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中国行

文旅创新好点子,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子”

  •   编前语
      依托自然条件,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纽带,晋中市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在全境遍地开花。山西晚报记者记录下该市各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集成餐饮、艺术、娱乐等多重业态的可喜场面。
      1 和顺南天池村:有“里”有“面”升颜值“爱情”为媒布产业
      群山环抱、空气清新,亭廊石屋、小径通幽,夏日的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宛如镶嵌在太行山中的一颗“明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里温度适宜、环境优美,是人们避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天池村作为“中国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文化之乡”,是和顺县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六美四宜、城乡共建”行动中重点突出打造的5个精品示范村之一,也是该县“牛郎织女文化园”核心村。
      今年以来,该村围绕和顺县委“11551”战略部署和“两区两线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浪漫爱情文化为魂,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并积极构建“一引领双联动三机制四产业”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好山好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来到南天池村,踏着青石板路往村里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花草点缀其间,美丽、精致而又浪漫的小山村,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不禁放慢脚步,沉醉其中。
      南天池村围绕“干净、整洁、宜居”目标,“点线面”多维发力,聚焦村庄内外的沟渠河道、村庄巷道、房前屋后等场所、卫生死角进行“清脏”“治乱”“拆违”。村民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坚持垃圾定点投放、集中处理,街巷卫生明显改善,村内环境面貌持续提升。该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文明实践新阵地,“一盘棋”推进和美村庄建设“有里有面”“优颜优质”。
      同时,该村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争取资金1520万元打造牛郎织女文创园核心景区,新建牛郎街、织女街、邻里集市、亲子乐园、连理院等,并将国家级非遗“牛郎织女文化传说”与“喜文化”“喜生活”“喜生态”“喜文明”“喜产品”进行融合发展,全面唱响“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品牌。
      南天池村紧紧围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成功打造“围炉夜话”“太行民宿”等7个营收点,新建“农耕文化体验区”,形成以文为核心、以农为基础、以旅为主导、以康养为特色的“四产”大文旅发展局面,杠杆式撬动集体经济和村民致富两篇“大文章”。
      为了用好外力、激发内力,用好能人、带动闲人,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该村建立集体和群众利益共同体,统一管理运营民宿、农家乐和游乐设施,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环境美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如今的南天池村,一街一巷,一景一韵,一个有山有水、有景有色的和美乡村呈现在世人面前。
      
    2 左权天门村:山间吹来艺术风 砖雕添彩焕生机
      “一方青砖里不仅藏着广阔乾坤,还留存着千年古韵。同学们,快来看这些砖雕作品,这可是山西民间艺术宝库里的瑰宝……”近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梁晨带着学生走进左权县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老井片区,在位于该县拐儿镇天门村的砖雕文化艺术馆为学生讲解晋派砖雕技艺。
      “这是我第三次来天门村,每次来都感觉很亲切,还能找到很多艺术灵感。”每次参观砖雕文化艺术馆,梁晨都会被这些精雕细琢的匠心工艺所吸引,此次,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前来打卡,“希望孩子们能从精美的砖雕作品里,感受晋商故里的辉煌历史与文化底蕴,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跟随梁晨的脚步,徜徉在砖雕文化艺术馆中,俯仰之间,处处可见巧夺天工的砖雕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行至馆内的砖雕艺术长廊和砖雕展示墙,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从门楣到照壁,每一件砖雕作品都独一无二,形象直观地再现了红色沃土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不仅有精美的砖雕作品让人流连忘返,更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心旷神怡。每一个参观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艺术灵感。
      砖雕文化艺术馆是天门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写生基地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砖雕文化艺术馆项目负责人闫尧林介绍,艺术馆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非遗厅、报告厅、展示舞台、文化厅、研学广场等部分组成,馆内一共设有明清砖雕文化、现代砖雕文化、艺术砖雕文化3个主题,是华北地区第一家展示砖雕技艺的非遗展示馆。
      “项目从去年9月份开始动工,目前已基本修建完成,前来参观的学生、游人络绎不绝。”天门村党支部书记郭亚军介绍,艺术馆将砖雕与现存建筑进行结合改造,并融合左权县传统文化元素,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砖雕艺术写生基地。艺术馆积极与各高校师生开展研学合作,配套砖雕体验研学课程,为更多写生爱好者提供不限于山水的创作灵感。同时,艺术馆还开设了砖雕课程,招录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学习砖雕技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郭亚军说,目前村里正在进行上下水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与此同时,陈硕石艺术馆建设也进入收尾阶段,馆内集中展示左权县著名艺术家陈硕石先生的书画作品60余件,藏品200多件,为乡村增添艺术气息。
      艺术的加持让天门村焕发出新的生机,越来越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前来打卡、创作。文旅融合发展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村民或经营民宿,或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村民郭玉花在村里开了一家门市部,她对未来充满期待:“村里环境好了,来研学、写生的人多了,还愁没生意吗?我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3 寿阳段廷村:打造露营新“爆点”催生致富好“钱景”
      与自然为邻,在星空下来一场露营烧烤;与亲友相约,体验农事采摘的乐趣……盛夏时节,位于潇河沿线的寿阳县西洛镇段廷村,群山披绿,小溪潺潺,彩色风车、卡通秋千别具一格,草原烤全羊令人垂涎,亲子摸鱼戏水欢乐多多。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美食、新奇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前来度假避暑露营的游客。
      “城市里待久了,就喜欢在山水间寻找心中的那份宁静和惬意。放假了,我们专程从太原来到段廷村,体验这里原生态的乡村美景,古朴又有诗意,置身其中,凉爽惬意,孩子也非常喜欢这里。”游客张晓玉在帐篷里听着音乐。帐篷外,她的丈夫坐在炉边烧烤,孩子在浅水处嬉戏……一幕美好的人间烟火景象。
      一半是山野自然,一半是烟火日常。今年以来,段廷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梯次发展体系,依托潇河岸边烧烤部落知名度,乘势而上,聚焦“三新”,打造潇河岸边系列活动。段廷村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增加了“又见傩舞”民俗表演、稻田音乐节、休闲智力游戏邀请赛、特色美食展示等现代旅游体验项目,着力构建农文旅多元优质产品供给体系,促进文旅消费升级迭代,全力打造旅游经济“爆点”。
      “管理上,我们聘请当地村民,带动当地就业,并且定期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潇河岸边烧烤部落负责人药旭明介绍,今年5月,潇河岸边烧烤部落开业后,一直深受游客追捧,“每逢周末,基本爆满,运营情况良好,到了暑假还得提前预约才有位置。”
      潇河岸边烧烤部落的火热,是段廷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成为打卡地的还有段廷村水稻试验示范园区的大片稻田。放眼望去,稻浪翻滚,非常治愈,满满的夏日氛围感。
      该示范园区不仅专注于水稻的优质种植,更在生态养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园区内,稻蟹共生系统得到完美展现,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实现了原生态大米、螃蟹的和谐共生,既保证了水稻的绿色生态,又提升了水产品的品质与产量。“预计在中秋节前后,这些原生态的稻田蟹和小龙虾将大量上市,为市民的餐桌增添一道别样风味。”段廷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介绍,北方小村产出了稻田蟹和小龙虾,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赵继斌表示,在示范园区打工的村民平均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以前种地靠经验、靠天,现在种地靠智慧农业;以前就想着怎么打更多粮,现在想的是怎么把稻子种得更好;以前卖粮看买家意愿,现在还没等种植,销售订单就签好了。”站在稻田前,赵继斌满脸欢喜。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李娟 闫淑娟 武玲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