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频道

双重缅怀跨越时空 再造经典感动新疆

顶酷暑 山西话剧《新报童》文化援疆

  •   8月5日,新疆昌吉,气温高达38摄氏度,和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夜晚的昌吉学院。700多座大礼堂上座率近乎八成,吸引观众来到这里的,是山西演艺集团演艺院线的援疆红色话剧《新报童》。而6日晚的演出,火热依旧,经过前一晚的口碑发酵,600多位观众来到现场。尤其当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梁春书谢幕时,热情的新疆观众直接冲上台将他团团围住,长时间要求合影,借此来表达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由衷的敬爱。
      2024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殊时刻,7月27日至8月2日,山西大型红色话剧《新报童》获邀参加在六师五家渠市举办的“砥砺前行70载,我与兵团共奋进”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先后在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中心、102团场、新湖农场、奇台农场演出四场,反响强烈。特别是当演员们顶着酷暑、挥汗如雨地在露天场地演出时,山西演员的敬业也受到当地观众的一致赞扬。
      紧接着,8月5日与6日,受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之邀,话剧《新报童》又在昌吉市举办了最后两场文化援疆演出。连续6场的话剧演出,让观众在回顾1978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典话剧《报童》的同时,更牵起山西、新疆两地之间的深情,很多新疆观众走出剧场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对山西文艺工作者的感谢。
      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
      追忆艺术顾问王铁成
      “卖报!卖报!《新华日报》!”在此起彼伏的卖报声中,在“戏中戏”的全新故事和独具特色的舞台布景之间,新疆的观众跟着“报童”一起“穿越”到1941年,来到了“皖南事变”发生后的重庆……
      1978年,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演、周恩来特型演员王铁成领衔的儿童剧《报童》在北京首演成功,之后它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2022年8月19日,由山西演艺集团演艺院线出品的大型话剧《新报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首演,完成一场延续了40多年的接力。
      儿童剧《报童》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为背景,描写了《新华日报》的一群小报童在周恩来的教育、关怀下,在新华日报社的培养下,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的故事。而《新报童》则从内而外出“新”,一方面还原经典作品,另一方面做出新意,不仅突出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主题,还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状、青少年所遭遇的问题等。
      《新报童》由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吴晓江执导,我省周恩来特型演员梁春书领衔主演。作品采用“戏中戏”的手法,通过多时空交汇的形式,将原剧表演情景与现代排练场景有机贯穿结合,让历史人物与当代青年走进彼此内心,诉说彼此故事,感受彼此情感。既再现80年前周恩来同志和报童之间发生的真实历史故事,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通过了解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主演梁春书正是表演艺术家王铁成先生的唯一弟子。梁春书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新报童》在前期启动时就得到王铁成先生的关心和帮助,“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当年周总理的故事以及《报童》演出的故事,启发了我们的再创作,后来他也成为这部剧的艺术顾问。”然而遗憾的是,王铁成于2024年6月21日逝世,此番来疆演出时,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在艺术顾问一栏,他的名字上被打上了黑框。因此,这部剧不仅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缅怀,也是对这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的缅怀。
      观众盛赞《新报童》新意
      文化援疆上演晋疆一家亲
      《新报童》在昌吉的演出是在每晚9点开始的,而观众们早早就会来到学校礼堂希望一睹经典的风采,其中不少观众是全家出动扶老携幼前来,其中也有在外地上学的新疆大学生慕名而来。
      由于《报童》红色经典的既定印象,不少观众走进剧场时会以为《新报童》也是同类题材,但其实它进行了不少创新,比如演出巧妙融合了嘻哈、街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为40多年前的老《报童》注入了《新报童》时代活力,因此剧场里老年观众和年轻观众都能各得其乐。
      随着剧情的展开,演员们全情投入,生动地演绎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中。精彩的对白、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充满张力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西安财经大学读大三的樊万杰就是昌吉人,这一次是跟着小姨一起来看演出的,山西晚报记者问他看完的感受,他的回答是:“今天还挺意外的,我一开始想这部剧可能就是那种传统的红色话剧,而我看到的《新报童》加了很多那种创新元素。这部剧的舞美,是现代剧场艺术和现代审美观的有机结合,极富现代感,剧中还有大量的新媒体元素和多媒体技术,让整个舞台看起来极具层次感、灵动性,也多时空地展现剧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对我来说,尤其是戏外戏大学生的设计给我很多思考,因为我也在读大学,我感觉我们的思想是有共鸣的,有的时候也有对父母的不理解,今天看完可能会好好想一想。”
      李临景是一名山西临汾援疆教师,看到家乡人的演出,感到非常亲切,同时也非常震撼。她说:“作为一个山西人来说,首先感到是特别亲切。在援疆方面来说呢,这是一种文化援疆的形式,作为一名援疆的教师,我感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非常的重大,希望把自己的好的经验和做法都留在这里,为新疆的教育添砖加瓦。”
      而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昌吉卓轩教育的书慧老师则更加激动,5日晚在看完演出后,她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我开始也以为是一部纯粹的红色话剧,没想到它给我的冲击和反差太大了。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主演之一的石亦轩在表达他的心声,‘我非要听父母的话吗?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己?’我特别赞同这个台词,说得对。而后杨导演说完那番话也代表了老一辈的心声,孩子们暂时不理解没关系,但他们终究还是会明白。特别打动我的是,杨导演坚持要到吕梁演出的原因,是为了让当地山区的孩子看看大学生,这样孩子们才能有向往好的生活、走出山区的愿望……今晚就要把观看感想写出来,在朋友圈发出来,在我们读书群里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新报童》,也知道山西给我们新疆带来了这么好的作品!”
      演出结束,已近晚上11点,然而观众们却激情飞扬,不仅集体起立鼓着掌和主演们共唱主题曲,更是把“周总理”团团围住拍照,一波又一波的热浪翻滚……《新报童》展现的仅仅是山西近年来文化援疆的一个侧影,新疆观众喜欢看山西的演出,而山西的演艺工作者也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受到最大的尊重。
      作为山西演艺院线的总经理,梁春书在结束《新报童》本轮在新疆的演出后,感触颇多:“山西演艺集团演艺院线在本次文化援疆演出期间,获得了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他们都为山西援疆文艺演出团队提供了热情与周到的服务,深刻体现了晋疆一家亲、共绘同心圆的深厚情谊。我们接下来演出还将继续,晋疆人民的情谊更将久久延续。”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7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5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