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24年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报道

永祥和:不服老 还挺潮

  •   引言
      随着直播带货的盛行,一款历史悠久的山西特产美食频频引发关注,它就是闻喜煮饼,而被多家直播平台连续推荐的往往是“永祥和”。
      今年第三批中华老字号正式认定382个品牌为中华老字号。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品牌“永祥和”榜上有名。
      煮饼,它的制作工艺不是煮,它的形状和味道也不是通常意义的饼。为何得名“煮饼”?“永祥和”的煮饼为何备受青睐?
      这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老字号,也是一个紧跟市场变化、擦亮品牌,拓开创新之路的故事。

      煮饼,那是一个精致而美好的记忆
      晋南人把油炸制作食物的工艺,也叫做煮,比如煮油饼、煮麻花。这种叫法起源于何时、出于何种原因,已经无从考究,外来人不能理解,所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分析,河东大地物产丰饶,食用油历来不缺乏,所以油可以当水来使。
      煮饼,实际就是油炸的。
      而中国历史上的饼,既有圆盘状的,也有丸状的。闻喜煮饼的名称正是保留了古韵,也是其历史悠久的一个标签。
      煮饼好吃,首先在于材料丰富,还来之于讲究的工艺。
      首先制作饼瓤,将面粉上笼蒸熟,晾干,搓碎,再掺入饴糖、蜂蜜、香油、红糖、少许清水、苏打粉及生面粉,将上述原料搓揉成面团、包馅。
      接下来油煮。锅上火加入香油,油热后手揪面剂,揉成鸽蛋大的圆球,放铁丝笊篱内在水里蘸一下,沥干水分,投入油锅中,中火炸3分钟左右,待其外皮呈枣红色时捞出。
      第三步滚汁。另起瓢、上火,放入蜂蜜、白糖、饴糖熬制,待能拉起长丝则蜜汁熬成。将炸好的煮饼浸入蜜汁,然后捞出放入熟芝麻仁中翻滚,待芝麻仁粘匀,香甜可口,酥沙不腻的煮饼即成。
      闻喜煮饼可不是小众食品,而是曾经流传甚广,深得大众喜爱。有三件事可佐证。
      第一件事是,闻喜煮饼是有典可查的皇家贡品,且由康熙皇帝赐名。
      第二个佐证是,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孤独者》一文中写下:“我提着两包闻喜煮饼去看友人魏连殳……”由此可见闻喜煮饼声名远播,店铺售卖广远。
      还有在抗美援朝期间,山西籍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与闻喜县委副书记带着20000包闻喜煮饼,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成为最可爱的人的美食,可见贵重。
      研究者称,闻喜煮饼起源于汉代,闻名于明,盛名于清。
      据《山西资料汇编》记载,清嘉庆至抗日战争前夕,闻喜煮饼远销到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那时晋南各县和大集镇,凡经营杂货、食品、粮油的大小商店,差不多门前都悬挂“闻喜煮饼”的招牌,其中虽有并非闻喜人加工生产的,但也说明了闻喜煮饼久负盛名的气势。
      传承和创新,“永祥和”的品牌故事
      “永祥和”字号起始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历经永祥和店、合记诚意祥店、双盛合记诚意祥店、闻喜县国营副食厂、永祥和厂、祥运公司、闻喜县永祥和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8个阶段,历时近二百年。
      “大小均匀蛋圆形,有馅不漏包心中,外酥皮紧内松软,掰开拉丝松柏香。”这是闻喜煮饼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永祥和公司董事长胡文玲介绍说,煮饼制作工艺流程多且精细,如今虽然已经工业化生产,但仍严格遵循传统工序。
      胡文玲作为闻喜煮饼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支脉传承人,开启的是一场艰难的创业之旅,是一条通过保护老字号的闻喜煮饼品牌复兴之路。
      “老字号产品,首先要保证质量稳定。”胡文玲对煮饼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一次次设计、一遍遍修改、反反复复实验……从2003年创业起始,胡文玲搜集资料,全面了解闻喜煮饼的背景,查阅了《闻喜县志》《晋商史料全览》《山西资料汇编》等书籍,走访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深入制作煮饼的大小作坊,实地学习观摩。
      “老字号的立身之本仍应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童叟无欺的诚信品质以及过硬扎实的产品质量。”胡文玲说。
      老字号、老品牌的产品,为了适应市场,抓住消费人群,有继承还得有创新。
      永祥和将“尖底圆口油锅”改为“平底牛槽油锅”;在传统蜜汁调馅的基础上,研制了红豆、绿豆、蓝莓、山楂等口味,采用了氮气独立包装,研发生产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无蔗糖、非油炸、零添加、易消化”闻喜煮饼新产品。
      近年来,永祥和在包装设计上增加了富有时尚气息、潮范儿十足的图案,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
      永祥和公司积极融合现代糕点加工技术,申请了21项创新专利并广泛应用于闻喜煮饼生产,研发应用开创闻喜煮饼机械化生产先河的多功能自动化烘焙糕品流水线,如今的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尽管现在天气很热,但是我们各地的需求还很旺盛,每天我们的生产量在2万斤左右。”胡文玲说。
      继承传统加致力创新,让永祥和收获了赞誉。
      2009年,永祥和闻喜煮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中,老字号“永祥和”煮饼端上了联合国餐桌,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好评。
      2019年,“永祥和”被评定为首批三晋老字号;2022年,“永祥和”商标入选山西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2024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近年来,永祥和闻喜煮饼先后被山西省食品工业办评为“放心食品”,被省商务厅等12个厅局联合评为“山西十大特色名点”。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单位,入选“山西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擦亮品牌,借力网络,讲出煮饼好故事
      为扩大品牌影响力,传播品牌文化、讲好闻喜煮饼故事,永祥和正在筹建闻喜煮饼非物质文化产业园,编写戏曲节目,宣传煮饼文化;建设产、学、研基地,集旅游、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传统食品制作基地;筹建“闻喜煮饼”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
      除了讲故事,还需品种的多样性。“保证品质、面向大众,让招牌亮起来。”胡文玲说,“我们现在除了做煮饼,还有闻喜花馍,借助闻喜优质的小麦产区,我们正在努力研制更多的面食产品。”
      让网络助力品牌传播,也是永祥和正在做的努力。
      现在盛行的短视频平台,搜索“永祥和”可以看到接连不断的介绍、店铺售卖、线上直播。尤其是和“与辉同行”平台的合作,更是让“永祥和”赢得了更多的传播和销量。
      永祥和公司也有自己的线上直播,胡文玲经常和员工一起开展在网上介绍产品、讲解煮饼文化,在镜头前给大家展示煮饼的制作工艺。
      “每两天直播1次,每次2个小时。”全面负责线上销售的景娇说,“很多在外地的晋南人都会在网上订购,送给亲朋好友。”
      “老字号企业必须转变思路,顺应时代潮流,开拓网上销售和传播。”胡文玲说,“我们计划编写一些有关闻喜煮饼的戏曲节目和一些短视频,用来宣传咱们闻喜煮饼的文化。也在这个文化研究基础上准备重建闻喜煮饼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咱们的传统文化,体验咱们非遗的魅力。我们不仅要将这种传统文化延续下去,还要发展出新的民俗、新的产品、新的潮流。”

    山西晚报记者 胡增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