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风》之探求——一位出版人对《诗经·风》的新译新说

歌颂母爱大义的《凯风》

  [新译]
  南来暖风风飘飘,催长枣树嫩幼苗。
  儿像小树暖风长,茁壮全靠娘辛劳。
  南来暖风风习习,枣树长成有劲力。
  枉费娘亲多照护,儿子只叹无出息。
  地底泉水清又凉,清凉滋润全城邦。
  此城有户七个子,成才母爱恩情长。
  黄雀婉啭日夜鸣,啼啭都是颂母音。
  七个儿子成人了,其谁酬得慈母心?
  [新说]
  《凯风》,题义为欢乐、暖和之风,是《诗经·风·邶风》里歌颂母爱的诗。其魅力在于朴素、真诚和大爱的抒写,还在于它留有极大的解读和诠释、发挥的空间;其文学寿命延宕了三千年,艺术感染力今日依然犹存。
  暖风习习、泉水清冽、黄雀啼鸣,都是母爱的情致;成长的嫩苗、众多儿子的成长,都是母亲含辛茹苦、心血浇灌的证明。所有比喻、烘托和叙述,都聚焦到母亲圣善的丰功伟绩。
  儿子们感叹“我无令人”(儿子只叹无出息),并非真的儿子们就没有什么作为和出息,谦词是也。在母亲一生的辛劳和奉献面前,儿子获得再多再高的成就,再多的别人称颂的荣誉,比起母爱,也微不足道,何敢炫示。儿子们自愧“莫慰母心”(其谁酬得慈母心),也是谦词。并非儿子们不孝顺、不懂慰藉,辜负了慈母之爱。普天下母爱巨大,重如泰山。母爱之大爱贯穿大半生直至终老,何尝期望索取子女报答,子女又何以能够酬报得了大恩?“凯风自南”,暖风和煦,母子情长,人伦情理绵绵,人生哲理深深,都在这两句儿子们感慨喟叹之中。
  “黄雀婉啭日夜鸣,啼啭都是颂母音。”慈母,永远是儿女们自省自励的动力,母爱也如是成了永远讴歌的题材,也是文学反映人生的永恒命题。
  《凯风》之后,不知有多少母爱题材的诗歌接踵。“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这类好诗金句。
  此诗的“棘心”,原指某种酸枣木特别硬,难以长大,以此体现慈母悉心扶植抚养爱儿专注之情。如“凯风何故棘心吹,不语停针添线迟”“应将嬴女乘鸾扇,更助南风长棘心”,都如此。此“棘心”经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创造性的解读和点化,将母爱之情转化为挚爱、思念母亲之情,创作了一首著名的爱国诗。
  1925年,闻一多在国外留学,当时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大连等七个地方还处于被列强割让或租借之中。他以祖国比喻母亲,以此七处领土比喻儿子,将母亲思念儿子、儿子思念母亲之情,比喻为盼望回归之情,以七个地名为分题,写了七首爱国诗,其中《七子之歌·澳门》是这样写的:
  “你可知‘妈港’(澳门英文名Maco)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据此词所谱的歌曲,1999年12月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以骄傲自豪的音调响遍中华大地,传遍了世界。这是闻一多深沉的中国心之体现,也是他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经·凯风》真谛的表达,同时也足以证明了《凯风》强劲的艺术生命活力。

宋安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