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直通车

立秋“唤”来降雨“浇灭”35℃高温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洲芬)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了。8月7日,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一场大范围降雨将于6日晚“乘秋而来”,凉爽天气也将“随雨而至”,全省气温被雨水牵制,各地最高气温稳定在30℃左右。
  据山西省气象台消息,受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预计未来三天全省多对流性降水天气。具体预报为,6日夜间,全省晴天转多云,有分散性的阵雨或雷阵雨,忻州、吕梁、临汾、阳泉、晋中东山等地的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7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多云间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中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吕梁、临汾、太原、长治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8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多云转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北中部部分和南部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忻州西部、吕梁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据介绍,从7日开始,全省雨水势力发展壮大,局部地区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同时,各地最高气温从35℃或以上稳定在30℃左右。
  链接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8月7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公众应如何养生保健?怎样科学健康度过季节交替,特别是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过敏?中老年人如何加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立秋时节要注意凉风影响,还要继续防暑祛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时期预防感冒要兼顾祛湿和驱寒。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可多吃百合、梨、银耳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若出现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症状,按揉列缺穴,可起到宣肺解表、温经通络作用。
  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俗称“秋老虎”,人们容易出现四肢乏力等症状,对此,专家表示,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炎热,出现上述症状很可能是湿气困脾的表现。宜通过食养结合的方法进行调养,可以煮药膳粥,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在粥里面适量加入莲子、山药、薏米、茯苓等。
  在夏秋交替时节,易引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在发布会上建议,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疫苗等,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能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和重症发生风险。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流涕、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尽量居家休息,视情况及时就医。
  针对季节交替预防过敏问题,专家特别提醒,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应尽量避免接触;保持室内清洁,特别是卧室、客厅等易积聚灰尘和过敏原的地方;秋季是海鲜等食物的丰收季节,但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过敏史和症状表现。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慌、四肢麻木等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在发布会上提醒,立秋之后,中老年人血压波动可能会更大。心血管病患者要更加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控制,及时到医院复查,遵医嘱规律用药,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不吸烟、限制喝酒、不久坐等。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5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