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甲、乙、丙、丁、戊肝,你分得清吗?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被称为“生命之塔”。刚刚过去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肝炎”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又有多少人能分清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呢?要预防肝炎,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近日,就这些问题,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A 宣传活动现场 对“肝炎”的担忧有不少
  7月27日上午,由山西省疾控局、太原市卫健委主办,山西省疾控中心、太原市疾控中心、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承办的山西省2024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
  活动现场,几乎每个展位前都站满了人,有人咨询相关疾病的诊治,有人拿着工作人员发放的有关肝炎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在认真阅读。
  “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担心孩子会不会被遗传。”说话的是省城市民小张,已经怀孕34周了,眼看着孩子就要出生了,她十分担心孩子会不会遗传到乙肝。她回忆,自己应该是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打耳洞被传染上的,但因为身体一直没什么不舒服,也就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直到怀孕后。“医生说乙肝的传播途径很大一部分是母婴传播,虽然孩子刚生下来就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阻断,但我还是比较担心,想问问还有哪些能做的。”
  “所有的病毒性肝炎都会传染吗?”“甲肝、乙肝听说的不少,也知道肝炎患者不注意会变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但丁肝、戊肝好像没听说过。”“是不是这几种肝炎都有疫苗?”“哪些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对于大家的不同疑问,来自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由感染及免疫性肝病一、二科医师团队组成的义诊队伍也都耐心做了解答。
  
B 病毒性肝炎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及肾病肝病科主任郭小青介绍,人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一般指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和戊五种亚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从临床症状来看,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郭小青说,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纹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在这几种病毒性肝炎中,乙肝是大家最熟悉的。乙肝可能引起一系列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形成肝硬化,将严重损害整个肝脏功能。此外,乙肝也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需要被普及的是,乙肝除了对肝脏本身的损害外,还可能对身体其他的一些器官造成损害。例如,乙肝病毒可以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其他的器官,可能会引起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肾小球肾炎、多发性神经炎等肝脏以外一些器官的损害。”郭小青说。同时,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可能会引起整个免疫功能下降,容易造成其他细菌、其他病毒的感染。“怀疑得了乙肝,首先要去专科门诊,也就是肝病专科门诊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C 甲肝和戊肝 重在预防
  在这几种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也就是说食用或者饮用了被病毒沾染的食物或饮水,就可能感染肝炎,“比如在外就餐,或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时。”郭小青说。这两种病毒性肝炎的消除,重在预防。因此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要注意饮食卫生,毛蚶、牡蛎等贝类食物和猪肉及动物内脏一定要做熟再吃,生食瓜果等一定要先清洗干净,使用刀具、案板等厨具时要生熟分开。
  目前,我国已经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近年来甲肝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目前在临床上看到的大多是成人甲肝的散发病例。而为了预防成人的甲肝感染,《成人甲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指出,无甲肝病史和甲肝疫苗接种史的18岁以上成人建议接种甲肝疫苗。对于易感染甲肝人员(如污水处理工作人员等)、感染甲肝后容易造成传播的人员(如食品生产加工者等)和感染甲肝后容易发展为重症者(如免疫力低下者、有基础肝病者等),建议做甲肝抗体检测后酌情接种甲肝疫苗。
  虽然我国已有戊肝疫苗,但戊肝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呈上升趋势。“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一般急性起病,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可痊愈。”郭小青介绍说,但一部分老年患者、孕妇或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有发生肝衰竭的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建议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工作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危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D 静悄悄伤肝的丙肝 暂时还没有疫苗
  随着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我国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肝炎,丙肝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很容易被治愈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基本是“发现一个就能治愈一个”,但鉴于未被发现的患者还有很多,因此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郭小青介绍,丙肝在很多患者间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是因为很多患者在被感染后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甚至转氨酶都可能是正常的,但丙肝病毒却在悄悄地损伤肝脏。为此,专家们呼吁,丙肝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做丙肝抗体筛查。一旦确诊就及时治疗,以免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于丙肝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曾经感染的患者在疾病痊愈后也不会对丙肝病毒产生抵抗力,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来预防丙肝。”郭小青说。比如: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E 消灭了乙肝 丁肝也会被消除
  郭小青介绍,丁型肝炎病毒需要和乙型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同时存在才能完成其复制周期,因此没有乙肝一般也就不会感染丁肝。但乙肝患者如果同时感染了丁肝,往往病情会发展更快,还会导致抗病毒治疗疗效不佳。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于丁肝都没有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大部分专家认为,随着乙肝的消除,丁肝也自然会被消除。“乙肝患者如果不知晓自己是否合并了丁肝,建议复查乙肝的时候加做一项丁肝筛查,以便后续采取针对乙肝和丁肝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关数据显示,乙肝在我国仍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肝炎类型。不过,随着临床诊疗的进步,乙肝患者只要及时治疗、定期检查,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也不会因为乙肝而影响寿命。“减少乙肝危害的重要前提是乙肝患者自己要知道自身的乙肝感染情况,方法很简单,去医院做一个乙肝筛查即可。”郭小青说。而对于已经确诊乙肝的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以达到防止肝炎发作、控制肝病进展的目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对此,郭小青表示,在多年以前,很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会被告知“不需要治疗”,但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只是单纯“携带”乙肝病毒,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建议这类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各项指标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治不好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郭小青说。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虽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部分乙肝患者能够实现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因此,乙肝患者一定要树立信心、定期检查、科学治疗。
  在预防上,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有效降低了乙肝感染的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曾介绍,2020年我国16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5.86%,1-4岁儿童乙肝流行率降低到0.3%……这说明我国的肝炎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F 诊断率和治疗率有待提高 建议患者规范治疗
  在2024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编写的《中国肝炎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率、治疗率有待提高,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及肝癌疾病负担依然沉重。超过70%的肝硬化、超过80%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有关。每年肝癌死亡病例30多万人,超过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0%。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要实现2030年消除肝炎病毒目标,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慢性肝病三步曲是必须重视的“拦路虎”。
  同时,《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建议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对于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只要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或年龄>30岁均建议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情况下,成年人一生至少做一次乙肝筛查。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出来的肝病”也越来越多,对此,郭小青表示,现在很多人没有办法控制饮食和管理体重,因此摄入很多高油炸的食物,导致血脂很高、血糖很高,随后出现代谢各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就是脂肪肝,“这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吃出来的肝病。”而对于药物类肝病,她建议大众规律体检,才能在早期发现肝功异常,进行保肝干预,从而有效避免进展为肝炎。
  对于已经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建议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郭小青强调说。
  链接
  乙肝的4大误区
  1.乙肝病毒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乙肝病毒有血液、母婴和性三中传播途径,日常生活里的一起用餐、工作、拥抱等行为并不会传播肝炎病毒。
  2.乙肝会遗传,不能结婚生小孩?
  目前乙肝有很好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让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并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结婚、生育。
  3.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大、小三阳只反映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好坏之说。
  4.得了乙肝等于得了肝癌?
  乙肝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最后成为肝癌。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成肝癌,在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3%-6%恶变为肝癌。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