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到明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8月6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继平,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双喜,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潘俊刚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继平表示,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是指导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央《意见》印发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省生态环境厅深刻领会中央《意见》精髓实质,充分衔接重要政策法规、重大规划、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精细化管控,聚焦筑牢华北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山西等目标任务,牵头开展《意见》起草工作。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我省《意见》。
  生态环境分区监控已经取得成果
  《意见》明确,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高效完备、精准科学、运行顺畅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山西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三方面重点任务。
  强化源头预防,完善全域覆盖分区管控体系。一方面编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明确编制主体、发布实施及更新调整等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实施生态环境差异化管理,根据三类管控单元不同特点,提出“一单元一清单”环境管理要求。优先保护单元以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减少开发建设活动;重点管控单元以人口密集区、工业聚集区为主,需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一般管控单元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般要求。
  支持绿色转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服务重大生产力布局,结合现有政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实施提出相关要求。二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出科学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招商引资科学决策,指导项目合理选址选线。
  精准科学施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围绕筑牢华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提出加快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相关措施。二是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加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要素管理的统筹,提出系统推动汾河、桑干河等重点流域管控措施。三是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强化区域协同治理,提出一体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相关措施。四是加强政策联动,提出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衔接等具体要求。
  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监控已经取得成果,张继平表示,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起步于2018年,经过6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全省共划定1599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40个,面积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1%;重点管控单元646个,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比22.33%;一般管控单元113个,面积6.87万平方公里,占比43.86%。省市两级根据1599个环境管控单元特征,制定差异化准入清单上万条。2022年,山西省分区管控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平台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三晋通APP等,面向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成果展示、查询、智能研判等功能。目前,平台注册用户2300余个,访问次数近6万次,智能研判分析9000余次,导出研判报告8800余份,得到了企业、技术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广泛赞誉。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扎实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双喜表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控钢铁、焦化、水泥、有色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推动传统行业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印发实施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设21条,加快提高通航研发制造水平,引进一批光伏产业链国内龙头企业,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远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同市被列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全省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扎实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以上。大力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上半年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8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着力提升电力外送基地优势,上半年全省外送电规模达746.6亿千瓦时,增长2.1%。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速发展,截至6月底装机规模达6448.9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47.2%。垣曲二期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全省建成新型储能项目23个,规模90.5万千瓦。
  加强能源节约高效利用,落实非化石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管理,实施能耗强度年度目标弹性管理,切实增强省级用能调控,“十四五”前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全国前列。坚决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有序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太原、大同、晋中、长治、晋城、临汾6市获批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是全国入选城市最多的4个省份之一。

山西晚报记者 宋俊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5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