾脏能运化水湿,使水液运化正常不停滞于体内。脾虚则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停滞于体内就会形成湿气。
      另外,许多疾病也能导致脾虚,使体内湿邪不化,如肝郁情志不调会造成脾虚;长期郁闷的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木克脾土”,久而久之也会使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障碍;性格比较内向或急躁的人肝气容易不舒,长期如此也会脾虚。
      “在祛湿之前一定要找到造成湿邪缠身的原因,对症治疗才能起到祛湿的效果。”陈燕清表示,先辨清自身的湿气是内湿还是外湿,属于湿热还是寒湿。如果是因为外湿,像工作环境等,就要避开潮湿的环境。如果是内湿,看是属于实症还是虚症,实症可能与饮食有关,需忌食肥甘厚腻少吃甜食、少喝饮料,饮食要清淡。虚症如脾虚,就要健脾,山药、莲子都是不错的健脾食物,通过健脾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能帮助祛湿。此外,薏苡仁、玉米须也可以祛湿,可以酌情选用。
      至于祛湿的方法,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及情志调节来实现。“祛湿不能短期见效,要长期坚持治疗调理。”陈燕清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